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幸福一点点     
如果问,你幸福吗?很多人都难以同答。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孩子学习不理想,诸如此类,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幸福不幸福。幸福就像微光一样,若明若暗。那天,看到一位网友写了这样几句话,早晨睡到自然醒,幸福一点点;和老公在月光下散步,幸福一点点;肚子饿的时候,正好发现一个小吃摊,幸福一点点……  相似文献   

2.
李娟 《天风》2009,(1):45-45
一朵玫瑰,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开得艳丽无比。可是,如果它孤独地自开自落,没有人欣赏,没有人照料,那不算是幸福。  相似文献   

3.
发现幸福     
幸福在哪里?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思考和寻找。尽管幸福一直都堂堂正正地摆在那里,尽管幸福一直就在你的身边,尽管你已经尝到了幸福的滋味,但因为习以为常,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况经常发生。幸福,其实是生活方方面面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欲求得到实现后的一种美好的心理体验,国民幸福则是社会成员个人正当利益获得满足后的幸福感受的总和.由于幸福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性、比较性、衰减性和非评价性特征,决定了国民幸福不可能被他人给予或创造,也决定了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国民必然具有期盼特续提升幸福的需要.政府虽然不能直接为国民创造幸福或给予国民幸福,但国民幸福与否却与政府直接关联.从根本上讲,政府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满足国民的幸福需要.为实现和不断提升国民幸福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既是政府的天职,也是政府德性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5.
陈巧凤 《天风》2004,(3):32-32
记得小时候,唱过这么一首儿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幸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正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以及幸福甜蜜的婚姻与家庭。但究竟什么是幸福?看过张坷老师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幸福》中如此描绘:夏天,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是幸福。 秋日,独自跑到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清香的草地躺下,任  相似文献   

6.
触摸幸福     
报上登了一则简讯:一对结婚多年的盲人夫妇,很想拍一幅婚纱照,但是由于生活拮据,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记者把夫妇俩的愿望登了出来,希望有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圆梦。小小的豆腐块,挤在不起眼的旮旯里,目光稍作停留,我的心里就有了浅浅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周佳树  张侃 《心理科学》2005,28(6):1306-1309
路径整合是空间导航的一个重要子领域。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三角形完成任务的新变式来研究路径整合问题,发现在剥夺被试的视觉输入的前提下,去除被试部分运动觉后,其绩效有不同水平的下降;同时还发现在编码过程中与路径布局无关的不同方向旋转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此外,由于本研究是在室外空间中所做的现场研究,故得到的结果优于室内所做的经典研究,进而验证了前人的一个猜测。  相似文献   

8.
仁爱 《天风》2004,(9):50-50
80年代初,我顺从父母安排,与现在的丈夫结婚,而且生了一个活泼可爱 的儿子。可在3岁时却被诊断在医学上无法根治的遗传病……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获得所欲之一切者,还是尽揽天下之善?幸福究竟是人生可以获得的福分,还是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究竟是为了某种信仰即使战死在沙场亦算享受到了幸福,抑或是唯有在恬静安适中寿终正寝才堪称幸福?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幸福.属人的幸福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可实现的最高善,即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灵魂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又包括实践的理智和沉思的理智.以合于沉思的理智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以合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政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但它是属神的生活,不是属人的生活,人只能以其神性的部分来过这种生活.政治的生活是第二好的生活,并且它是属人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值得我们追求,但现实中只有部分人能够实现;政治的生活带来的是属人的幸福,它与城邦的善联系在一起.此外,即使一个人过着沉思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拥有明智的品质,做符合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幸福     
幸福,字典的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在我看来,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确切的定义。幸福的表现是多样的,幸福的注解是多元的。对于嗷嗷待哺的婴儿来说,吸吮母亲的乳汁就是一种幸福;对于贫困辍学的孩子来说,接受善者的资助是一种幸福;对于莘莘学子来说,考  相似文献   

