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汉民  肖巍 《现代哲学》2007,(6):117-122
宋明时期是医学基础理论哲学化的重要时期,张景岳的思想受理学影响颇深,是这一时期儒医的典型代表。张景岳运用理学思想重新诠释《黄帝内经》,融合与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虚即气论及天人一体论和朱熹等理学家的思想,形成和发展了气一元论、阳不足论和水火命门说等思想体系,使中医理论体系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自性理转向经史"的哲学转型是中国哲学史的重大事件之一。其中,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开展出心学向经史之学转型的思想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黄氏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由此建立了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然他们都受到朱熹哲学的影响 ,不过在朱熹哲学的基础之上两位学者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栗谷的“四端七情说”在理气之妙、理通气局、气发理乘等理气论的基础上发挥了朱子学 ,他反对退溪理气互发的观点 ,对朱熹哲学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4.
《庄子》哲学,其实质是一种气论哲学。"气"在《庄子》中具有五种内涵,气论思想贯穿《庄子》始终并有其内在逻辑。《庄子》气论哲学为自然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也有其理论盲点和理论困境。《庄子》气论哲学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未对"心""气"二者关系进行自觉、恰当的阐发,这也就造成了其理论困境,即"听之以气"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理通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与中国哲学的渊源很深,可以说中国哲学是整个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与中国哲学水乳交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中国哲学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在中国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从中国画中能够看出中国哲学的的发展趋势,那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哲学和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 “心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而古老的形而上学问题,也是明清之际浙东学派尤为重视的一个问题。正是在这一问题上,黄宗羲出于时代的需要,在总结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和对陆王心学的反省基础上,以气一元论为基本理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心物关系、心性关系和性情关系,提出了富有开创意义的心性说。在心物关系问题上,黄宗羲反对程朱的“理先气后”和“理与气决是二物”说,提出“理为气之理,无气则无理”的气一元论。在此基础上,黄宗羲不仅批驳了王阳明“心即  相似文献   

7.
心性关系问题是宋代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理学之所以被称为心性之学,是因为心性论在宋代理学范畴和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充分体现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特点。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先秦儒家孔孟荀心性伦理与唐代佛教心性哲理于一体,并给予批判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发展,完成了世俗化的伦理与哲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理和气是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①,基本上可说是包括朱熹理学在内的整个宋明理学的形上学基础。朱熹对理、气与礼乐在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的联系,及其在礼学体系中的意义的认识,则构成了他的礼学形上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且由之在其礼学和理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二者在哲学基础方面具有了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宋明理学分系的理论专著。中国哲学的发展,历来以不同学派和学术思想的相互争鸣作为其内在动力。宋明理学的形成是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主要贡献,它在历史上分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大理论系统(二系说)。由于该二系说不能恰当解释理学发展的全貌,20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胡宏置于两宋理学思潮之中,围绕理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性与天道”的理学主题,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确认和评价胡宏心性哲学的历史地位:一、分析归纳出胡宏心性哲学的理论特色,说明胡宏不同于其他理学家,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二、通过对湖湘学派源流的历史考察,以及对胡氏父子的学术成就的确认,来阐明胡宏在湖湘学派中所占有的显赫地位;三、阐明胡宏心性哲学对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及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为代表的“浙学”的影响和作用,揭示和表明胡宏心性之学是从二程过渡到后来相继崛起的朱子理学、陆氏心学、浙江事功之学的中介和桥梁,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天文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同构,一直以来被中国画坛视为创造绘画美的不二准则,是历代画家的最高审美追求。基于这种观念上的绘画既不是摹仿客观外在的自然现象,也不是表达主体内在的情绪意念,而是在更高层次与"一气运化"的契合照应。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绘画,绝非一般意义的技艺,而是与天地间四时同运、阴阳和合的"真道"。这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观和美学观,深刻反映了《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中国占代生命哲学的源头."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兼三才而两之"是其生命哲学中的重要命题,构成了其生命哲学思想.在<周易>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把绘画作为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重视生命意象的表达,以生命精神为绘画的最高原则.以阴阳和谐为绘画的最高境界,以人品、胸次为绘画的必要前提.<周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内在特质和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评价的首要标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对中药的技术壁垒和我国对某些中药的毒副作用的披露,使得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使得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中药安全性的理性认识是扩大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走向国际市场所必须突破的瓶颈,也是中药产业危机管理的必由通道。这是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5.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远期效果的强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学认知结构理论,突出"学科结构"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按照知识结构的形式构建个人的认知结构,有助于今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从而获得长期记一忆.突出"医疗特色"教学,使学生明晰中医理论发生发展的脉络本质,并与其它医学相比较凸显中医特色.使学生不仅对中医产生正确的认知和情感,而且记忆长久,从而使教学远期效果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徐素华先生文章把我提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他所说的“学术研究形态”,这不符合我的本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确实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在总结实践经验、发扬中国优秀哲学文化、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基础上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现代形态。它既是一个创新的哲学理论体系,又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皑  宋业臻 《心理科学》2018,(4):770-775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学应当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别于欧美的社会问题进行回应,对从改革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社会问题进行解决,以此建立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具体问题出发,提出具有现实关怀、解决社会发展中具体困难的学术问题;应当具有更深层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怀,从心理学的角度回应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精神层面的巨大变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特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均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可以看作是炮制方法的延伸,有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有助于探索中医理论的实质,可望为中医现代化打开缺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古代绘画考试与最新发现成果一氧化氮(NO)之间内在关系的比较,探讨医学科研思路方法学的意义,比较两者的思维方法和发现过程,绘画考试与发现成果一氧化氮(NO)之间从方法学上观察具有共通之处.科学研究中学术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English contains many nominals that would be absent in Chinese because Chinese makes greater use of zero anaphora, which is an empty grammatical slot in a sentence standing for a previously mentioned referent. Native Chinese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ere compared in comprehending modified English passages from a standardized reading test with nominals deleted that would be absent in Chinese. In three experiments, Chinese speakers showed superior comprehension as measured by objective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in this case, but not when no words were deleted or when nominals were deleted that would not be absent in Chinese.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develop reference tracking strategies that they transfer to comprehending English.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United States Army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s MDA903-93-K-0010, DASW01-96-K-0010, DASW01-99-K-0002, and DASW01-03-K-0002 to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lice Healy, Principal Investigator).We thank Lyle Bourne and Barbara Fox for stimulating discussions about this research. We are also grateful to the Institute of Cognitive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for their support of this research.Experiments 1 and 2 were repor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nctional Approaches to Grammar, Albuquerque, NM, July 25, 1995, and at the 3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Chicago, IL, November 3, 1996, and all three experiments were reported at the 2001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conference, St. Louis, MO, February 24,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