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哲学动态》2004,(2):21-25
问:在<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这本书中,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对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
问 :在《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中的地位》[2 ] 这本书中 ,您认为 ,维特根斯坦对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 ,这既包括其前期哲学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 ,也包括其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您认为维特根斯坦在 2 0世纪分析哲学的发展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答 :我一直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对维也纳学派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他对剑桥的分析学派影响极大。 1 92 9年重返剑桥之后 ,通过他的教学及其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 ,使他成为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人物。随着 1 953年出版的…  相似文献   

3.
在六十年代中期之前,分析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蒯因以前和蒯因以后的时期。前一时期又分为三个阶段:(1)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论,(2) 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3) 维特根斯坦后期和牛津语言哲学派。后一时期以蒯因和戴维森的新实用主义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欣提卡主张,前期维特根斯坦的指称观与新指称理论高度相似,进而暗示新指称理论存在着重要理论缺陷。通过批判性地考察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指称观和分析《逻辑哲学论》中的名称和对象之关系,本文指出前期维特根斯坦与新指称理论迥然有别,从而对欣提卡的哲学问题给出了答复。通过对《哲学研究》中关于直接指称表达式讨论的分析,本文指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示词和专名的性质作出了区分,其指称关系主张具有消去论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批评了那种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是指称的描述主义者的流行观点,并指出语境原则是贯穿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指称论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发表了郁振华同志的文章:《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维特根斯坦的“沉默”和冯友兰、金岳霖的回应》(以下简称郁文),文中区分了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木同态度,说明了冯友兰、金岳霖两位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形而上学观的回应。研读之后,获益匪浅。但同时也感到郁文对冯友兰与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关系,特别是对两者在形而上学观上的理论分歧阐述得还不够清晰。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并以此求教于郁振华同志以及学界同仁。一、形而上学是否可以被取消?郁文在论述冯友…  相似文献   

6.
关于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之间的联系,前人或持断裂说,或持连续说。连续说的根据是认为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观上并无什么改变。其实,前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语言观上,在哲学观上也有一种根本性的断裂和转向,所谓相似性只是表面上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哲学不是自然科学;哲学是描述与澄清;独一的大问题来展开对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观的考察,以期认清《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性。维特根斯坦从前期到后期的所谓转向,根本上是从形而上学思想方式向非形而上学思想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在提出了知识研究的"强纲领"后,D.布鲁尔致力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借助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布鲁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早期知识论思想中的缺陷,并精致化了其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论证。基于对语言游戏理论、意义有限论与规则遵守等思想的阐述,布鲁尔对意义决定论与逻辑必然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社会性是知识的首要属性。尽管布鲁尔的知识论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但是布鲁尔基于社会学视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发掘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当代价值,尤其有助于发掘维特根斯坦在社会哲学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田园  刘可欣 《现代哲学》2002,1(2):113-120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转变的原因是语言观的变化。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跨越两种哲学传统的背景,认为哲学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前期本体论的内在缺陷而导致的本体论变化,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本体论只局限于可说的“世界”,而不可说的神秘之物则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这与维特根斯坦珍视神秘之物的初衷相悖,这种内在矛盾促成了前期本体论向后期本体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重大意义在于后期本体论消泯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斌  张艳芬 《现代哲学》2003,(1):124-128,134
本文试图从“对象”和“看”这两个概念出发来讨论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一个转变,在此讨论中,维特根斯坦有关“对象”和“看”的论述被置于其前后期思想的大背景中来加以考察。文章首先考察了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在“对象”这个概念上所面临的困难与错误,这种困难与错误构成了对其前期图像论语言观的挑战。接着,文章考察了维特根斯坦对图画所做的分析,认为图画的要点不在于它所指称的对象,而在于它如何被看,而如何被看实际上是“看”这个词的如何被使用。在此考察中,其后期游戏论的语言观得到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逻辑哲学论》对维也纳学派的影响和经验主义解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哲学论》对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别明显地表现在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基本观点中。维也纳学派的奠基人莫里斯·石里克很早就在奥斯特瓦尔德的《哲学年鉴》(1921)上读到过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德文版,对这部著作发生了强烈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很快在维也纳学派内部传开和扩大了。数学家韩恩(Hans Hahn)  相似文献   

11.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 2 0 0 3年第 1 1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和思想魅力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1 )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想链条中的一环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分析哲学面临困境的时候。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理论支柱,主要是意义证实原则和对分析与综合的区分,受到了分析哲学家们的质疑,提出挑战的分别是亨普尔和蒯因;二是维也纳学派提倡的逻辑分析方法受到了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家的挑战,这主要来自后期维特根斯坦、赖尔和后来的奥斯丁等人。正是在这种哲学背景中,斯特劳森显示了自己的哲学才华:首先是在1950年发表《论指称》一文,对罗素的著名的摹状词理论提出了挑战,用语言的使用方式取代指称对象作为意义的标准;其次是在《个体——论一种描述的形…  相似文献   

