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学问浅薄,但乡里仍有不少孩子前来向他求学。那时候人们白天一般都不睡觉,那位私塾先生却特别爱在白天睡觉。有一天,他刚想睡午觉,有个学生拿着《论语》来问他“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生伸伸懒腰,解释说:“‘宰’就是杀;‘予’就是我;‘昼’就是午昼、白天;‘寝,就是睡觉。‘宰予昼寝’的意思就是:即使杀了我,也要在白天睡一觉。”说完就钻进被窝里去了。这个私塾先生在解释“宰予昼寝”时之所以闹笑话,就是因为没注意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语词表达了几个概念。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无穷的,而词汇是有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概念和语词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上述故事  相似文献   

2.
“宰予昼寝”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NB648也;于予与何诛?’”中“昼寝”一语,古来注家多解为“白天睡觉”,但这样就发生一个问题,即如此小事,孔子的批评不就太过严厉了吗?所以,汉代王充《论衡·问孔篇》反孔,举此事指孔子“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繁体的“昼”与“画”形近而讹,“昼”当作“画”。这个说法最早见于唐代韩愈、李翱的《论语笔解》。唐代李匡义作《资暇录》也说:“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挂反,且云当是‘画’字,言其画寝…  相似文献   

3.
整个白天都叫"昼",联系古代的社会生活看,"宰予昼寝"是指太阳都出来了,宰予还在睡大觉,不参加早自修。"粪土之墙"的"粪"是"垒"传抄之误。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是用比兴手法说像宰予这样不抓紧时间学习的人是教不好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具有明大旨的意义,因而其解释历来为注家重视。《论语》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语对于学者理解《关雎》诗旨具有指导性。《毛诗正义》化用《论语》此语解释诗旨,体现出以礼制美德说诗的倾向,这也是《毛诗》系统叙说诗旨的一贯风格,朱熹突破这一传统,从《论语》“乐而不淫”之语中提炼出不同的诠释原则——说明“性情之正”。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梳理并比较《毛诗正义》与朱熹《诗集传》关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进而展现朱熹对毛诗的突破及其《诗》学建构,最后指明这种转变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孔子说:“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艺能“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这里提出了“一”、“多”两个范畴。一多关系,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逻辑的核心问题。它以“一”为本原、本体。以及整体性、统一性、共性、一般等,以“多”为万有、现象以及部分、多样性、个性、个别等;其相互关系构成哲学体系的逻辑框架。在古代,其特性是贵一贱多,以一统多,社会职能是为天帝至尊、君主专制立论。孔子哲学便是如此。从一多关系分析孔子的哲学思想,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范畴、命题乃至整个思想体系的本来意义,更清晰地分辨其逻辑结构。本文主要论述孔子的一多思想,偶或兼及其后学。  相似文献   

6.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对句中“蓧”字,当今的《论语》译注本和古文选本、教本及与古汉语有关的大型辞书,多解为“古代耘田器”、“古代锄草工具”、“除草竹器”,有的学者干脆注为“锄头”。杨伯峻《论语译注》解为“古代除田中草所用的工具”①;金池主编《论语新译》译为“古代锄草的工具”②;李泽厚《论语今读》译作“锄草的农具”③;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则注为“耕田器”④;王力《古代汉语》注为“古代除草工具”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为“耕田用的农具”⑥;钱逊《论语浅解》:“蓧:古代耕田用…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仁的不同含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论语》的记载表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但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又相当多。这至少表明,仁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高难问题。孔子虽然“罕言”,其弟子却不能因其高难而罕问。相反,也许正因为仁之高难,弟子们才要多发问。这是不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反而多的原因?恐怕至少也应算是讨论中的一种看法吧。  相似文献   

8.
<正> 《论语》虽然不是孔子本人亲作,但直接记录孔子即事言理的思想观点。因此,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基于这个前提本文主要依据《论语》来研究孔子的说诗。一、孔子说诗皆断章取义《论语》中涉及诗的共十七章,其中引诗句来说诗的有七章。(一)《八佾》: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二)《八佾》: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相似文献   

9.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这句话如何解读,历来学者颇多分歧。朱熹《四书集注》与杨伯峻《论语译注》(以下简称为《朱注》、《杨注》)甚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解释。《朱注》称:“攻,专治也,故木石金玉之工日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佛氏之言,比之杨、墨,犹为近理,所以其为害为尤甚。”《杨注》称:“攻──《论语》共用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  相似文献   

