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1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3的完全组间设计,探讨不同认知信息详尽度和有无锚定材料条件下大学生决策策略类型的选择。结果发现:(1)认知信息详尽度对被试的决策策略选择的影响显著,被试在低认知信息详尽度水平下倾向于选择采用维度比较策略,而在高认知信息详尽度水平下倾向于选择采用综合比较策略,并且倾向程度差异显著。(2)锚定效应对决策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认知信息详尽度与锚定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表征数学应用题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一个2(成功与否)×2(提示与否)×2(题型)的混合实验设计,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解决和差应用题的表征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与比较应用题的表征相类似,小学生对和差应用题的表征也存在着直译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2)不成功组解题者在表征和差应用题时倾向于运用直译策略,而成功组的解题者更倾向于运用问题模型策略,这导致了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列式上的差异,特别是在不一致题型上表现得更明显;(3)在读题前给以“请注意理解这道题的意思”这样简单的提示,对不成功的解题者对和差问题的正确表征并不能起到作用;(4)成功的和差应用题解题者和不成功的解题者在列式正确性的自我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小学二年级单纯型数困儿童与混合型数困儿童进行一致/环一致应用题测验,以考察两类数困生在解决此类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正常组学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数困组较多地使用直译策略;正常组在列式成绩显著优于数困组,列式时间显著少于数困组.(2)在两种表征策略(直泽表征、问题模型表征)上,单困组与双困组没有显著差异.(3)在列式成绩、列式时间上,单困组与双困组没有显著差异.(4)简单提示对三类学生的表征策略、列式成绩及列式时间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计数与匹配:5~6岁儿童量比较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56名5~6岁儿童,采用计算机呈现刺激的方式,实现了刺激的动态呈现来模拟策略的使用过程,并通过对于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的考察确定了每一名被试使用计数和匹配策略进行量比较的特点。结果表明:(1)与计数策略相比,儿童对于匹配策略的掌握更加成熟,5岁和5岁半组被试使用匹配策略解决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更高;(2)在已经掌握计数和匹配两种策略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匹配策略来解决量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6.
比较应用题的问题表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2×4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不同年级学生解比较应用题过程中的各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解比较应用题时的问题表征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数学成绩优生、差生存在不同的问题表征策略;题目呈现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表征策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2(笔画数:多笔画、少笔画)×2(结构特征:构型对称、构型非对称)×4(频级:4级)三因素的被试内设计,通过分析29名有效被试的平均反应时和平均正确率来探讨纵横码认知加工的规律,从而揭示汉字输入中形码的认知加工模型,结果发现:(1)形码的认知加工没有显现出笔画效应、频率效应,说明其基本加工单元与汉字知觉的基本加工单元不同。(2)在反应时上存在形码码数的差异,码数少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码数多的,系列加工的方式非常明显。(3)结构效应显著,且错误码识别的平均反应时显著更慢,而平均正确率更低,符合多层次格式塔双向加工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采用2个2 × 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的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的被试比场依存性的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延时匹配任务,旨在探讨性别和种族因素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男、女被试对女性面孔识别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均优于男性面孔;(2)被试对不同种族女性面孔识别的优势存在差异,被试对高加索女性面孔的识别表现为更高的正确率,而对中国女性面孔的识别表现为更快的识别速度;(3)面孔种族是导致女性面孔识别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面孔识别受到面孔种族、面孔性别和被试性别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英和  仲宁宁  赵宏  张小龙 《心理科学》2005,28(6):1314-1317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不规则数学应用题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这些应用题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上看,学优生的成绩要好于学差生,口头报告分析显示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而学差生较多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在三年级时,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的解题正确率有所提高,但到四年级时,正确率却有所下降;(3)在解决条件多余和条件不足应用题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测量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治良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6,29(4):838-844,856
本研究旨为确定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及调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英语学习策略量表(ELSI)由元认知策略分量表(MSS)、认知策略分量表(CSS)、社会策略分量表(SSS)和情感策略分量表(ASS)组成,并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高CET4成绩组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各维度显著优于低CET4成绩组。(3)对情感策略的应用,女大学生显著优于男大学生;对社会策略的应用,文科大学生则显著优于理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以220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了幼儿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 (1)5~6岁幼儿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法算术题,包括5种基本加法类型与3种数数亚类型. (2)幼儿主要选择支持性策略. (3)5~6岁幼儿策略执行呈多样性特点,各策略的执行正确率与速度不相同. (4)题目难度对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性别、寻路策略与导航方式对寻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慧聪  周琳 《心理学报》2012,44(8):1058-1065
本研究探讨了两种寻路策略与三种导航方式对寻路行为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效应的性别差异。实验被试120名, 实验结果显示:在VR迷宫场景中寻路, 对男性而言, 定向策略的使用情况是影响导航方式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不擅长使用定向策略的男性而言, 标志导航最佳, 标志与YAH地图并存时次之, YAH地图导航最差。其中, 标志导航与YAH地图导航绩效差异显著。而对擅长使用定向策略的男性而言, 导航方式的类型对寻路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导航方式的类型对女性寻路影响显著, 其中, 标志导航最佳, 标志与YAH地图并存时次之, YAH地图导航最差。该研究结果可为导航支持系统的界面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学习困难学生语义分类编码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心德 《心理学报》1996,29(4):375-379
通过对38名学习困难学生与48名学习优秀学生使用语义编码策略的比较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像学习优秀学生那样自觉地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学习困难学生不使用学习策略的机械学习成绩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教育训练有助于学习困难学生将语义编码之类的活动运用于信息加工过程而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5.
