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柯 《世界哲学》2023,(3):57-67
在《世界环游记补篇》中,狄德罗从欧洲社会与塔希提社会的风俗之不同出发,探讨了何谓风俗、何谓好风俗等问题。狄德罗提出,风俗是法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法律就有什么样的风俗。其次,好风俗有赖于好法律,好法律在于精致地模仿自然法,与自然法保持一致。狄德罗表明,社会必须要有法律,且法律应辩证地迎合天性,与天性保持辩证的统一。在《补篇》中,狄德罗展现出一贯的辩证道德主义立场,是一个辩证道德主义者。通过这部著作可以再次发现,狄德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启蒙放荡子。  相似文献   

2.
一厘米的爱     
相爱的时候,满眼里全是对方的好,哪里还顾得上别的。结婚后,总有些朋友,拿他俩的身高打趣,尽管他也是个小老板。他1.69米,她1.70米,仅仅相差一厘米。可视觉是个坏东西,它将这一厘米的差距,在世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继续深入开展对狄德罗的研究,继承他对封建专制、宗教神学的批判精神,继承他的战斗唯物主义的珍贵遗产,这是对这位博学多才的思想巨匠的最好纪念。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派的首领。他的思想是十八世纪法国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也是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的继承。在我  相似文献   

4.
她怀上了双胞胎,因为身在异国他乡,有些紧张。7个月的时候,婴儿早产了,两个稚嫩的小家伙被送进了医院的特护中心。当被允许去特护中心看孩子时,她发现在每个婴儿的身边都有一个小本子。本子封面上贴着婴儿的照片,写着他们的名字。好奇地打开,发现上面写着一些字,记录了婴儿自诞生以来每天的变化,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被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四川省哲学学会外国哲学史分会、四川大学哲学系于]984年5月21日~25日在成都联合召开西南地区纪念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费尔巴哈诞生一百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就狄德罗、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关子狄德罗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一些同志认为,狄德罗不仅是一位战斗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无神论者,同时还具有较为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这使得他在很多地方都超出了同时代的其他机械唯物主义者。理由是:(1)狄德罗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涉及到了各个方面,他提出“万象日新月异”,物质具有质的多样性和运动的普遍必然性,肯定普遍联系。在认识论中主张感觉和思维的统一,承认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挚友吕大吉教授自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以下简称《新编》)最近出版,这是宗教学研究上的一件大事。我来为这部书写书评,本来是难以胜任的。因为我的学术工作偏重于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宗教史,虽然对于宗教理论也做过若干思考,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无法对这部他半生心血凝结成的理论巨著做出并非空泛而能言之有物的精当评论。不过我还是愿意写这篇评论,原因不仅在于我与他是知己朋友,了解他的研究工作,还在于我曾经参与过《新编》的前身《宗教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写作,对于从《通论》到《新编》的过程也有所了解,觉得有些话需要向…  相似文献   

7.
卿卿如晤     
最初,她只是他千万个读者中的一个。他在英国,而她在美国。擅长写爱情故事的他一直没有结婚,而她,有着自己不完满的家庭。她的丈夫外遇不断,后来,他居然爱上了她的表妹,不得已,他们离了婚。她带着两个孩子,从美国来到英国。就这样,他成了她可以倚靠的朋友。这一年,他55岁,她38岁。他们之间有许多密切的往  相似文献   

8.
法国的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面的《论手法和造作》。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相似文献   

9.
早婚,早离?     
“还在读书吗?” “不!我已经结婚成家了。” “结婚多久了?” “住在一起已经快5年了,结婚登记是在去年,但现在,我却想和他离婚……” 如果说此刻我只是略微有些吃惊的话,那么,在听完她过去的经历之后,我确实感到了震惊。 吴玲是在一位好朋友家里跟我通话的,她说她事先写好了一张纸条,但我一问,她心里就乱了……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者李景林博士《教养的本原》这部书,原是他在金景芳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当时我全文读过,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最近经过修订增补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收入《新学人文库》于1998年6月出版。我因为最近要做的事情较多,拿到这部书之后,本想先看看目录、序言、结语,大体翻一翻内容,谁知一看就放不下,结果一章接一章地看下去,直到看完。看完这书,觉得心里有些话不吐不快,需要写一点评介性的东西把它介绍给学界的同道。总的印象,这部书有一种魅力,让你沾上就难以丢下。首先,《教养的本原》这书名,涵义就相当深刻。书中写的是孔子经由曾子、…  相似文献   

