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论生命伦理学理论的哲学之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不能只看成是简单的两三条伦理原则或某个道德标准 ,而是经常需要道德哲学、生命哲学为其提供理论的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当前 ,许多令人困惑的生命伦理问题也只有从道德、生命的深层去分析、思考 ,才有可能获得较可靠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的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的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的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的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的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的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的全面的"养生"。《周易》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德道德哲学一直以来是伦理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近年来美德伦理复兴引起的对于规范伦理的反思热潮,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的方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围绕"尊严"、"爱"、"德性"等核心概念对康德道德哲学目的论维度、德性论维度的考察展现了康德道德哲学研究的新重心。托马斯·希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康德研究者,近年来发表了大量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专著和论文,在寻求康德道德哲学的新解释路径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他的访谈有助于读者了解其本人甚至本领域当前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30年中,人们目睹了一场使伦理学问津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专业的学术和教学的复兴。这个领域(不是学科)现在被称作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是个新术语。尽管它看起来很新奇,但是在过去20年间,这个领域中的活动只不过是两千多年的思考、写作和教诲的后继,至少在西方是这样。目前的这场复兴(本文是这场复兴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道德神学家和宗教伦理学家发起的,尤其是弗莱彻和赖姆塞。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6.
生命伦理学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人们习惯上将生命伦理学看做应用的规范伦理学,并看做医学人文学的组成部分.其实,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人文学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除了道德哲学,医学人文学是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说,也是作为描述生命伦理学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7.
生命伦理学是上个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建构方式,使得生命伦理学具有多重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伦理神学、医学科学哲学、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西方道德哲学等.上述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繁复的思想网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共同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今天,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处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休谟人性理论中存在一个基本的矛盾,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利己主义的态度上:他在道德哲学中拒绝利己主义,但在政治哲学中却将利己作为基本的人性假设;他在政治哲学中强调法治和分权,在道德哲学中则将仁爱和同情作为道德的人性基础。休谟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而其道德哲学建构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正义的实现。这一矛盾也可视为实现正义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9.
蔡昱 《道德与文明》2021,(4):129-141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这是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性恐惧出发的道德教育,才是摆脱了道德说教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1.未意料到的恢复简史如今,在讨论道德哲学时,再也没有必要过于拘谨了,因为,道德哲学的恢复是明显的事实。各种迹象证明了这一事实,当然一开始是目睹这个领域中出版物大量的涌现。在众多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中,有20个论题在5年间出现在由M.康托一斯派伯主编的《道德哲学》新论集中以及与之配合的、闻名于世的《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词典》中。因此,应该指出,许多著作发表在塞尔福出版社出版的《通道》和《人性》集子中。事实上,许多著作是德文和英文的翻译版本,我们将会看到,为什么这并不是偶然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书业…  相似文献   

11.
生命道德是人的生命关系的应然,心理健康是人的关系世界的实然反映,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两者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精神信仰的和谐关系。生命道德与心理健康在"关系性"上的统一性使得生命道德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生命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摆脱消极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积极的生命道德行为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社会支持;良好的生命道德品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生命意义感能促进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产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求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与信仰的和谐,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形而上学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形而上学,主要解释了道德的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原理,它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儒学的构成中,道德问题是贯穿其整个学说的主线,自然也留下了大量关于道德形而上学的系统论述.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宋明时期的发展,直至近现代的完善,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理论生成了自身独具的结构范式.它通过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为人们的道德生活与意义世界提供了源于生命内在自我领悟的终极关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儒家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评价、道德规范、道德序列以及道德修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医学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低位组成部分,是自成体系的。对传统中医学核心价值的解析,既有助于对医学认识的升华,也能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范例。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包含自然哲学、生态哲学、生命哲学、生活哲学、医学哲学和道德哲学六个层面;"康宁"是生活/生命的目的和价值取向,又是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六个层面分别可作为康宁这一核心的铺垫、辅助或操作方法。对中医学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与六个层面内涵的剖析及对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有助于对传统医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全方位解析。  相似文献   

14.
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新医改基本文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辨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认为政府具体提供方式的差异性与共同性,需要理性看待;在全面依法治国和保障公民健康权的时代背景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法治体系的建立,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政府职责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提出应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界限与行政违法责任,体现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科医生制度四方面,从而实现政府行政职责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和国内医改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实现医改目标和顶层设计的影响.论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是解决卫生系统危机的最佳路径,医疗卫生系统整合对改善卫生系统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中国医改的核心是实现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与变革,这一变革的前提是理念的创新;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理念在医改顶层设计和医改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需要医疗卫生系统整合的新理念来统领医改的顶层设计,不仅有助于破解医改顶层设计的难题,还将推动解决医改目标的实现,也是与国际上卫生系统改革导向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6.
敬畏生命是人类创始成终的价值基准。但在启蒙时代,这一价值准则受到了理智启蒙的挑战,认识论的生命观和道德观掏空了伦理的生命内涵,导致了理性的道德冷漠和伦理实体的世俗回潮。随着黑格尔伦理化国家理论在历史实践中的失败,启蒙的道德辩证法暴露无遗。启蒙道德的失败,在于它祛魅了生命,导致了生命意义的脱落。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正是在反思启蒙道德的失败中诞生的,它重新将生命与伦理联合起来,让伦理回归到生命的价值本源。  相似文献   

17.
现代道德哲学常常在“正当”与“善”二者谁更优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涉我们对道德哲学性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现象学、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及儒家伦理的视角来补充康德主义伦理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挑战主流的道德认知理论对何谓道德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无法避免的道德困境面前,各种伦理学理论和道德选择技术似乎都显得无能为力.博弈分析方法以及"自存一存人"道德哲学构想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和摆脱各种道德困境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的行为选择技术和较为合理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9.
医疗卫生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利益既充斥于医疗卫生改革的表层,又固着在它的深层,是贯穿医改的一个范畴。医改的每一步骤、每一项措施都涉及到人们的利益。“利益驱动”,是人们解释医疗活动中许多简单、复杂问题原因的常用名词。医改牵动着中国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人们的利益,人们从各自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价值观念出发关注、评论着改革的动向,发表着各自的见解。研究医改中的利益问题,探讨医改的利益原则,论证医改的目的在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一鲜明的道德本质,是当前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医改实践的重要任务。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儒家道德哲学是由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构成的整体结构,它为我们研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思想提供了诠释框架。黄宗羲的道德哲学集儒家道德哲学之大成,在价值目标上强调仁义与事功的统一;在道德哲学的形上基础上,强调主宰与流行的统一;在实现道德价值目标的路径上,强调本体与功夫的统一。黄宗羲道德哲学思想的这些特点,对于晚明的空疏学风有补偏救弊之功,同时对当时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兴起也有推波助浪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