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陈雅文 《现代哲学》2020,(2):99-106
个人自主与“强迫自由”之间的紧张是后现代政治哲学所面临的重要困境一方面,现代政治哲学预设了个体的自由和自主;另一方面,人可能是无知、自私和反复无常的,所以自由的内涵往往被精英们所定义,这种“强迫自由”沦为他治和权威。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是解决这种困境的一种尝试,他论证了一种不依赖于分歧观念的政治正义观,以此兼顾人的自主与政治的共识。不过,罗尔斯的方案缺乏实践的可行性。本文重新思考情感在公共理性所扮演的角色,从情感角度修正罗尔斯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政治正当性的证成越来越依赖于一种政治的个人观念。罗尔斯自觉地承接这一传统,将政治的个人观念作为公共证成的基础。罗尔斯的政治个人观念经历了从寓于宗教共同体的存在者、平等的道德代表到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的发展脉络。这一观念的嬗变是随着罗尔斯关注点的变化而发生的,个人作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是由特定的政治目的——政治正义的公共证成所决定的。政治的个人观念并不旨在精确地描述"我之所是",而只是挑选出个人与政治正当性证成最为相关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罗尔斯的政治个人观念是功能性的。  相似文献   

3.
公民美德: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民身份的政治和公共特性决定了公民美德不仅是一种政治美德,它还是公民个体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共性美德.政治性与公共性是公民美德的基本特性.作为一种身份美德,公民美德能够使个体以公民之立场理解并参与公共事务,创造并服务于公共利益,支持个体完成公民分内之事,从而自觉地维系公民身份,并确保公民所属政治共同体之发展与凝聚.  相似文献   

4.
陈肖生 《学海》2014,(4):81-89
公共辩护理念是理解罗尔斯整个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从根本上说,公共辩护可以看作是自由平等公民间就他们在公共生活中采纳何种"相待之道"而进行的理由交换和论辩,它主要诉诸公民的实践理性,是公民彼此间要求理由和给出理由的一种实践。因此,政治领域的根本原则获得公共辩护的标准,不可能存在于某些理性无法理解的、未"祛魅"的实体那里;也不能等同于理论理性领域里的正确的逻辑推演或因果推导。这种检验标准只能是:在满足实践理性所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它是自由平等、理性而又合乎情理的人们彼此都可以合理接受的原则。这个标准里蕴含着政治自由主义公共辩护事业的双重目标或双重要求:它试图为政治权威行使的正当性提供好的规范理由,但这些理由又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们可以合理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9,(6):50-56
基于合乎情理的多元主义的事实,罗尔斯意识到《正义论》中的正义观念缺乏稳定性。在《政治自由主义》中,他通过公共辩护这一概念处理稳定性问题,目的是通过公共辩护,由合乎情理的公民所拥有的合乎情理的整全性主张来最终形成关于正义观念的重叠共识。这一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重叠共识的可欲性和可能性。在可欲性上,重叠共识所面临的主要考验在于正义观念之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分歧,但这是一个得以在政治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解决的问题。在重叠共识的可能性问题上,正义观念的初步辩护和充分辩护之间可能存在着难以轻易填补的理论间隙,这需要对政治自由主义中的前提性条件做出更为仔细的辩护。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坚持政治价值的独立性,走出道德多元论的困惑,开辟了政治证明的新传统.罗尔斯吸取了康德道德建构主义的精髓,以公共理性精神为出发点,阐释了政治建构主义的证明方法.他提倡民主的政治制度,他的政治建构主义的理念与原则内在于民主政治生活,消除了先验理性的形上色彩.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所倡导的政治价值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更加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学海》2021,(2)
在当下数字时代,传统上以地域、物理现实为基础来对公民身份进行定义的方式,可能会遭遇一系列的挑战。在全球互联网时代,一张把全球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空间网,促使我们去重新思考我们的公民身份及其相对应的政治行动和存在方式。数字时代对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创新和变革、机遇和挑战,无不吸引我们去对公民身份以及公民的存在方式展开讨论。本文从公民在线下和线上的两副身体出发,来讨论数字时代公民、公民身份和社会行动所具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公共理性(由)是当代政治哲学中一个关键而又含混的理念,它可能包含的理性能力与公共理由这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有待澄清。如果仅仅从公共理由的角度来理解该理念,我们无法超越实践理性的怀疑论,也无法为政治辩护提供任何公共理由。如果将其作为一般性道德推理的实践理性能力,我们则会因为推理主体与推理程序的模糊性而无法确定合情理性的最终标准。唯有基于民主的公民身份,在政治正义的领域来塑造这一理念,我们才能够把公共推理的能力与共享的公共理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融贯的公共理性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锋 《道德与文明》2008,4(3):92-95
从哲学-伦理学的维度对现代政党政治进行省思,就会发现,作为现代民主政治之魂,政党的本质是公民自组织形式,是公民维护和表达自身利益的政治组织。政党在追求公共权力、实现其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紧张。部分是政党的道德根基,整体则是政党的道德理想。而政党的道德责任则是化解二者内在紧张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5,(5):88-95
罗尔斯的公共辩护理念,要求为正义原则所做辩护必须取得合乎情理的公民的合理接受。但这里作为规范性限制条件的"合乎情理"却主要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因此合乎情理的公民持有认知上不合理的信念完全是有可能的。而这将会导致"辩护的真诚性"问题:即为正义原则所做的辩护,诉诸的是一个人所持有的认知上不合理的信念。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辩护工作是分两阶段来完成的,分阶段的辩护策略可以避免"辩护的真诚性"问题,因为在这两个阶段中,面向某个公民持有的认知上不合理的信念作辩护的问题都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6):57-63
罗尔斯的后期哲学例证了一种公共辩护(public justification)的方案。作为这一方案的核心环节,重叠共识不仅需要展示正义原则是如何得到辩护的,还需要使这种辩护满足公共性的要求。许多学者基于"双重视角"的区分来理解重叠共识,认为它是从理性个体有偏袒的私人立场出发来对正义原则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的。这种观点既不能真正解释重叠共识的辩护性,也无法满足公共性的要求。事实上,重叠共识最好被理解为合理公民们从集体的公共视角出发,尝试调和正义原则和各种合理整全学说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目标是确立一种辩护的政治,而非展示正义原则理论上的正确。  相似文献   

