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应当根植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理论地基,亟需反思《资本论》的"去政治化"解读模式。《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难以回避的根基性问题。根据"政治"与"政治哲学"概念的不同界定,《资本论》可以呈现出"大写政治哲学"与"元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从广义的政治概念来说,《资本论》是一种总体的、大写的政治哲学,它具体再现出现代世界中政治与经济交互作用的总体性。从政治与经济分化的狭义政治概念来看,作为一种元政治哲学的《资本论》就提供了政治哲学的历史科学根据。如果要阐明其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历史性与规范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从总体上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构型。在日常生活层面,商品交换使人进入一个形式化、结构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中;在社会结构层面,资本逻辑的展开使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呈现出形式化、结构化特征;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结构化运转,使得社会意识主要体现为拜物教意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构型的批判分析,为我们理解资本逻辑的运行与人的社会存在状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从资本逻辑入手重新讨论马克思的哲学,既是深化中国的《资本论》研究的现实切入点,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8、《资本论》的逻辑问题这是一个有巨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后,列宁是充分意识到《资本论》哲学意义的第一人。“《资本论》的逻辑”——这个提法正是在列宁这里第一次成为马  相似文献   

4.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正赵敦华教授《马克思哲学要义》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该书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启蒙哲学、批判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辩证哲学以及《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该书以清晰、精细的文本分析和对根本问题及其复杂性的理论洞见见长,以其所关注的问题将全书分为"启蒙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哲学,并不能真正区别于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同样不能真正实现对近代以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批判。马克思历史性思想的形成,为《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批判,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生命在于它所开创的对哲学的新型表达方式的探索。我们确信《资本论》包含着如何能够写出这个伟大文本的客观记述。这个规定决定了阅读这部著作的原则。其中,在逻辑统一性和文本稳定性中最重要的相关者有三:读者的资格,未说出的和已经说出的东西,以及文本本身对阅读方式的客观规定。在主题层次上,阿尔都塞以科学和意识形态断裂为由对《资本论》进行的哲学阅读,遮蔽了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方式。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理解的一部分,我们当前思考现实社会问题的重点在于聚焦《资本论》沉默的地方并揭示这种沉默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辩证地研究人类思维经验,概括现代科学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前哲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中山大学刘景泉副教授的《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新著(于1986年4月辽宁出版社出版)对于深入哲学改革,促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钻研,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它是从马克思《资本论》与黑格尔《逻辑学》的关系中,研究近现代人类辩证思维的结晶及其理论成果的一次可喜的创举。该著内容丰富,体系严谨。作者首先在绪论中概述了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批判地吸取黑格尔《逻辑学》的情况,着重分析了《资本论》与《逻辑学》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辩  相似文献   

9.
于桂芝 《学海》2011,(6):5-9
中国社会的实践进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是不可分割且相互交织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逻辑就是指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由此决定的实践需要的发展规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逻辑起点和核心范畴成功转换的角度,探讨以实事求是为理论硬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展开,力图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有关资本与劳动间关系的论述为依据,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关于人的话语的逻辑传承和超越。从抽象人本主义(劳动的异化)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劳动的被迫转移)两个不同视角出发,两个文本都指出了劳动比资本优越,资本终将消亡这一走向,不同之处在于《资本论》立足于劳动的自我所有权构造了世界内在秩序和人类社会前景。作者认为自我所有权原则比平等原则有更广的覆盖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和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经典,《资本论》研究乃是常议常新的话题。或许由于《资本论》所涉及问题的现实性和尖锐性,百多年来有关的研究在旨趣上往往趋于两极化,或偏于反对,或偏于辩护。本专题之拟议,目的首先不在于关切现实,而在于推究学理,庶几改进有关的哲学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因其作者有所指引和强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仍多未发之覆。至于较逻辑更为隐蔽但更具理论建构性的修辞,《资本论》研究一向疏于关注和评论。马建青的"《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从深层修辞的角度重新梳理并评议了《资本论》中目的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当代视野中的《资本论》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13.
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但在阐释《资本论》哲学思想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将《资本论》阐释成一部哲学著作的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对《资本论》科学性的弱化,对哲学作品独特性的泛化以及对《资本论》革命性的曲解。我们既要重视《资本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又要避免将《资本论》阐释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作品,更应该在合理的界限内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卢卡奇的研究,大量的论著是研究卢卡奇和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而探讨卢卡奇与康德哲学的关系的文章甚少。实际上,卢卡奇不仅在其成长过程中与康德哲学有过关系,而且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也多次专门评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弄清卢卡奇对康德哲学的这些评述是掌握卢卡奇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了解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把握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的主导思想,进而从广阔的思想史背景上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短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是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要对它作出完整的科学的表述,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研究。”事实正是如此。自从这一讨论开展以来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其中的一些文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倾向:离开哲学的历史发展,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前的哲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扬祖陶教授积数十年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结晶、精心撰写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要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与展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的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揭示其内在必然规律,论证从德国古典哲学走向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的思维逻辑的必然性。像这样的研究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见。该书指出,近代哲学自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以来,便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8.
华侨大学是1960年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由国家创办的一所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建校以来,华侨大学遵循“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秉承“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于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华侨大学从2003年起每年投资100万元重点建设该学科。该学科现有在职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58%,学科成员平均年龄为43岁。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现以杨楹教授、张禹东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该学科现已形成下述四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学术方向,并相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和经济发展研究所作为机构支撑。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该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杨楹教授,主要学术骨干有蔡灿津教授、马拥军博士、彭立群博士等6人。其学术特点是:从生活维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反思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精神、原则与方法,从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以国家课题“生活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角”、国务院侨办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版本学研究”等为代表的课题13项;出版了《生活哲学:探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合著)、《走近马克思》(合著)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组4篇)、《生活哲学的对象与方法》、《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等论文86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霍英东科研奖1项。  相似文献   

19.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为了从理论与实践意义上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我们看到,从青年马克思著作研究向成熟马克思著作研究的"重心转移"现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热点更迭,而具有"学科范式转换"的重大意义。自20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发生范式转换,即借助成熟马克思的"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的问题域,走出"实践主体性"的原有范式,逐步形成"资本逻辑批判"的新范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看,资本逻辑批判的新范式比实践主体性范式更具有生命力,更能契合21世纪的时代问题。新范式的理论生命力在于,它比原有范式更为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历史性精神,更为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思想逻辑与发展方向,即不断从抽象一般性研究上升到内含特殊性的具体总体研究。新范式的现实生命力在于,它比原有范式更为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不是外在地套用到"现实一般"范畴上,而是内在地切中特定现实。新范式基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内在引申出切中当代现实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启了若干重大的新问题域,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9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忍想研究试论马克思关于“技术”的观点陈凡光明日报 1990。5。28古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关于马、恩 对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萧差父中州学刊 1990年第8期两种不同性质的个人观:马克思和萨特韩庆祥 江淮论坛1990年第3期进一步研究《资本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 想—读《<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 题研究》赵常林北京社会科学199。年第2 期试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体理论冯景源 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列宁的感觉理论与感觉心理学石向实学术月刊 1990年第4期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