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常依赖于与他人存在的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正是考虑到了这种依赖性, 发展出相应的处理关系变量的方法。在介绍社会网络理论的中心思想、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表示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在个体水平和关系水平上的静态统计模型后, 使用UCINET软件展现了处理关系数据的基本步骤, 并简述社会网络分析在人格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不同于将潜变量作为观测变量的共同先导因素的潜变量模型, 网络分析模型将观测变量作为初级指标, 采用图论的方法建立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 其中变量为网络的节点, 而变量间的关系是节点之间的连线。因此网络分析可以突显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观测变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系统。通过变量网络中基于各个节点特征的指标(如中心性)以及基于整体结构特征的指标(如小世界性), 网络分析为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视化的描述方式和理解视角。近10年来, 网络分析的方法已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发展和完善网络分析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使之运用到更多的数据类型和更广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3.
徐伟  陈光辉  曾玉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11,34(2):499-504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是用社会实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取向。SNA提供了深入探究社会环境特征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影响的一种方法。本文基于SNA的发展历程,依次介绍了中心性分析、小团体分析、位置分析、QAP以及统计模型法。SNA在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较多应用,近年来在心理学研究中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青少年学业成绩相似性对寻求支持关系的影响,以及友谊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间隔一年的追踪设计,以36个班1126名初中生为被试,通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学业成绩相似的青少年之间更容易建立友谊和寻求支持关系;(2)学业成绩相似性对青少年寻求支持关系的建立既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促进友谊而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盛泉  李皓  陈林 《心理科学》2003,26(5):945-946
1 引言  近年来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越来越成为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而社会支持又是网络分析的非常重要的方面。社会网络是指一定范围的个人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则是指在社会互动过程中 ,个体从其他个人、团体或社会组织中获得的物质、情感、信息和归属等方面的支持。Berkman和Syme(1979)对加利福尼亚州Alameda市的 6 92 8名成年人所做的前瞻性研究表明 ,那些社会交往水平很低的人其死亡率比那些具有较强社会网络的人要高 2倍至 4 .5倍。Gore(1978)对 10 0名失业男性的专门小组研究也表明 ,缺乏社会支持的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正成为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多借助整体网和纵向数据, 通过两种作用机制, 即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强调心理和行为变量对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如关系的形成、维持和解除)和影响过程(influence process) (强调社会网络和同伴关系对心理和行为变量的影响), 来分析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协同演进的动态过程。实证研究关注的领域集中在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如吸烟、喝酒、药物滥用)和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孤独感)。未来研究应该注重拓展社会网络的类型和样本、加强理论建构、增加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关系的研究, 并有望在互联网领域及社会网络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网络上留下了各种反映其心理过程与文化特征的信息。这些庞大多样的互联网数据为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首先,当前文化心理学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变迁两种研究取向,互联网数据相较传统来源数据在这两种研究上均存在若干优势;其次,针对4种类型的互联网数据,文化心理学家利用文本分析、多媒体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互联网使用行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再次,基于互联网数据及其分析方法,文化差异与变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后,当前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文化心理学研究存在效度、技术与理论局限,未来研究需通过合理抽样、检验新指标有效性、准因果分析、充分运用新技术、数据驱动等方法来提升方法效度、结果深度及理论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量表法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关系.(1)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自尊和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以及积极情感两两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和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2)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3)EQS5.7b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纪林芹  张文新  郑金香 《心理科学》2003,26(5):925-925,922
1 问题提出  社会支持 (socialsupport)是“给个体提供实际帮助 ,或能使个体感到属于一个社会系统的社会互动或关系”。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及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从 2 0世纪70年代开始 ,心理学、人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对社会支持进行了大量研究 ,利用社会支持实施了越来越多的治疗和干预计划。母亲社会支持 (maternalsocialsupport)是指母亲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 ,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成员对母亲的支持与帮助 ,是以儿童母亲为中心 ,由儿童母亲、母亲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支持性活动 )所构成…  相似文献   

10.