11.
狄德罗的艺术理論,虽然就它的本身来講,其意义比在他的作品中出現的活生生的艺术要小一些,却也有它的極大的历史重要性。他把美学創造成一种科学或科学的尝試,他又建立了艺术批評(“沙龙集”)和戏剧批評。和他的哲学理論一样,狄德罗的美学理論归結为一个他所不能解决的問題,以一个矛盾告終,从而展开了一些远景,并提出了一些我們今天还沒有解决的問題。他根本沒有  相似文献   

12.
继母     
正我六岁时母亲去世了,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我,我十岁时,他给我娶了个继母。继母是普通农村妇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她的手因为常年干农活,很粗糙。冬天的时候,手纹都开裂了,指甲边一道道的口子,用白胶布缠着。放学去接我时,她拉我的手,我悄悄挣脱,她就尴尬地笑,她的笑我也不喜欢。牙有些黄,皮肤满是褶皱,是那种俗里俗气的红彤彤,稀疏枯黄的  相似文献   

13.
1984年7月30日是法国十八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逝世二百周年纪念日,为了表彰这位对人类文化和科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84年定为“狄德罗年”。国际文化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国思想文化界同样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我国学者应邀参加了一些盛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界举行关于狄德罗哲学思想的讨论会并发表了二十余篇纪念文章和学术论文,我国出版界1984年出版了一批有关狄德罗的著作。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法国作者安德列·比利《狄德罗传》的中译本。此外,商务印书馆还将出版法国哲学家亨利·勒费弗尔著的《狄德罗的著作与思想》和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麦家做客央视节目曾说到一件事。当他声名远扬时,各路媒体蜂拥而至,有人拿着数额不菲的钱来请他写长篇小说,他答应了,花了3个月完成了30万字的《刀尖》初稿。当他静下心来修订这部小说时,不禁羞愧难当。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样一部粗糙的"作品"竟然出自自己之手,尽管之后他花了大半年  相似文献   

15.
正一名全职家庭主妇,自编自导了低成本零明星处女作电影《黑处有什么》,而且获得多个奖项,这些是王一淳身上的标签。成功以后,朋友圈炸开了,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仿佛从全职太太到女导演是一夜之间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大家都忘了,这部电影从写剧本到电影拍完,她不仅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而且还卖掉了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16.
某机关招待所一位女服务员,因为是下岗后的再就业,她很珍惜这份工作。 一天,一位客人叫住她,让她帮忙到街上买一块香皂。她不禁有些紧张起来,以为是自己粗心疏忽,忘了给客人的房间配一次性香皂了,便急忙向客人道歉,表示马上就补上。客人笑着解释,房间里已经有了一次性香皂,不过他讨厌使用小香皂,  相似文献   

17.
正小A是我认识很多年的一位朋友,自从移民加拿大后就很少见面了。上个月她回国,便约着一起吃了个饭。餐后,我们起身离开时,小A轻轻地把她坐过的椅子挪回桌边,又走过来把我的椅子也放回去。让我这个自诩行为习惯还不错的人感觉有些难为情,便调侃道:"出去几年变化挺大嘛。"以前的她是个大大咧咧的北京大妞,根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小A笑着说:"要说这事,还真有点感受。我去加拿大做幼教,在幼儿园讲的第一节课就是‘把  相似文献   

18.
最温柔的手     
她有一双非常秀美的手,白皙、细嫩,手指修长圆润。小的时候,身为教授的父母让她练习钢琴,十个指头在键盘上飞舞,如行云流水。而他只是校工的孩子,她练习钢琴的时候,其他孩子都闹腾,只有他会搬个椅子坐在一旁专心倾听。他是除开她的父母以外唯一的听众,是她最知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他对十九世纪初达到的整个自然科学成就所作的百科全书式的概述。他经过长期的酝酿过程,才把思辨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建立起他这部包罗宏富的自然哲学。他为取得耶纳大学授课资格而写的《论行星轨道》(1801年)标志着他的自然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开端,他在耶纳大学编写的《哲学体  相似文献   

20.
《哲学评论》主题索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说明〕本文是维特根斯坦1929年2月到1930年4月在英国剑桥期间写的一部断想式手稿《哲学评论》原书的主题索引。1930年5月,维持根斯坦把这部手稿交给罗素,请求他转交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理事会的利特尔伍德先生,以作为申请延长研究基金的依据。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就书中的内容讨论了五天,并读了其中三分之一的篇章,然后为其写了一份鉴定。尽管罗素对书中某些观点颇有异议,而且说它“很难看懂”,但他仍称这部“草稿式的评论”“是新颖的、很有创见而且无疑是很重要的”,并预言这些理论将构成“一种全新的哲学”。作为维持根斯坦前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