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序言──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众所周知,佛教传入中国已经2000年。 1998年3月中国佛教协会刊行的《法音》刊载王志远的论文《中国佛教初传史辩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论文就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史实进行评论,认为今年是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值得纪念之年。 王志远(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列举中日两国学者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论点,认为元寿元年传入说,即“伊存授经”之年是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之年。 印度佛教在13世纪灭亡,而佛教传入中国已度过2000年,札根开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直到…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8日至20日,以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十四人,应泰国政府邀请参加在曼谷佛教城和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的庆祝联合国日-卫赛节和国际佛教会议的活动。根据联合国1999(佛历2542)年的决议,每年五月圆月日为联合国日-卫赛(Visaka)节,庆祝佛陀释迦牟尼佛的出生、证道和涅槃。本年度的盛大庆祝活动,共有四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大德长老、居士、学者和朋友应邀参加这次  相似文献   

3.
王立 《法音》2004,(8):47-48
应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帕帖素篷校长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9人.于2004年7月16日至20日参加了在泰国曼谷召开的首届“南北传佛教国际会议”。大会在曼谷的佛城和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佛教的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冉云华先生为国际著名学者,在佛教研究、禅学、敦煌学、道教研究等领域均有精湛之研究,其中尤以中国佛教研究享誉学界。本文从冉云华先生生平、其学术成就、“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的探索三个方面较为深入地展开论述;本文认为在其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围绕“佛教从印度到中国的转变及其过程”这一宏大的学术目标而开展诸多个案研究,后者是其佛教研究的初衷和一生探讨的主题。冉云华认为在公元8世纪形成了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即“一心”的思想。这一思想最早由澄观(738-839)建立,由宗密(780-841)和延寿(904-976)最后完成。“一心”的概念首先由天台宗倡导,再由华严思想补充和丰富,经过禅教合一的酝酿,又加上禅宗,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发展,终于成为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2,(4)
斯里兰卡政府文化部于本年六月一日至五日在科伦坡主持召开“世界佛教领袖和学者会议”,邀请我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出席。赵会长因国内公务繁忙,未能分身前往科伦坡参加会议,改派我会李荣熙副会长和郭元兴、郑立新三人组成中国佛教代表团应邀出席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62名佛教界知名人士。在会议期间,我国代表团和各国代表进了广泛  相似文献   

6.
张开勤  王立 《法音》2008,(10):63-63
9月12日至17日,应国际佛教大学协会(以下简称:佛大协会)会长、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简称:朱佛大)校长达玛库萨伽博士邀请,以中国佛协副会长、云南佛协会长、云南佛学院院长刀述仁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院校处处长李革为顾问、中国佛协副秘书长陈文尧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了在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举行的“国际佛教大学协会首届峰会暨佛教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5月18日至20日,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为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4人,应泰国政府邀请参加在曼谷佛教城和曼谷联合国会议中心举行的庆祝联合国日·卫赛节和国际佛教会议的活动。根据联合国1999年(佛历2542)的决议,每年五月月圆日为联合国日·卫赛(Visaka)节,庆祝释迦牟尼佛的出生、证道和涅槃。此次由泰国政府和佛教组织联合举办本年的盛大庆祝活动,共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大德长老、居士、学者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5月18日上午,数万人齐集曼谷佛教城,由泰国副僧王乌帕塞纳座下到会祝福致辞…  相似文献   

8.
日本学者谈日本佛教与佛教研究1993年5月26比日本东京大学末木文美士副教授应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进行学术座谈。会议由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教授主持。会上,末木副教授介绍了下列情况,1.日本的佛学研究日本研究佛教的学术机构很多,仅...  相似文献   

9.
佛教女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在1996年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上发言大智●今天,非常荣幸地参加“韩中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汉城大会”,目睹这亲切、友好、庄严而祥和的盛会场面,我作为一名中国佛教年轻的比丘尼感到由衷的喜悦。在这新旧世纪交接转轨之...  相似文献   

