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真 《现代哲学》2000,(4):121-123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对《周易》的研究,滥觞于先秦,经汉代的“独尊儒术”,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称之为“易学”。《周易》作为集中国文化古老智慧之大成的“元典”,不仅受到经学家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乃至自然科学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周易》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不仅因为它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继续发生作用.“穷则思变”,“彰往察来”,“自强不息”,“多识前言往行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4.
《周易》精蕴初探李太生《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以象数符号系统和自然文字系统相结合为表达手段的一部最古老的经典,自汉以来,一直被儒家推为“群经之首”,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  相似文献   

5.
<正> 中道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表述这一思想的概念有“中”、“中正”、“中行”、“中和”、“中庸”和“中道”等。论证这一思想的言论几乎遍于各经,但应当首推《周易》。“《易》尚中和”(惠栋:《易例上》),“《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周易》的中道思想是显然而且系统的。本文拟于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周易》中的这一思想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其成博士的新著《易道:中华文化主干》,于1999年由中国书店出版。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推陈出新、富有创见的易学论著,并拟从三个方面略作评述。一、汇集各家之说,精心考辨,扬榷是非《周易》经传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也是我国学术史上争论最多的一部经典。张其成先生“执迷”于易学研究,对易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条分缕析,精心考辨,尔后扼要地加以概括、评述。比如,关于《周易》的性质,作者分别对古往今来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周易》是卜筮书”、“《周易》是哲学书”、“《周易》是历史书”、“《周易》是万世经…  相似文献   

7.
《周易》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是文学家又是易学家的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其文学观念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易》这部古老、奇特、意蕴丰富的儒家经典的影响。本文就欧阳修文学观念中的“文道关系”论、“简易为文”说、“穷而后工”说等方面所受到《周易》的影响进行考辨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观其德义”是孔子确立、后学继承的先秦儒家解读《周易》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如何“观”,其“观”法如何,孔子及其后学没有明言,学界亦鲜少研究。该问题对于研究儒家易学的起源、先秦易学的发展、“易经”之学的形成都具有关键意义,不容忽视。先秦儒家“观”《周易》约有三法:一是假借误读法。此法将《周易》言辞中某些字读为假借字,就此假借字而发挥义理,所得义理脱离《周易》古义,给人错误解读之感。二是象数分析法。此法突破《周易》“象思维”的原始直观,将象数作理性分析、逻辑演绎,从而将《周易》卦爻辞纳入象数分析框架,生发义理。三是事理联想法。此法由《周易》卦爻辞字句古义出发,通过转化、类比等联想思维方式阐发义理。  相似文献   

9.
丘浚是我国古代自觉提倡并积极探讨自然科学的儒家学者。他将儒学的研究对象分为“性理之学”(相当于“哲学”)与“物理之学”(相当于“科学”)两个部分 ,并对当时儒者重“性理之学”而轻“物理之学”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他不仅揭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必要性 ,而且还提出了研究“物理之学”的方法与要求。丘浚对研究“物理之学”的积极提倡 ,使我们看到了儒学与科学之间可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也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兼与吴彤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拜读了吴彤教授在《哲学动态》 2 0 0 3年第 6期上发表的“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一文 (以下简称“吴文”)后 ,我们很受启发 ,并认为这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因为它直接引发了对什么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这一问题的重新反思。但是 ,我们同时也认为 ,“吴文”仅凭国内外几份科学哲学研究方面的刊物刊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类论文的比率 ,以及摘取部分学者强调研究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性的言词 ,就笼统而简单地把科学哲学研究的主流定位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的观点 ,值得商榷。一 科学哲学的研究传统在科学研究的进程中 ,任何一门学科的…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探讨掀起了新的热潮,作为儒家”六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的《周易》又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面对全国甚至国际性的“周易热”,许多专家学者陷入了沉思.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8—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和自然辩证法学会联合举办.其宗旨是试图通过分析研究动向、交流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周易》研究的健康发展.参加会议的有于光远、任继愈、张  相似文献   