13.
毛兴贵  谭杰 《现代哲学》2005,64(4):28-34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个原则仍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许多罗尔斯的追随者对这些批评作了回应。罗尔斯从公平游戏原则到自然责任原则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契约论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身份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军 《学海》2008,(3):72-76
公民的概念和公民身份理论是当代政治、社会和法律理论领域中的核心概念,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中国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之一,而对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和属性却缺乏相应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本文从内在逻辑和演进脉络两个方面入手,讨论了公民身份本身固有的三对矛盾统一体即二重性,即民族性与世界性,权利性与责任性,私人性与公共性.相信通过对公民身份二重性的充分认识,对于培养"好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照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公平原则与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是两种影响深远的政治义务理论,但是它们各自也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难题:公平原则无法解释那些不情愿收到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公民的政治义务,正义的自然责任理论则无法证明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政治义务。与其他的政治义务理论一样,罗尔斯的理论也没能避免"普适性-特殊性"悖论的困境,但是罗尔斯已经尝试利用多种道德原则论证政治义务(责任)。为了拯救罗尔斯政治义务理论面临的困境,克劳斯科提出了由公平原则、自然责任原则和"共同利益"原则联合构成的多元-原则政治义务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尚在雏形并且仍有缺陷,但是它对政治义务的解释力和前途就在于它符合了当今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联系性。  相似文献   

16.
这篇论文分析了政治自由主义的局限性.这一点是通过批判其公共理性的不足来阐明的.这个论述分三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分析公共理性和话语,第二、三部分分别进行民主缺陷和社会缺陷的解释.这些缺陷被分析为是对公民参与政治社会条件的一个根本限制.因此这个分析集中于过去十年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 J.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这篇论文认为在他的理论中有两个缺陷:一是随着个体向社会的不完全整合而带来的缺陷--民主缺陷;二是与低估正义的社会分配维度相关的缺陷--社会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主张罗尔斯式政治自由主义的人认为,政治决定的作出需要建立在所有公民都能合情合理接受的基础上,也就是需要满足公共理性的要求。在这一要求背后蕴藏着一个更根本的道德基础,就是“对人的平等尊重”的道德原则。这一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其呈现了综合学说的最低限度内容,因此它能被所有合乎情理的公民共享而超越了合理价值分歧对于综合学说在政治辩护中的排斥。同时,这一道德基础也足以产生实质的公共理性的要求,这需要我们看到真正的对人的平等尊重是一种内容独立而相互承认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城邦、民众和广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希腊城邦制度所提出的政治哲学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领域问题,这也是当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作者还分析了民主制度的内在矛盾,指出在苏格拉底的“知识论迷茫”之外还存在另一个更严重的知识论迷茫。  相似文献   

19.
对约翰·罗尔斯而言,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指的是它能否得到民主社会公民的一致认可,从而帮助他们在正义问题上达成共识.为了实现正义观念的实践功能,他的方法是诉诸一种抽象的组织化的理念,为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中互相冲突的理念和原则赋予融贯性.罗尔斯所提出的这一共识的基础,即一种正义观念,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公民的认可,关键在于一种为了融贯性而做出的理论重构,相对于我们对正义的日常理解如何能够具有权威性,而罗尔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回避.这表明,为了说明政治哲学如何能够解决我们的实践分歧,我们仍然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0.
追求理性的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的核心理念.公共理性作为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运作于市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国家的公共权力机构,意在生成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正当性共识,以促进公益、维护公民之权益.公共理性的存在与有效运作对于一个共同体的政治治理具有积极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