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团体心理疗法——军人心理辅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素珍  赵华  吴梦麟 《心理科学》2001,24(4):471-472
团体心理疗法(group psychotherapy)是一种通过群体成员问的相互影响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很早,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就出现关注团体心理治疗的趋势。阿德勒一弗洛伊德的早期追随者,对社会和文化问题很感兴趣,1922年,由于阿德勒对团体心理治疗的创意感到困惑。因此他组织了一个研究学会,最终他认为团体成员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是团体治疗理论发展的基本要素。20世纪四十年代早期,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勒温)指出,这条路将成为一个整体概念和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2.
1 心理剧简介 1.1 个体心理咨询的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1889~1974)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形式。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性学习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初锐  胡瑜 《心理科学》2003,26(1):180-181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部已于 2 0 0 1年 4月发布《“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试行 )》 ,首先要求在中学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了帮助广大教育者更为有效地开发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 ,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 ,就研究性学习观的发展轨迹作一简要介绍。历史地看 ,教育心理学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经验学习论阶段 ( 2 0世纪 1 0 - 5 0年代 ) ;二、发现学习论阶段 ( 2 0世纪 6 0 - 70年代 ) ;三、问题解决学习论阶段 (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 ;四、建构主义学习论阶段 ( 2 0世纪80…  相似文献   

4.
也谈马克思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动态》2002,1(6):6-9
张立波先生在“实践的逻辑 :从哲学到社会理论” (《哲学动态》2 0 0 1年第 5期 )一文中指出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两种发挥 :一是从科学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的转向 ;一种是强调实践概念的生存论维度。笔者也认为 ,这两种转向的确是在努力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中国心理学会(以下简称“本学会”)制定的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以下简称“本守则”),是本学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其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授权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制定工作组(以下简称“制定工作组”)在广泛征集有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制定的。制定本守则的目的是让心理师、寻求专业服务者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专业伦理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并籍此保证和提升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的水准,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和心理师的权益,增进民众…  相似文献   

6.
沈毅 《学海》2006,(3):31-35
在“团体格局”文化背景的西方社会中,现代社区整合是以社群性社会资本及其自发性社群组织为内在基础的。良好的职业伦理实践及以其为基础自发产生的职业团体分别构成了社群性社会资本与社群组织的核心,进而成为现代社区整合的根本核心。然而在中国社会,以“五伦”为核心的差序伦理导致了以职业伦理为核心的社群性社会资本的匮乏,由此“团体格局”之现代社区整合也就难以形成。相反,儒家“五伦”实践造成了个体关系性资本的相对发达,从而使社会联结趋向于“差序格局”的人情化关系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行为主义的治疗流派中 ,先后有两种最具典型意义 ,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立场和人文主义立场的两极 ,即激进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行为疗法和哲学行为主义的治疗方法—表演疗法。在激进的行为主义者看来 ,所谓心理治疗实际上就是行为治疗。而行为治疗的实质是对人类行为的一种控制方式。凡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都需要进行治疗。“心理治疗机构就是一种行为控制机构”。[1] 作为社会力量对其成员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心理治疗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精神警察的角色。行为疗法发展于本世纪 50年代末 6 0年代初 ,以斯金纳 (B .F .Skinne…  相似文献   

8.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7,30(3):737-740
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心理治疗领域中两种对立倾向。本质论坚持了经验实证主义的传统,代表着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现代主义取向;这一取向把病理心理作为行为问题的本质,从个体的内部寻找产生病理心理的原因。社会建构论挑战经验实证主义科学观,认为病理心理并非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文化建构。它代表了心理治疗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取向。作者认为,两种取向的对立短时间内难以消解,在目前的条件下,应开放和宽容,互补互惠。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中的社会治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掀起了一次社会科学的“后现代”转向。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治疗理论就是这种变化趋势的一个明显体现。以后现代的视角重塑了传统心理治疗理论 ,由以往对个体的过分关注转向了对广泛的文化、历史方面的关注。从而成为后现代思潮中影响重大的理论流派之一。1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 ,是对现代的主流科学认识观的怀疑 ,特别是对长期主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  相似文献   