项目突显方式对视觉搜索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搜索策略是将视觉注意导引到目标最可能出现位置的直接认知控制。本研究采用眼动跟踪技术与视觉搜索时间——鼠标点击时间的分离技术,探讨计算机视觉界面不同项目突显方式下的搜索策略问题。结果表明:(1)有无项目突显方式、不同的突显有效性水平,被试采用了导向式和序列式两种不同的搜索策略;(2)被试采用导向式搜索策略时,被试在第一个感兴趣区域首注视点百分比小于58.3%,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视点数量明显较小、扫视轨迹长度和注视时间明显较少;(3)被试采用序列式搜索策略时,被试在第一个感兴趣区域首注视点百分比大于58.3%,在视觉搜索过程中的注视点数量明显较多、扫视轨迹长度和注视时间明显较长;(4)采用导向式的视觉搜索策略能显著减少被试的视觉搜索时间,提高视觉搜索的绩效,但不能显著减少被试的鼠标点击时间;(5)因为视觉界面上突显的设置改变了用户的搜索策略,所以提高了视觉搜索绩效。  相似文献   

16.
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电芝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2):264-267
研究策略获得的过程是了解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口语报告和教学实验的结合研究,采用策略意识和策略状况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考察,结果表明:策略运用从低到高体现出8级认知序列,策略获得者在策略的掌握过程中有四种认知状态:策略运用初期的倒退状态、策略从不熟练向熟练发展过渡的不稳定状态、策略运用的不彻底状态、有较强的策略意识但缺乏条件化知识的刻板状态。这四种状态反映出,学习者在策略获得过程中策略运用缺陷的常见状况。  相似文献   

17.
行为社会政策是基于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 使用“助推”作为政策工具来执行的社会政策。它是行为科学在社会政策范畴的应用, 其原理在于洞察人们做选择时的行为偏好, 以隐性且非明显经济刺激的方式谋求公众利益。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 基于自愿性和信息性的统一, 可将行为社会政策中的助推策略分为增加策略、减少策略和转换策略; 三大策略被用于再住院率、儿童健康、社区养老、入学资助、就业问题、器官移植和精准扶贫等民生领域, 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提高公共福利。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和技术, 助推并非万能, 需要政策制定者对症下药、精确识别、权衡使用, 规避“行为官僚”, 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选择/无选范式,通过操纵任务呈现方式(估算题目的数字消失与否)与主次任务反应顺序(先反应算术任务或先反应字母任务),考察了双任务协调在算术策略选择与执行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1)不同双任务呈现情境中个体的算术策略表现有明显区别。算术题目数字不消失相比消失时,个体对主、次任务的回答正确率都比较低,在策略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较简单策略,在策略执行上准确性偏低;(2)双任务反应顺序会影响算术策略运用表现。先反应算术任务时,双任务情境只影响策略执行的准确性;而先反应字母任务时,双任务情境对策略执行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均发挥干扰作用,且估算题目的数字消失与否对策略选择准确性的影响更大,策略选择适应性之间的差异亦更加明显。上述发现对于深入理解双任务协调功能在策略运用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学习内在机制的理解。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一年级学生最低;(3)女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文科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