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国符教授新著《道藏源流续考》已在港、台先后出版,内地版也将印行。恰值化学史学术讨论会之际,我和北京大学赵匡华教授等一道家访拜望陈先生,蒙他给赵和我在台湾明文书局印行的《续考》复印本上签名留念,我们一致认为《续考》定会和《道藏源流考》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道藏史、道教史,乃至整个宗教史,以及化学史、哲学史、文化史所必征必引的文献。《续考》全书约三十三万字,除序言与自序外,共八个部分: 一.中国外丹黄白法词谊考录: 二.中国外丹黄白法经诀出朝代考;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陈国符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近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又以道藏研究称誉国际汉学界,被认为是道藏学这一学术领域的开辟者和世界领先学者与权威。陈先生四十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利用教学之余系统研究道藏,著成《道藏源流考》(1949,1963中华书局)开辟了道藏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凡是读《道藏》者,必先读此书。”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内容涉及道藏经研究法、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本草学、内丹外丹、明清道教音乐、《玉音法式》线谱研究以及历代道观、宝卷、道教与文…  相似文献   

3.
<正>陈国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专家,他撰写的《中国外丹黄白法考》1是第一部研究道教文献词义的著作。笔者在阅读道教经典时,偶有所得,故不揣固陋,对《中国外丹黄白法考》(下文简称《黄白法考》)一书中个别误释词语、未释词语以及解释正确但词义来源未作说明之处加以笺补。锡《庚道集》卷七第二十五页《婴胎九真》:"但  相似文献   

4.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5.
陈国符的《中国外丹黄白法考》是最早研究道教外丹词语的专著,该书在词语解释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从漏释词语、释义不确、误释方言词、臆改异体字、误释副词、句读有误等六个方面对其中的缺谬作一些补正工作。  相似文献   

6.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关于道教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1966年以前为第一段,1977年到现在为第二段。前一段关于道教研究方面出版的著作很少,并且这些著作都是解放前就从事道教研究的学者所作。如60年代初,中华书局出版了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陈国符的《道藏源流考》和王明的《太平经合校》。前两种都是解  相似文献   

8.
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奉教育部指令试图保存崂山太清宫藏明《正统道藏》,因学校改组未能办成。但在此过程中,国立青岛大学两位学者翻阅过崂山《道藏》,并撰写出两种最早的《道藏》研究作品:其一为丁伯弢,撰短文《道藏考略》及《道藏续考》;其二为曲继皋,他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共赴崂山读藏,撰长篇论文《道藏考略》,为现代《道藏》研究开先之作。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复印《道藏》经,已经三次了,一是商务印书馆、二是新文丰出版公司、三是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每次所印《道藏》经,首卷皆有缘起和序文。然而都没有介绍邵以正其人,涉及此人惟有陈国符老先生的《道藏源流考》,至于《道藏》经有没有序的问题,竟无人述及此事,予则不揣冒昧,先来抛砖引玉!以邵以正生平和正统《道藏》经为上篇,《道藏》经有没有御制序为下篇。  相似文献   

10.
近五十年来,欧美学者发表了不少道教专著和论文,其内容包括: (一)考查《道藏》的源流 据施博尔1979年的报告称,欧洲中国研究会正在实施《道藏》目录编制计划,共成立了三个研究组:巴黎小组,设在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所;维兹堡小组,设在西德维兹堡大学中国研究所;苏黎世小组,设在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这三个研究小组首先把《道藏》按时期、宗派分类,然后整理资料,编制道藏目录索引,最后按人名、地名、神名、法师、  相似文献   

11.
《道藏》外丹经出世朝代的考订,此前学界多有独到见解,而尤以陈国符先生据经文用韵情况考订最具特色。总的来说,《道藏》外丹经出世朝代的考订虽有固法可循,却又法无定法,要在依经文透露的信息,综合运用各法及史料线索详加考订,以期在迷雾重重的《道藏》经文里,辨明原委,将其中的时间脉络一一厘出,使得经文的出世朝代逐渐地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元太宗(窝阔台汗)(1237~1244)时,全真派道士宋德方主持修纂《大元玄都宝藏》。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七年(1280),诏谕真人祁志诚焚毁《道藏》经文及板。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令除《道德经》外,悉数焚毁,并诏谕天下。至此,《大元玄都宝藏》毁亡,关于此次修造《道藏》的记载也几乎湮没。陈垣先生据《祖庭内传》《通真子墓碣》记载,略述其情形,兼论秦志安与元好问、李俊民之交往。~1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论述亦是如此。窪德忠认为,宋德方同秦志安、李志全等弟子在山西临汾县的玄都观着  相似文献   

13.
《三皇文》在魏晋道教徒中是极受重视的道书,南朝时以《三皇文》为基础,续加增益,孳(阝孚)出一大组道经,陆修静总括三洞,将之编成洞神经,为三洞经书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巨,但这部重要经书明白大霁《道藏阙经目录》已著为阙经。直到现代陈国符先生著《道藏源流考》也认为它已佚失。于是当代学术界对《三皇文》的研究,便失去了第一手资料,只能依据有关记载和《道藏》中尚存的《洞神八帝妙精经》等,对它作一些推测,故而难免隔靴搔痒,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文学》北辰这本书的作者系澳洲华人学者、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博士,是他继《道教研究论文集》(1988)、《明代道士张三丰考》(1988)、《道藏丹药异名索引》(1993)之后第四部有关道教的中文专著,1994年2月作为台湾李丰懋教授主编的“...  相似文献   

15.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周易参同契》,世简称《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祖师所著。它是我国和世界上已被公认为现存炼丹术著作中最古的一部丹书。千百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和研究,养生家认为《参同契》的旨意是论内丹修炼的书;外丹家说《参同契》是论炉火烧炼的典籍;还有一种人认为《参同契》内、外丹兼并。本文所谈的炼丹术,专指外丹烧炼而言,试图从这一侧面来论述《周易参同契》的炼丹术对我国和世界科技史的重要贡献。我国现代著名化学专家袁翰青在其著《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曾引证苏联学者涅克拉索夫“普通化学教程”里的话说:“中国学者魏伯阳的  相似文献   

17.
正卿希泰先生是我们道教界尊敬的、始终客观看待和研究道教,并且始终维护道教、海内外皆知的大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对道教学的重大贡献,令学界、教界瞩目和赞颂。时任四川大学校长的谢和平院士曾为卿希泰先生作"道教学泰斗,学术界楷模"的考评语!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学界,也是教界同样赞同的评语!卿先生是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的中国道教学研究的拓荒者,他的学术成就卓著,是誉满九州的,"我国著名的宗教学专家,道教学泰斗,在国内外宗教学研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中华道藏》整理点校工程 ,自发起之日始一直就得到国家宗教局和从事道教研究的学者和道教界的关心、支持。许多学者不仅对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而且积极为整理点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献计献策。参加点校的学者认真进行点校 ,有了问题则及时提出商议。中国道教协会和海内外道教界人士更是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会认真审议通过《中华道藏》编纂体例和分类。特别是一些道教团体和道教界人士在经费上的慷慨资助 ,使整理编纂工作得以…  相似文献   

20.
汤用彤先生对佛教史的研究成就向来为国际学术界公认,学界关于汤用彤学术思想的研究,也多集中于这一领域,而对他在道教史学科方面的奠基性建设,则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原因在于他的道教研究成果,除《读〈太平经〉书所见》、《读〈道藏〉札记》等少数专文外,多散见于其佛教、玄学和读书札记(包括大量未刊手稿)等各类著述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