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9,(4)
1980年7月,在承德须弥福寿之庙落成二百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来到承德。在抵达承德的当天上午,大师首先参观了避暑山庄博物馆。身材高大魁梧、红光满面的班禅大师看到展室中雄伟壮观的外八庙照片和文物时,心情显得十分激动,并详细询问了六世班禅给清帝乾隆祝寿敬献的铃、杵以及须弥福寿之庙的历史和现状。参观博物馆后,大师随即朝拜了六世班禅行宫,即须弥福寿之庙。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岁。当时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2.
佛教艺术是阐释教义的形象艺术。藏传佛教艺术到明朝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汉化特征的藏传佛教样式,承德普宁寺就是最明显的代表作。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造的九座寺庙中的第一座。当时,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首领达瓦奇得了汗位,对兄弟部进行残酷地抢掠与屠杀,扰乱了清廷的安宁,影响着国家的统一。乾隆帝于二十年春天分两路出兵伊犁,达瓦奇被迫南逃乌什,又为维吾尔族的乌什城主霍集斯擒获,献俘北京,乾隆平定达瓦奇取得了胜利。十月,乾隆在山庄万树园大宴…  相似文献   

3.
北京白塔寺塔刹佛教文物的发现及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赏析黄春和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原名永安寺,元代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代又改名妙应寺;因寺中有一座元初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修建的大白塔,所以俗称白塔寺。寺庙自辽迄今,经...  相似文献   

4.
在内蒙古阴山深处,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  五当召原名为巴达格尔(藏语,是“白莲”的意思)召。因庙前峡谷名为五当沟(“五当”是蒙语的音译,意为“柳树”),故俗称为五当召。召,寺庙,一般指内蒙古内的寺庙或地名。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即1756年,乾隆赐名广觉寺。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区东北54公里处的吉忽伦图山之阳,规模宏大,布局和谐。由庙南向北远望,重重殿堂,层层楼阁,依山而建,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观。所有殿堂楼阁都是平顶白色的藏式建筑,又有“东方小布达拉宫”之称。  改革…  相似文献   

5.
暑期朝圣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而那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又是佛教徒向往的圣地。今年夏天,我们中国佛学院的部分师生到避暑山庄的外八庙,进行了一次暑期朝圣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那里庄严雄伟的古代建筑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外八庙”是一个习惯称呼,据说原来有十一座庙,现在仅存七座了。这些庙都是在康熙五十三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兴建起来的。其  相似文献   

6.
李宏坤 《法音》2024,(1):50-54+3-4
<正>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华丹益希是清代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入京朝觐的第二位西藏最高宗教领袖。班禅于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启程,历经一万两千多里的艰辛跋涉,于次年七月抵达承德,九月到达北京。六世班禅不远万里的入京朝觐,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交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进一步推进了汉藏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8.
承德普宁寺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承德市东北五公里,依山面水,东南遥对磬锤峰,西南远望避暑山庄,面积三万三千平方米,是外八庙中一处较大的古建筑群。该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割据势力后,乾隆在避暑山庄大宴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的上层人物,并分别封以汗王、贝勒、贝子等爵位,因为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寺修建此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10)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它在西藏的寺院很多,但塔却较少,且大多为达赖及班禅大师的肉身灵塔,而其中却有两座我国佛教及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江孜白居寺里的菩提塔,就是其中的一座。白居寺菩提塔,藏语中称为“白根乔登”,塔高40米,位于白居寺(藏文意吉祥轮大乐寺”)中心。它的北面、西面和南面,都被一座小土山紧紧拥抱着,形成一堵天然屏障。它背负山岗,巍峨独尊的英姿,成为江孜古城的象征,人们从很远处就可看到它的身影,它也是现存西藏喇嘛塔中规模最大、形式最独特别致的一座。据文献记载,菩提塔从明永乐十二年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寺庙碑刻与社会史"项目启动于2003年,项目主持单位为法国远东学院、法国高等实践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有二十余位中法学者和学生参与研究,其目的是要理解寺庙在城市中的作用及其与市民的关系。研究过程包括如下几部分:首先是利用地图查找寺庙。我们主要依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绘制的《京城全图》,辅以若干种近、现代地图,清点并记录地图上已有标注的庙宇。《京城全图》于乾隆十年(1745)开始绘制,乾隆十五年五月十六日(1750)进呈御览。我们在这份地图的内城部分中一共找到了829  相似文献   