13.
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有一些涉及意向性问题的论述。我读它们的时候,总觉得它们是有所针对性的,像是针对布伦塔诺和胡塞尔的。最近阅读新近出版的《维特根斯坦的声音:维也纳团体,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The Voices ofWittgenstein:The Vienna Circle,Ludwig Witt-genstein and Friedrich Waismann)(以下简称《维特根斯坦的声音》)时,这一猜想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在《维特根斯坦的声音》中,尤其是其中的“心理学的概念”一章,对布伦塔诺及其意向性的概念,对“意图”、“期待”、“打算”、“相信”等与意向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英美分析哲学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继承了老一代分析哲学家(如罗素、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诸人)的思想传统;另一方面,又批判和改造了其前辈的许多重要观点。这可以说是战后英美分析哲学发展中的新动向。 本文所做的三个方面的初步探讨,并不意味着对这一新动向详尽无遗的概括,但是,这些无疑是分析哲学在战后发展中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五分析哲学:牛津日常语言哲学罗素、摩尔等创立的分析哲学被称为剑桥学派,但摩尔不同于罗素的是他没有参加逻辑原子主义和实证主义运动,而是倡导“常识哲学”,注重对日常语言的分析,对英国分析哲学有很大的影响,实际上是开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先河,但对牛津学派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我们已经看到,从弗雷格、罗素、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实  相似文献   

16.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申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江怡 《世界哲学》2009,(6):5-22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中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英国流行的见解是,哲学家应当研究日常语言的运用情况,这种见解主要以摩尔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为依据。摩尔的为常识辩护的做法达到这样一个结论,即哲学在于作意义的分析。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著作里坚持说,哲学问题之所以发生乃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的语言逻辑的误解。例如,我们相信有内心过程,而实际上这种过程并不存在。维特根斯坦的学生J.魏斯多姆,则强调哲学怀疑的神经病性质。反对内心过程说的斗争由反对笛卡儿的二元论的莱伊继承下去。纯粹的日常语言学派的领袖是J.L.奥斯丁,他特别充分地说明了人们由之而约束自己的字眼的用法。其实,这个学派还是在研究语言的非叙述式的运用之中获得了它的最好成就。仍然留下许多哲学问题,好象不是这个学派所提供的技术能够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赫拍特·费格尔(Herbert Feigl)是逻辑实证主义这一流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却宣称:他自己一直是一个实在主义者,他一直在一些问题上同该派的其他成员有“分歧”。在这篇文章中,费格尔从实在主义的观点讨论了下面几个维也纳学派的问题: (1)他认为,维也纳学派除了承认认识的意义之外,还承认了感情的意义。维也纳学派所强调的,只是不要把认识的意义同感情的意义混同起来,也不要把形式的逻辑的意义同事实的意义混同起来。 (2)他认为,把命题的意义限制在命题的证实性上是错误的。按照维也纳学派的说法,全称命题是不能完全证实的,而特称命题是不能完全否证的,那么,既包含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就是既不能完全证实的又不能完全否证的,因而就是无意义的。但是,既包括全称量词又包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在科学中却是很多的。还有,如果把命题的意义等同于命题的证实方法,就必须把关于过去历史的命题如“西塞罗作过公开演说”,看作关于现在或将来的命题;这是荒谬的。费格尔认为:在石里克的著作中,的确有命题的意义就是它的证实方法这样的话;但是,石里克所说的证实,既包括直接的证实,也包括不完全的证实。费格尔认为,英国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所提出的可证实性理论是错误的。 (3)维也纳学派接受了巴克莱、休谟的传统,把一切存在都限制在直接的经验。费格尔认为,这是错误的。他认为,这就不能承认事物的独立存在和旁人的存在,这就要走到唯我论。他认为,关于事物与旁人的存在的命题,是可以通过类似推理得到的,是几率性的真命题。 (4)他认为,维也纳的哲学家三十五年来已逐渐改变了他们的观点,有些人现在已经接受了实在主义的观点。费格尔在批评维也纳学派的同时,却也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例如,他甚至认为,彻头彻尾的宗教上关于神的论断也是有事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O.纽拉特在谈到该流派的思想渊源时 ,曾把亥姆霍兹看作自己的重要先驱者 1。在评价维也纳学派的创立者和领导者石里克时 ,洪谦先生也指出 :“石里克过去对于学术文化之最大贡献 ,不在于他的逻辑实证论 (der logische positivismus)的哲学 ,而在于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