12.
周晓 《道德与文明》2020,(3):141-149
正义理论通常被认为不应该涉及"至善"领域,"正义问题"与"幸福问题"应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所以伦理学家很少用"幸福"论证正义制度和说明个体的正义行为,而多是从"利益"和"尊严"出发论证正义理论的合理性。但在理论结构上,从"利益"出发的"财产中心正义观"存在着不可自洽的缺陷,从"尊严"出发的"主体中心正义观"通过扩充前者的信息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弥补,但"尊严"概念本身对社会合作和正义动机的解释力都稍显不足。赵汀阳教授用"可能生活"重新诠释了"幸福"概念,认为"幸福"的实现在于"可能生活"的多寡,借用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充"主体中心正义观"的信息基础,一方面可以使得正义理论的结构更为自洽,另一方面也在社会"正义"和人们"幸福"之间搭建了可能性桥梁。  相似文献   

13.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幸福评价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角度来研究幸福, 对于全面理解幸福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两项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研究1让130名大学生完成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 结果发现, 中国大学生认为过去与现在的幸福没有显著区别, 将来比过去和现在都幸福, 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 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过去幸福 < 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的轨迹不同。研究2采用实验法, 让45名大学生对描述幸福和不幸福的形容词进行评定, 再次支持了中国大学生的这一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呈现出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 > 将来不幸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生活中,人们总是无法回避"人应该怎样生活"这一苏格拉底问题,其实质是要解决美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们往往通过反思正义、智慧、节制等具体美德是否促进幸福来论证上述问题,但是鲜有人系统地论证"忠诚"与幸福的关系。忠诚对幸福的影响要么被忽略了,要么被视为对幸福不那么重要。我们试图从儒家伦理、美德论、功利论、义务论和积极心理学等维度论证忠诚对人类幸福具有某种促进作用,但是尚未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忠诚与幸福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存在是理性与社会一体的运动过程。理性和社会之间既存在着互动 ,也存在着冲突。只有在理性和社会维度上才能生成幸福 ,在纯粹感性和非社会的维度上不可能生成幸福。  相似文献   

16.
感受幸福     
当与友人进餐到推杯换盏、口无遮拦时,常会听到某人长长地感叹一声:真幸福啊!于是我会在旁不以为然地窃笑:真没出息,几杯小酒,一顿佳肴,就能说是幸福?静下心来想想,幸福究竟是什么?恐怕真的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曾经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叫《幸福像花儿一样》,还真是有些道理。人们习惯用花儿来形容所有美好的事情,百花争艳、姹紫嫣红,花儿的魅力各有不同,有娇艳欲滴的、含苞待放的、雍容华贵的、清新淡雅的……幸福不也是一样吗?  相似文献   

17.
幸福升级     
人类最早的幸福只是吃饱,为一口吃的舍命争夺。后来,我们要穿暖,这是第二层幸福。兽皮最先满足了我们。我们披着动物的皮,怪模怪样的,相互也觉得不自在。吃饱穿暖之后,人类的花花肠子就多了,幸福的内容变得五花八门。人类开始载歌载舞,点燃  相似文献   

18.
人类要获得幸福必须改变现行的自由生存方式,选择全新的优雅生存方式。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级目标,智慧是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而优雅生存是当代人类智慧的应有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主观性维度看,有自我关注、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和他者关注三种理解方式;以自我关注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敞开了试图决定如何生活的个人的主观性视野;介于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涉及一个能够理解此主观性的"第三方"立场;以他者关注为重点,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面容的伦理意义及必须与他者"面对面"的伦理主观性视阈。依据关于道德探究的形态学预设,"道德与幸福"之一致性问题的探讨有三种形态分布上的趋向:指向"心灵秩序"的德性至善论;指向"行为法则"的道德自由论;指向"他者面容"的伦理责任论。它们构成了与"幸福"关联的道德探究的道德形态学分布的三条问题轴线:应当如何生活?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李国峰 《中国道教》2012,(1):9-11,17
序论本研究首先把重点放在两种类型的"个人"上,即作为音乐演奏者的个人和作为女性的母亲。毋庸置疑,音乐演奏者和爱子女的母亲,两者都会觉得自主选择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的。然而最近的研究中却意外发现,许多音乐演奏者对于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