12.
经典的条件:以早期儒家经典的形成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此,我无意对经典作出严格的界定。就其一般性来说,它是能够引起持续震撼力的那一类伟大的著作,最能体现人类“原创性”的东西基本上都凝结到了经典之中。经典普遍存在于人类几种伟大的文明中,它是一种“特殊”的贵优“珍品”,而且是不朽的。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之下,“经典”可以划分为一些不同的类型。这里,我关心的是与下列讨论有关的一种类型的经典。这种类型的经典,大概相当于Bible或 Holy Bible而不是 Classics,在传统社会中保证着世界观、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并获得了正统性的地位,因此可以称之为“神圣型经典”或“宗教型经典”。用来说明经典的条件而被我们作为个案的儒家经典,基本上就属于这种类型的经典。中国是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中较早形成经典传统并由“经典”引导的文明和文化。儒家经典及其围绕它们而形成的经学,最为体系化、规模化和符号化,谁要是说中国最具有“经典传统”和经典解释传统,我不会表示任何异议。我所说的早期儒家经典,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典籍,它们一般被称之为“六经”。本文从儒家这六部书籍的经典化过程这一特殊的视角,试图对经典的条件这一一般性的问题提供某种一般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沛 《周易研究》2007,(3):40-46
古文运动以后,面对儒释道三教抗衡局面中儒学的式微,一大批秉持儒家道统担当情怀的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地希求通过改构儒学以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周易》则因其丰蕴的形上智慧和思想资源成为了这一时期儒家知识分子普遍萃心的经典。这一缓慢的儒学复兴之路直到北宋五子才初步完成。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成功地以《周易》作为自身的学术根基,建立了理学史上第一个高度哲学化的天人之学。由于诸多原因,学界对于周敦颐易学思想的关注较多集中在《太极图》的渊源考据上,而对其易学涵具的精深义理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学理研究为主,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试图对周敦颐易学的脉络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与当代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与当代企业管理姚伟钧《周易》是中国儒家群经之首,是中国先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在《论语·述而》中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在这部神秘的经典里,作者运用卦象这种高度概括、浓缩的信息符号,在论证宇宙...  相似文献   

15.
自八十年代始,中华大地出现了所谓“周易热”。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周易热”中,真正系统、严肃地研究《周易》的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而相术、筮法、风水术等却都披上了《周易》研究的外衣,纷纷粉墨登场。我们认为,相术、覆法、风水术等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与其说是“周易热”,毋宁说是“迷信热”,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属于《周易》的范围,或者说起码不是《周易》的本质和主流。《周易》真正的生命力和扭力决不在于此,而在于这部书同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的先民智慧的精…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述了焦循的旁通、相错、时行三说,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焦循以普遍联系和爻位运动的观点研究《周易》,把《周易》六十四卦视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系统,比之孤立、静止地研究《周易》一卦一爻,更有意义。2.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是建立在客观分析的考据基础之上,不宜武断否定。3.焦循易学构架并非纯象数的研究,而是以象数为载体,阐发儒家的道德义理和自己“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4.焦循以“声训”为媒介的两卦或数卦之间的关联是否《周易》本义值得讨论,其“声训”缺乏充分的文献旁证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7.
福建行政学院徐刚教授新著《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论稿》已于 2 0 0 2年 8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长期以来 ,时人往往以为中国文化只重伦理道德 ,而轻自然科学 ;只重形而上的天理良知 ,而轻形而下的百姓日用 ,并尤以宋明新儒家的程朱陆王为甚。虽然“五四”时期把批判、打倒的矛头指向“孔家店” ,然实却针对宋明理学 ,认为中国近代自然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罪魁祸首是儒家 ,是宋明新儒家。这样就在学人的心理上设置了一重障碍 ,而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自然哲学思想及其所从事的科学实验活动。作者历经十数年 ,披历检阅众多的古奥诘屈的古文献…  相似文献   

18.
本辑的三篇文章,均系作者提交“什么是经典?”学术研讨会(哈佛-燕京学社资助;中山大学哲学系,2001年12月15-16日)(1)的论文。以“什么是经典?”为题,其实不是拘泥于关于经典的定义,而是想引发出对与之相关的思想学术文化问题的广泛讨论。选在这里的三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化对中国文化中“经典”意义的探讨。黄俊杰教授的论文《从东亚儒家思想史脉络论“经典性”的涵义》,以中日儒者释经的观点为据,揭示儒家经典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形上学与心性论三个重要内涵。这一思路着重的是经典本身所隐涵的内在价值。王中江教授的《经典的条件:以早期儒家经典的形成为例》,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经典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上。论文分若干层面描述了儒家“六经”形成经典的历史轨迹,强调了教化之典与政治之典同制度结构的关联。陈立胜教授的《儒学经传的怀疑与否定中的论说方式》,则通过对《大学》公案的研究,从“论说方式”入手揭示儒门之争背后的思想预设,从而展开对经与传、经与经、经与道以及经与解之间多重意义关系的结构分析。三位作者不约而同地以儒家经典当作中国经典的标准形态来研究,反映了儒家经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不过,这一专辑的选目并非暗示现代的经典解释学(姑且用这一说法)完全等同于传统经学  相似文献   

19.
《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与《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0.
试论朱谦之《周易哲学》中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用 《周易研究》2007,(3):77-82
本文以朱谦之《周易哲学》中“情”这一概念为中心,梳理其对《周易》中“情”的本质、特点和方法的考察,阐明“情”的丰富内涵,评析其本于《周易》而建立和倡导的唯情哲学的意义。朱谦之试图以“情”重建儒家的形而上学,并使古老的《周易》不断涌现出现代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