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心理行为干预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文彩  闫克乐  王建斌 《心理科学》2003,26(1):144-144,164
早在本世纪初.Cannon(1936)等人的研究就已经证明:心理压力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的变化。情绪应激一方面可以引起自主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变化.从而激活交感一肾上髓质系统;另一方面,情绪应激可使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激活垂体一肾上皮质系统。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上升的交感一肾上髓质活动或垂体一肾上皮质活动与动脉硬化过程和临床冠心病的许多病理生理状态联系在一起,例如由应激引起的紧张引起交感神经水平升高,这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考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杨理荣  张宏友 《心理科学》1999,22(3):238-241
1前言高学历的社会竞争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的重要原因,青春期青年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过度,情绪不稳。高考是考生的重大应激事件,井严重影响情绪,而紧张焦虑等情绪障碍影响人体机能,还会影响学习和考试。适宜的应激才能使个体处于最佳功能状态。目前国内...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4.
情绪应激对不同脑区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电击信号和空瓶刺激两种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以c-fos原癌基因为探针,观察情绪应激后2个小时,大鼠全脑的c—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探讨情绪应激对不同脑区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击信号和空瓶刺激两种情绪应激源均能引起某些脑区或核团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内侧核、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结果提示,这些脑区或核团是情绪应激主要激活的中枢部位。  相似文献   

5.
应激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别以放松训练和静坐两种干预方式对抗心算对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以及正常人、单纯抑郁症患者和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心率变异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兴奋性高于另外两组;放松训练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的紧张程度,并能够较静坐更好得对抗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强;静坐对单纯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有放松作用,但引起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6.
陈睿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15-215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应激范式对大鼠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慢性情绪应激、生理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含量的不同作用,以及NG含量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以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和饮水剥夺,建立情绪应激和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ES)、生理应激组(PS)、定时饮水组(C1)和正常对照组(C2)(n=10)。以旷场行为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结果表明:应激后四组大鼠海马的NG含量差异无显著性;ES组前脑皮层的NG含量低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S组的前脑皮层NG含量也下降,但与C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应激后ES组、PS组修饰行为多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前脑皮层NG含量与修饰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慢性情绪和生理应激均能导致前脑皮层NG含量下降,修饰行为增加,情绪应激作用更显著。修饰行为可能是反映情绪状态的较敏感行为指标,前脑皮层NG水平可能是预测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1,34(6):64-68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直激源,研究了应激源给予的频率及抗原免疫前或后给予应激刺激等因素对此情绪应激体液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特异性抗原OVA免疫前3次,每次3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不影响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抗原免疫后,同样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情绪应激能一定程度地降低体液免疫功能;而抗原免疫后14次,每次10分钟的情绪应激刺激则显著降低大鼠的抗OVA抗体水平和脾脏指数。该研究证实,抗原免疫后、反复多次的情绪应激刺激能显著抑制大鼠的原发性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小学儿童情绪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桑标  王振 《心理科学》2007,30(3):758-762
本研究采用故事情境法探究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随机抽取60名小学儿童(2、4、6年级各20名),研究他们对五种不同的情绪状态识别、情绪原因认知、情绪外在行为表现认知以及对情绪后继调节方式的认知发展特点。结果发现:总体而言,情绪认知在小学不同年级有明显发展;基本情绪认知最好,其次是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认知和冲突情绪认知,对消极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最差;情绪识别和情绪原因认知明显好于情绪行为认知和情绪调节认知;对情绪表现者的情绪认知明显好于对情绪接受者的情绪认知。  相似文献   

1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淑蕾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哪一种情绪劳动的效果更积极?该项研究结合“情绪调节”和“双任务”的实验范式,以指导语引起不同的情绪劳动,以电影片段诱发负情绪(以悲伤为主),同时测量情绪劳动过程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成绩和自我真实感检测情绪劳动对后续工作和心理上的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深层动作引起更多的精力集中;(2)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都可以减弱已被诱发的悲伤情绪,深层动作引起了更大的生理激活(R-R间期增加较小);(3)表层动作导致后续工作成绩降低,自我真实感减弱。结论:如果需要在负情绪(悲伤)状态下展现正情绪(微笑),深层动作是更积极的情绪劳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作松  季浏 《心理科学》2003,26(4):740-740,737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身体锻炼与情绪变化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许多国内、外的研究支持了身体锻炼对调节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改善心境状态有着明显的效果。美国学者Cox(1994)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基本假说,即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注意力转移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内啡肽假说、胺假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机制。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假说大抵存在生物观、认知观和社会文化观等三种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2.
