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宗教工作者,经过反复学习《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感到《,条例》充分体现了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效率原则与和谐原则。一、自由原则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一项基本的公民权利,公民是否享有这一权利,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条例》包含和保护了两种自由——信仰的自由(良心自由)和活动的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信仰自由,也就是观念、思想上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想。就是可以信也可以不信,可以信这个也可以信那个,可以过去信现在不信,也可以过去不信现在信。这是最大的自由,是不受外部任何束缚和限制的自…  相似文献   

3.
(1)荣誉政治——“有才干的”人进行统治的制度,会“科学地促进自由”……紧张地推进工作的社会民主主义,不会给自由留有余地。其中唯一自由的人,将会是一个其全部理想是做一个普通人的人。不过,社会民主主义也许可能采取更自由的形式。它可能让文明的好处集中于杰出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的影响应该回过头来对公众的生活起指导和熏陶的作用。这将会是荣誉政治(timocracy)——有才干的人进行统治的政治制度。……这样一种荣誉政治(罗马教会是这种制度的良好范例),将会与目前只靠取消传统优点来生存的社会贵族政治不同。情况将会是这样的:人们生来是平等的,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承认不承认个性?承认不承认个性的发展?回答是肯定的。《共产党宣言》里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也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恩全集》第23卷第649页),还指出真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觉醒     
乔治·汤姆逊(George Thomson)所著“古代希腊社会研究”一书第二卷“最初的哲学家”对一般读者来说,甚至可以说比第一卷还更为重要。在写到公元前第六世纪和第五世纪希腊社会底思想家时,他揭露了希腊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重要特点。但是他所做的还远甚于此,因为希腊思想,由于历史的理由,是以后各时代思想的基础,特别是现代科学——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者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除非沿着那些最初的哲学家们为我们铺设下的道路前进,我们就不能合理地思考;尤其是我们往往运用他们最先想出来的术语来思考。哲学和科学的范畴确实是在一个长期论辩中固定下来的,这个论辩一直到亚里斯多德时代才告结束。由于对它们缺乏认识,尤其是由于缺乏对  相似文献   

6.
李胜光主张现实只是现存的一种,是指现时具有必然性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全部现时存在的客观实在。这种看法,虽有正确一面,但不全面。我认为现实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事物发展已经达到的状态,它是现在的客观事物的全部,是实现了的可能性。马克思说:“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开始。似乎是正确的”(《马恩全集》第12卷,第350页)。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把现实视为实在的和具体的,也就是指现存的。马克思还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马恩全集》第8卷,第8页)。这里,马克思把事物和现实是等  相似文献   

7.
董礼 《哲学研究》2012,(2):118-122
<正>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霍布斯认为,政治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没有政治稳定性,无论是生活还是自由都没有安全可言。(参见霍布斯,第17-18章)许多自由主义的理论家都意识到,解决政治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原始公社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得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页)恩格斯也说,原始公社“到现在还有其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第148页)“原始公社”即古代公社,包括“一系列原生的、次生的、再生的等等类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页)“原生的”指氏族公社,“次生的”指家庭公社,“再生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的欧洲,一般说来在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方面,特殊说来在逻辑研究方面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0页)大哲学家黑格尔说道:“在中世纪,哲学的特征是先有一个前提的一种思维、把握、哲学论证。它并不是思维的理念的自由活动,而是为一种外在性的形式或前提所拘束着……中世纪的哲学因此包含着基督教的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逻辑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或许是早期现代性——被理解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出色的社会分析家。(莱昂,第41页)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逻辑基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理性主义转变到人本主义,再转变到异化劳动和粗糙的物质生产,最后转变到科学实践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列宁把两性关系、家庭和婚姻的新的道德基础的发展跟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他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才能使真正的男女平等和以经久可靠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列宁指出:“有人说,妇女的法律地位最能表明文明程度。这句话很有些道理。从这个观点来看,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真正达到了高度的文明。”(《列宁全集》第30卷,第374页) 苏维埃政权彻底废除了包括维护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在内的多种资产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秩序、法律秩序、道德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市民社会的勃兴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进程.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之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或三大基本层面: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显现出了开放、自由的特征,从而也使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或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或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对于这些社会成果,则必须由社会秩序加以维护和保障.而且,在社会转型时期,要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化,同样存在由秩序的优先选择到秩序的系统选择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自由?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这种看法没有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概念的全部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种在一定条件下无阻碍地享用偶然性的权利,迄今一直称为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5页)在他们的论述中,是把自由与权利相联系的:把阶级社会的自由同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相联系;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同主体的自主权利相联系。据此,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范畴应当界定为人们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揭开了宗教神学和唯心史观披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神秘的、唯心主义的面纱,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8-29页)社会…  相似文献   

15.
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一(《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145页)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同上书,第35页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同上书,第271页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与社群主义: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自古希腊以来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概念。正义是普遍性的还是特殊(地方)性的,这也历来是一个政治哲学所争论的焦点问题。普遍主义的正义观认为正义具有不受任何共同体制约的正当性,它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普遍适用于所有社会和历史时期,适用于任何时代背景下的任何  相似文献   

17.
李志 《哲学研究》2012,(7):9-15
<正>对现代人的生活而言,自由无疑具有崇高的价值。然而,人们对自由概念的使用却往往十分混乱。这种混乱不仅存在于日常语言中,也存在于众多的学术讨论中。即便按照比较清晰的评判标准,自由也是形态各异的:有形而上学的自由与政治的自由之分,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之分;政治的自由有时又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伯林),有时则划分为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与作为参与的自由(参见托马斯,第219页)。而且,自由的这些不同意义并不是完全平行的,它们之间的部分重合与交叉十分常见。由此,我们可以说,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自由,而在于究竟要哪一种意义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一、艺术定义在20世纪西方美学中的两个类型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有一些实证主义传统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极端地认为,艺术是开放的,因而不可定义。莫里斯·韦茨就‘声称’‘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任何封闭的艺术定义都将使艺术创造成为不再可能” (转引自拉马克,第43页)。他的意思是说:“并没有一种认识的标准可以构成(艺术定义)必要和充分条件。因为在我们断言某种东西是艺术作品之时,可以拒绝承认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甚至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是件人  相似文献   

19.
1、人是上帝的合作者我们不是历史的合作者,我们是上帝的合作者。 (马里坦:《论现世的制度与自由》,1933 年,第103页;《关于历史哲学》, 1959年,第72页) 2、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意志我们要使任何人类社会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有利于大家,就应当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即人人都具有人格的特性。这就是说,人具有天赋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人本身具有直接来自其本性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权利与义务是一下子同时涌现出来的。因此,它们是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且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的。 (约翰二十三世:《人世和平》通谕, 1963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袁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因为自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参见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页)以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自然界和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