10.
评西方关于各种心理疗法之共同要素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为什么要寻找共同要素近些年来 ,一些西方的心理治疗家着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寻各心理疗法的共同要素(commonfactors) ,他们认为 ,这些共同要素与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较为直接的关联。这些治疗家们之所以热心于该方面的研究是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后 ,各种心理疗法不断涌现 ,数量迅速攀升 ,如在美国 ,2 0世纪 5 0年代末 ,哈珀 (Haper)认为有 36种左右 ;70年代中期 ,帕洛夫 (Parloff)指出有 130多种 ;而十年后的 80年代中期 ,卡拉瑟 (Karasu)认定有4 0 0多种[1] 。面对这…  相似文献   

11.
纪林芹  张文新  郑金香 《心理科学》2003,26(5):925-925,922
1 问题提出  社会支持 (socialsupport)是“给个体提供实际帮助 ,或能使个体感到属于一个社会系统的社会互动或关系”。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及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从 2 0世纪70年代开始 ,心理学、人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大量研究 ,利用社会支持实施了越来越多的治疗和干预计划。母亲社会支持 (maternalsocialsupport)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 ,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成员对母亲的支持与帮助 ,是以儿童母亲为中心 ,由儿童母亲、母亲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支持性活动 )所构成…  相似文献   

12.
<正>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由伯恩(Eric Berne)在上世纪60年代创立,是可观察的精神动力学人格与治疗理论。它是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完形心理治疗、萨提亚模式等同时代的理论模型,曾因为《人间游戏》一书而呈现给全世界的大众。这股风潮延续了十多年,倒逼很多专业人士学习和接受,是二十世纪心理治疗领域的奇异之花。1970年伯恩去世后,TA理论由伯恩发起的"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如果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维多利亚时代 ① 所孕育的 ,即它是弗洛伊德所生活那个时代时代精神的反映 ,那么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 ,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所赖以产生的时代精神已开始发生变化 ,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史家墨菲所描述的 :“2 0年代以后 ,心理学家开始在每一次有关人类行为的概述以后都加入‘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一短句 ,正如在上一个 2 0年代中开始给‘本能’一词加引用号一样。”[1] 霍妮 (Horney ,K .)作为一个曾接受严格、系统的经典精神分析训练的人格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 ,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切 ,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更加关注个体积极情感的体验,幸福感的提升和适应性归因方式的建立是其重要的研究角度之一。综述了归因方式和幸福感在心理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心理治疗转变个体归因方式和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个体归因方式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将为心理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更加关注个体积极情感的体验,幸福感的提升和适应性归因方式的建立是其重要的研究角度之一.综述了归因方式和幸福感在心理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心理治疗转变个体归因方式和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个体归因方式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将为心理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翰·莫雷诺(J、C、Moreno)在人际关系问题的研宄中首创了社交测量法(sociometry,有的译为“社会测量法”,有的译为“社会成员心理测量法”,这两种译法似乎不如“社会测量法”更准确)。这种方法是让团体中各成员按照自已的愿望,在设置的情境中选择(或拒绝)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或游戏)的伙伴,根据这些选择然后绘制出社交关系图(或为靶形图或如矩阵图)用于了解成员彼此间的吸引和排拒的心理关系和调整成员间的“空间”结构。对于莫雷诺的社交测量法应该如何看待呢?随着该方法被我国学者越来越普遍地采用,正确地评估它的价值就显得尤为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竞争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有关竞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系统论述了团体间竞争情境对儿童社会行为(平等行为、利他/利己行为和风险偏好)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儿童的团体间竞争情境的操纵方法、国际广泛使用的内团体偏好(ingroup bias)的测量方法以及团体间竞争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最后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个体危机干预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中,个体危机干预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个体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的心理治疗,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对干预对象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问题尚未形成相应的伦理规范。为促进危机干预工作的健康发展,对这两个方面的伦理学问题加以讨论,尝试提出一些能够指导个体危机干预工作实践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是建立在人际心理理论基础之上,具有循证医学理论依据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将原本应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治疗理论和程序经过修正后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实践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团体治疗目标明确,实施领城广泛,具有校为明显的疗效和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该疗法仍然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突破和实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