10.
孔子有一段著名的自述 ,是讲说自己一生修道进德的过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以下只注篇名 )历来学者对“耳顺”一解异议较多 ,虽多合孔子旨趣 ,便欠透彻。有少数人对“耳顺”一词在文中觉突兀 ,尤其是“耳”字 ,似不伦类 ,故怀疑文本有误。如韩愈说“‘耳’当为‘尔’ ,犹言如此也。既知天命 ,又如此顺天也。”(《论语笔解》)但正如程树德先生批评韩愈“好变易经文 ,已开宋儒喜谈错简之风 ,不可为训。”(《论语集释》)在没有明证前 ,不可轻疑文…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历来注家颇多,但是在一些具体词句的解释中仍没有形成定论,仍有讨论余地。我们选取两例《论语》中的疑难词句,以其他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作为参考,具体说明针对古书中存在的疑难词句问题应该怎样解析。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研究》1992年第四期房德邻先生在《儒家色彩的乌托邦和孔教的启示录》一文中,引用《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时解释说:“‘均无贫’。就是说不担心物质生产乏匮而担心不能平均分配,只要平均分配,就无所谓乏匮了。”这个解释是值得商榷的。《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注:“国、诸侯,家、卿大夫;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患政理之不均乎。优不能安民耳,民安则国富。”此注虽系伪托孔安国之名所作,但其内容则是完全正确的。“寡”是指土地、  相似文献   

13.
梁涛  韩述 《孔子研究》2023,(4):72-78
《论语·宪问》臧武仲“要君”一章,历来注家多将“要君”解释为要挟君主,但是这种解释存在明显的问题。结合春秋时期世卿制度的相关规定,可知臧武仲“求为后于鲁”符合当时礼法。“据邑”并非要挟鲁君,而是震慑季孙氏、孟孙氏与公鉏。鲁君在这次政治冲突中,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所以“要”不应当解释为“要挟”,而是“请求”。孔子出于礼让的精神,对臧武仲的行为有所保留,但并非如以往注家所理解的,是批评臧武仲要挟君主。  相似文献   

14.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这段话出自《论语·宪问》。关于其中的“君子道者三”一句,历来说解颇不一致,概括起来,可得四说:一说“君子道”为君子之道(见邢《论语注疏》),此说以“君子道”为偏正...  相似文献   

15.
孔子弟子宰予,字子我。《左传》所记春秋时齐国大夫阚止,字亦子我。古人多认为阚止即宰予,但也有不同意见。此问题涉及对宰予生平事迹的研究,特别是涉及对宰予所终的判定。其实宰予、阚止为二人只是司马贞的推测,司马迁之前的文献均记二者为一人。齐悼公把留在鲁国的儿子托付给阚止,陈成子杀阚止与简公后孔子请求鲁哀公讨伐,从这些历史事件看,二者也应为一人;文献记载的二人性格也颇似一人。可以肯定地说,阚止即宰予,阚止被陈成子所害,就是宰予之所终。  相似文献   

16.
<正> 《论语》由于年代久远,所用的语录体又很简要,加之历代一些注家的臆测附会,有些地方的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极须详辨。《论语·八佾》有这样一段文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后人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解释这段话时,一般把它看作集中体现儒家文艺思想的章节。因为“绘事后素”这条准则,已成为中华民族古典美学的特点之一。然而,我们今天在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语》“色难”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难”见于《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本意为何?古往今来,学者们的解释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东汉包咸《论语章句》“色难,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之说为代表,一种是以东汉郑玄《论语注》“和颜悦色,是为难也”为代表。前者解“色”为“承顺颜色”,后者解“色”为“和颜悦色”,两者都以“难”为困难之意。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解释从语义学和语法上来分析,都有其牵强之处,存在着先天不足。先说释“色”为“和颜悦色”。“色”即…  相似文献   

18.
<正>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令弟子们各言其志,却唯独倾心于曾皙的回答。孔子何以“与点”?这已成为“两千年来争论不决的一件公案”(徐复观语)。前人的说法多是猜测:何晏《论语注》引周氏语曰:“善点独知时。”邢昺疏曰:“善其独知时而不求为政也。”这本来是合乎情理的推测,刘宝楠《论语正义》却将其批驳一通:“若以《鲁论》所说,则点有遗世之意,不特异三子,并与孔子问意反矣。”他硬说曾皙是要用音乐去和谐“民声”:“盖三子者之撰,礼节民  相似文献   

19.
对于《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章的解读,历来仁智互见,但因本章涉及孔子的身世、孔子的知行思想、孔子与《易》的关系等问题,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求得比较接近原意的理解。解读本章,主要有三个障碍,日加,曰五十,曰易。现逐一予以疏通。先说“加”。郑玄、何晏、皇侃、邢 等早期注本均作如字解,但更早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却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将《孔子世家》与《论语》对照,可以看出,《孔子世家》是根据《论…  相似文献   

20.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段孔子的话 :“子曰 :‘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此句的解释历来没有异义。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此句为 :孔子说 :“君子庄矜而不争执 ,合群而不闹宗派”。在几部较权威 ,而且影响较大的字典辞书中 ,在解释“矜”字时都举了《论语》中的这一段话 ,例如《汉语大词典》释此段为“端庄” ,《汉语大字典》、《辞源》等都是如此翻译的。其他的字典辞书都是辗转抄录 ,均以此句为例证。但我们翻查了大量先秦古籍 ,都没有“矜”字作“矜庄”、“矜持”等意义的 ,相反 ,却感到在先秦时代 ,“矜”不是一个褒义词 ,是一种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