11.
冯鹤 《中国道教》2013,(1):20-22
五显大帝信仰始于唐朝,祖庙为江西婺源的灵顺庙,多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集居地.然而在北京却也曾经存在过一座五显财神庙,只是鲜为人知.它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于1987年被拆除.五显财神庙会在明清直至民国时期老北京庙会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由于明代五显信仰进入国家祀典,北京五显财神庙也在彼时应运而建,明英宗天顺年间建于西南彰仪门(又名广宁门,今广安门)外五六里的柳巷村,并于清乾隆元年(1736)及五十一年(1786)重修.该庙占地面积7亩多(约合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有殿堂、房屋52间.  相似文献   

12.
清朝的“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使避暑山庄与五台山发生了联系。五台山是历代封建王朝所注目的佛教中心。清朝统治中国以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五台山便出现了青黄二庙并存,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避暑山庄当年是清朝的承德府,在清朝相继建设各种民间寺庙104座,连同御用庙、不许老百姓进的外八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2013,(2):98
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海旁。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632),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火神庙主殿为火祖殿,供奉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山门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1)
佛教寺庙多见于深山幽谷之中,在楼房屋顶上建庙却是日本信徒们的一大创新。最近,京都古城市中心一幢五层商业大楼的屋顶平台上建了一座正觉寺,成为日本第一座“屋顶寺庙”。  相似文献   

15.
陈香玉 《法音》2013,(1):24
中新社拉萨12月28日电西藏的色拉寺等100座寺庙,以及丹增格桑等7587名僧尼28日在拉萨获得2012年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和爱国守法先进僧尼荣誉称号。此间举行的2012年度西藏自治区和谐模范寺庙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暨寺庙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西藏为这  相似文献   

16.
“平则门,拉大弓,过了就是朝天宫,写大字,过了就是白塔寺……”这是已经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传唱了数百年的一首童谣,里面提到的白塔寺就是坐落在阜城门(明代称平则门)内大街的妙应寺的俗称。因为寺内矗立着一座白色藏式大佛塔,所以“白塔寺”这个名字不胫而走,蜚声中外,而它本来的名字反而不为人所知了。北京市政府“打通文脉”的远见卓识,终于使白塔寺亮出了山门。但是如果你头一次走进这座寺庙去参观的话,你会发现寺庙的布局很别扭。雄伟的白塔使狭小的寺庙更觉拥挤。在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无法看清大白塔的全貌,作为驰名世界的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5,(5)
据新华社七月十七日电近几年来,宗教信仰在西藏得到恢复。西藏政府和人民为修复古迹,恢复宗教活动,正在做出积极努力。自从一九八○年西藏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以来,政府投资三千万元,用以修复寺庙,仅修复藏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冬宫和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后宫是清代乾隆时期福康安修建之王府家庙,也是清代北京内城里唯一一座妈祖庙。本文通过爬梳档案,钩沉史料,首次对北京天后宫的地理位置、建制沿革、历史变迁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新加坡的同一座寺庙里常常同时供奉着多尊不同的神明。不仅如此,甚至可以从同一寺庙的刹檐下发现它实际上会聚了许多不同的寺庙,这就是新加坡特有的联合庙、联合宫。  相似文献   

20.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藏文意为“吉祥永固”。曾使用过汉文名“扎什伦博”、“仍仲宁翁结巴寺”等。位于西藏日喀则近郊西南山麓,依山傍水,规模宏大,雕梁画栋,金顶碧瓦,其壮丽豪华仅次于布达拉宫,周围筑有城墙,方圆3华里。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庙。此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主持兴建。根敦珠巴,后藏古墨人。小时就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