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和理论。而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则是对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理论的概括和提炼,是贯穿在这些思想理论中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三个有利于”既是真理尺度,又是价值尺度,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科学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理想的有机统一。“三个有利于”集中反映了社会历史根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马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新时期价值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观基础。在当今新旧价值观念交替之际,学好邓小平新时期价值观,对于我们深入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建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邓小平新时期价值观的内容结构邓小平价值观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多方面的内容中,邓小平注意处理好如下一些基本的价值关系:第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是这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邓小平价值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把物质价值作为基本的…  相似文献   

3.
一、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我们党制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归功于这一理论的指导。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科学结论。邓小平一生追求的伟大目标,如果用一句话…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是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现了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动力论──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出版该书由何永炎任主编、王开玉任副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力作。主要特声、是:(一)起点高、立意新。党的十四大科学全面地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确立其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改革开放是这一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作者正是在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撰写出版这部专著的。该书开宗明义地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概括了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论实质,确立了邓小平改革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二)视野宽阔、发掘深入。从横向上看,不仅宏观统领了邓小平关于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体制改革思想的全局,而且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纵向上看,展示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萌发形成到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并理清了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有关问题上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该书达到了对邓小平改革思想全方位的剖析和深层次的发掘,显示了作者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三)资料全面、观卢、准确。该书全面、而又典型地掌握了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论文字资料和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统计资料,并经过细密梳理和科学组合,形成并丰富了邓小平改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伦理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实事求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别构成了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时代背景和基本主题.邓小平伦理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既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又对科学分析当今我国的道德状况和进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的国际条件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克服和防止理论和实践上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和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语言分析和批判哲学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于以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形态的话语特征和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机制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文·古尔德纳在这个课题上的主要探索成果,并基于理性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因此,只有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把这个理论放在它借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才能理解它是反映客观规律的;同时也只有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把这个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对它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特色,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的功绩,在于对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述,实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郑重地确定它为长期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