面孔对于人际交往至关重要,它能体现人的性别、年龄、身份、情绪状态等,具有深厚的社会性意义。面孔吸引力是指目标人物的面孔所诱发的一种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接近意愿的程度,而面部表情则是情绪在面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为忧虑、紧张、失望、烦躁、恐惧、焦急等某些心理反映。焦虑的产生缘于心理的冲突或遭受挫折。心理冲突使人处于矛盾状态或两难境地,在现实面前无法做出选择。遭受挫折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4.
情绪活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心理学新近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及其所伴随的生理反应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积极情绪状态会增强免疫功能,而消极情绪状态则削弱免疫功能,且会提高人对疾病的易感性;情绪调节方式与免疫系统功能间存在着明显相关:积极的情绪调节有助于免疫功能的增强,而消极的情绪调节则导致免疫功能的减弱;情绪宣泄能够缓解创伤或压力事件对免疫功能的消极影响,而抑制消极体验则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降低,引发更为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玮文  邵枫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7,39(2):292-298
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时程情绪应激诱导的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实验采用一种在程序性饮水的固定时间点不确定性给予大鼠空瓶刺激诱发其情绪反应的应激模式,测定不同时程(14,21和28天)应激对大鼠行为、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体液免疫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应激导致大鼠攻击行为显著增加,且在整个应激过程中情绪应激组大鼠的攻击行为都被稳定地诱导;不同时程的情绪应激均导致大鼠特异性抗OVA抗体水平明显降低,且降低的程度类似;在情绪应激的第14天和28天应激组大鼠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后者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前者。此外,14天应激明显抑制大鼠的体重增长,但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体重增长逐渐恢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适应性改变存在时程差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应激诱发的各种反应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情绪测量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晶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1,34(2):488-493
当代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反应包括生理唤醒、行为反应、面部行为或姿势、以及主观体验等成分。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其的测量也日趋细化,主要包括自我报告法、自主神经系统测量、惊跳反应测量、脑测量及行为测量等方法。大量情绪研究的证据表明,情绪反应的测量多是通过情绪维度(如效价、唤醒度)和基本情绪状态(如,悲伤、恐惧、愤怒)两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不同的情绪测量方法对不同的组织方式敏感。未来的情绪测量的标准是多元的,其测量方法的确立是以特定的情绪问题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情绪是一种具有组织性, 深刻内涵, 并且持续变化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交互过程被称为情绪感染。当前关于情绪感染形成机制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模仿-回馈机制、联想-学习机制、语言调节联想机制、认知机制、直接诱导机制等, 其中模仿-回馈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们的接受。在情绪感染的形成过程中, 个体差异性、性别、文化构成了主要的调节变量, 它们影响着个体情绪感染的强度变化。近年来,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从个体情绪感染的机制研究转向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情绪感染交互作用研究, 循环效应被用于解释成员间的情绪感染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注意以下方面:1)个体差异性对情绪感染的感知程度的系统研究; 2)群体成员间的情绪感染机制研究, 特别是群体负面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 3)情绪感染理论在服务管理等人员交互性强的行业内的实践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腹式呼吸对皮肤温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交互抑制。Cannon(1936 )等人的研究已经证明 :心理压力 (stress)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引起应激的因素越来越多 ,遭受紧张刺激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找出一些放松方法来应对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腹式呼吸就是激发放松反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交感神经系统支配着血管壁的平滑肌 ,使之产生舒张和收缩 ,其兴奋性下降 ,手指血管平滑肌舒张 ,手指血流量增大 ,手温升…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对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源、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源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源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源作用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张慧会  张亮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193-1203
在个体生命早期遭遇的长期或重大的应激经历会显著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的风险, 而情绪调节能力的损伤是引发这些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类为对象的行为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 早期应激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中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 还会对情绪调节能力造成影响, 其影响方向可能与早期应激的严重程度有关。目前, 大部分研究表明严重的早期应激会损伤情绪调节能力, 但中度的早期应激也可能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更为整合性的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能力中介了早期应激和各类疾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 我们从神经层面上阐述了早期应激对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和神经环路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进一步探究不同早期应激对于情绪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