10.
学诚 《法音》2015,(6):8-9
(2015年5月28日)尊敬的摩诃拉查芒克拉瞻大长老,尊敬的梵智长老,各位长老、各位法友:首先,我代表中国佛教代表团对为期3天的第12届"联合国卫塞节"国际佛教大会在久负盛名的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大会得到泰国政府与泰国僧伽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主办,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佛教代表参加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宗教学会协办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佛教二千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1日至23日在江苏无锡举行。本次会议共有120多名佛教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参加,收到论文或论文提要近80篇。与会者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佛教音乐及其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荣 《法音》2001,(2):22-28
一、佛教音乐之性质  印度是一个宗教之国,其艺术的发生发展无不与宗教有关,S·夏尔玛指出:“印度艺术的生存就在于宗教。”[1]于此,音乐也不例外。举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皆是它重要的源泉。甚至到近前,印度古典音乐还是敬神的,对宗教的虔诚与赞颂,是印度音乐经久不衰的主题。  印度的佛教音乐穷源溯流则可远溯到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四吠陀”,其中记述《梨俱吠陀》(Rgveda)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Smeveda)即为其肇始。它奠定了声明与梵呗的基础,佛教承此而产生了伽陀(gatha),即合乐的诗颂。不过在…  相似文献   

13.
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我很高兴应邀前来参加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并由无锡灵山胜境管委会和无锡祥符寺承办的首届中国无锡灵山“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研讨会。首先,我代表中央统战部,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表示诚挚的问候。这次研讨会以“人间佛教与社会关怀”为主题,既有很高的理论、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2年7月6日、7日,“印度学佛教学日韩联合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东国大学隆重召开。笔者有幸躬逢盛会,为了对读者诸君了解近邻国家的佛教研究现状有所帮助,特记述会议一斑,并简单介绍一下相应的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月10月11日至13日,由河南嵩山少林寺与中国元史学会共同举办的“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日本与美国等地的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涉及到元代佛教与少林寺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元代中外文化交流与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会议是在纪念雪庭福裕圆寂731年时间召开的。参会人员对少林寺及其一系的僧人在元代历  相似文献   

16.
那日苏 《中国宗教》2023,(10):76-77
<正>佛教戏剧自印度传入中原地区后,广泛地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其内涵,逐渐完成了中国化的演变,如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佛教戏剧,是指“表演佛教内容、叙述佛教故事并展现人物冲突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佛教戏剧起源于古印度,主要沿袭了古典梵剧的体例,以佛教题材为内容,集歌、舞、宾白等表演形式于一体。  相似文献   

17.
王文宾 《法音》2023,(9):63-67
<正>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东南亚诸国的宗教渗透,广泛散布谣言,歪曲并攻击中国正义的抗日战争和宗教,企图切断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宗教联系,消除中国宗教在东南亚诸国的影响,进而达到威胁中国“战时大动脉”滇缅公路通畅运行的险恶目的。基于此,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间,太虚大师(1890-1947)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带领“中国国际佛教访问团”出访缅甸、印度、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和平     
刘建 《法音》1995,(11)
佛教与和平(日)一中春元,刘建译和平,构成了佛教实践目标的本质。佛教教理、教义的弘扬,不是依赖流血、武力,而是依靠和平方式的说服来完成、实现的。佛教的这一显著特点为世界宗教学者所公认。印度民族的和平性格印度历史未曾发生过对历史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战...  相似文献   

19.
第一届佛教和民族文化国际会议于1984年10月10日至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科学会堂举行。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是在印度政府的赞助下,由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印度哲学研究会、印度历史研究会、印度佛教研究国家顾问委员会、印度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其他文化机构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阳光文明国际会议”于1989年10月28日在日本岐阜县高山市的大神宫国际会议大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24个国家的自然科学家以及人文学科、宗教学方面的著名学者,包括其他列席者,共500余人。中国学者罗国杰,方立夫、刘大钧三位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有关此次会议的情况,日本东京每日新闻社的《每日画报》周刊(89年12月3日发行)作了详细报道,现据该报道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