陈琛  王力  曹成琦  李根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24-1739
对于精神障碍这一概念的理解, 传统DSM-ICD分类诊断系统和研究领域标准RDoC均基于潜变量视角, 认为精神障碍的症状由其潜在共同原因所致。这2种观点都忽略了症状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于分类和维度视角, Borsboom在2008年对精神障碍的概念化提出了的全新视角——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此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症状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构成了精神障碍。基于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的网络分析方法, 主要以结合EBIC的glasso算法估计症状间的偏相关网络, 并通过网络中节点中心性与网络连接性等指标, 来考查精神障碍症状的不同特性。近几年来, 研究者发现心理病理学网络分析方法在对症状间因果关系的推断、核心症状的识别和网络结构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为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与方法指明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高中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使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50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学习投入显著正相关。(2)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学习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压力知觉可以调节网络社会支持影响网络学习投入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前后路径。研究揭示了高中生网络社会支持影响网络学习投入的内在机制,这对于高中生的在线教育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能力倾向与教育措施交互影响(aptitude—instruc-tional—treatment interaction)这一新的思路。通过与传统研究思路的比较,着重分析了 ATI 研究模式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研究模式对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培训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谢笑春  陈武雷雳 《心理科学》2016,39(6):1420-1425
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思路,人格类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人格研究中。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格类型的起源和优势。其次介绍了青少年人格类型的发展特征。再次介绍人格类型与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关键变量的关系。最后提出探索其它的人格类型、人格类型的本土化研究、个人中心与变量中心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人格类型和网络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或可成为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以22篇纵向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文献(30项独立样本研究,27746个被试)为对象,使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假设。结果发现:(1)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都显著,但同伴影响效应显著大于同伴选择效应;(2)青少年发展阶段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在同伴选择过程中,青少年早期阶段不显著,而中、晚期阶段显著;在同伴影响过程中,青少年早、中期显著,晚期阶段不显著。(3)偏差行为类型在同伴选择和同伴影响效应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4)网络数量在同伴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网络数量增加同伴影响效应越可能成立。结论,中晚期青少年会基于偏差行为相似性选择朋友,早中期青少年会受朋友的影响而产生偏差行为。  相似文献   

16.
范为桥  张妙清  张建新  张树辉 《心理学报》2011,43(12):1418-1429
本文在回顾华人社会人格研究与评估发展以及“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研究与应用历程基础上, 比较了CPAI-2 (Form B)不同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英文版、韩文版、日文版)的跨文化应用结果。多种文化中的研究结果支持了CPAI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同时, CPAI在本土和跨文化应用研究中, 还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 强调与支持了“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etic-emic)人格研究方法”在人格评估领域的重要性。这也促使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始思考, 如何使用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推动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特质移情量表、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整体特质移情能力较高,且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其所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总体状况良好,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网络利他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大学生特质移情和网络社会支持均显著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3)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网络社会支持的两个分维度情感支持和友伴支持在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的心理学研究(简称网基研究)即用网络进行的心理学研究,包括非反应性网基研究、网基调查、网基心理测验以及网基实验四种类型,具有样本大并且多样、外部/生态效度较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面临实验控制不足、自我选择、中途退出等问题。本文对网基研究的历史、类型、优缺点及发展状况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并特别对我国的网基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构方程建模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建平 《心理学报》1993,26(1):94-102
结构方程建模(SEM)是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和研究思路,近年来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在非数学化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研究实例介绍了SEM的渊源、发展、基本概念、分析过程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统计软件LI-SREL。本文认为SEM有四大优点:①引进潜变量使研究更为深入,②遵循一般线性模式进行验证型分析,使研究更有意义,③妥善处理多变量间的复杂关系,④模型具有参数不变性。SEM应该引起国内心理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波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5,28(1):32-35,31
成瘾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果网络系统.有三种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综述了成瘾的脑机制和遗传基因观。心理学模式主要介绍成瘾人格的研究现状,以及成瘾的强化观。社会因素则阐述了创伤性事件、父母及同伴压力对成瘾的影响。本文支持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瘾行为的发生,以期从成瘾易感和维持因素的探析上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BP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