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斌荣  阴国恩 《心理科学》2002,25(6):706-708,705
以60名视力、智力均正常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维度特征互不相同的三套图片材料和三种材料呈现方式,以被试分类的结果和解释的理由为依据,用一维特征分类、整体相似性分类、两阶段策略分类和其他分类等作为因变量指标,采用不完全被试内设计进行实验。用SPSS 8.0 for windows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在A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材料的一维特征分类;在B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材料的整体相似性分类;在C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两阶段策略分类。  相似文献   

2.
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3的混合实验设计,记录和分析24名被试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图片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不存在显著的材料类别差异。(2)大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目、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但材料类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对22名智力、视力均正常的小学生和24名大学生在两种呈现方式下的分类结果和主要眼动指标加以考察。结果表明:(1)小学生分类结果不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大学生分类结果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2)被试分类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呈现方式差异与其兴趣区数目、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眼动指标在相应条件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以144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关系复杂性变化的三种虚拟外星生物实验材料,创设功能预测任务和自由分类、限定分类任务,探查关系复杂性和分类方式对个人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关系复杂性的增高,各学习阶段下,三种学习材料功能预测成绩彼此间均无显著差异;(2)关系复杂性和分类方式对个人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的分类结果存在交互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关系复杂性较低时自由分类和限定分类结果的杰卡德相似性无显著差异,关系复杂性较高和高时限定分类极其显著高于自由分类,自由分类方式下,关系复杂性不同的三种学习材料间差异不显著,限定分类方式下,关系复杂性较高和高两种学习材料分类结果的杰卡德相似性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极其显著高于关系复杂性较低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廖国锋  沈政 《心理学报》1993,26(3):49-54
用线条描绘的图形作为刺激材料,A为老鼠,C为老头,B为双关图(ambi-guous figure)。图形按两种顺序:A→B→C(Ⅰ)和C←B→A(Ⅱ)向被试呈现,每次呈现时间100ms。被试按刺激呈现方式分成两组,每组20人。被试接受图形的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s),B图呈现后要求被试报告观察内容。对主观报告考验,发现双关图在Ⅰ呈现方式中作为非面孔刺激(老鼠)被认知,在Ⅱ呈现方式中作为面孔刺激(老头)被认知。ERPs分析表明,双关图作为面孔刺激被识别时,T_3、Pz的P_2波潜伏期比双关图作为非面孔刺激被识别时分别延长6.09ms和7.39ms,波幅没有显著差异;双关图作为面孔刺激时T_3、T_4、Pz和Oz的P_3波的潜伏期比双关图作为非面孔刺激时延长约15ms;波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使用ASL-504型眼动仪,采用2×2的被试问设计,对46名智力、视力均正常的小学生在两种材料呈现方式下.对维度不同的2套图片材料的分类结果和分类过程中的主要跟动指标加以考察。结果表明:(1)材料呈现方式和维度交互影响着小学生的分类结果;(2)小学生分类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材料呈现方式与维度差异.与他们在分类过程中的兴趣区数、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注视频率、注视点持续时间等跟动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4-9岁儿童为被试,用6张主要是相同事物的多少有差异的刺激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部呈现刺激图片和逐——呈现刺激图片,并且利用有无目标图的方法,来探讨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的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依“相似性”分类的能力在提高。(2)按目标图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显著好于自由分类方式的分类结果。(3)逐一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显著好于全部呈现刺激方式的分类成绩。  相似文献   

9.
图形拓扑性质对相似性判断和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tevens数量估计法研究了限时和不限时呈现材料条件下,图形的平面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对相似性判断及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1)材料特征对图形的相似性估计的影响显著,平面几何特征的差异对应着更大的差异估计量。(2)呈现方式对平面几何特征差异的估计影响大,而并不影响对拓扑差异的估计。(3)男性对拓扑特征差异的估计较女性大;对平面几何特征差异的估计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不限时呈现时被试倾向于按平面几何特征分类;限时呈现时倾向于按拓扑特征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实验1采用卡通插图范式和SoMi范式,以628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不同心理理论类型初中生的社会善念的发展;实验2使用社会互动情境和SoMi范式,以360名7~9年级初中生为被试,考察社会互动方式与反馈类型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社会善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社会善念不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但7年级中高情感心理理论初中生的社会善念显著多于高认知心理理论初中生;(2)7年级初中生在积极反馈条件下的社会善念较多,而8年级初中生在消极反馈条件下较多,9年级初中生在这两种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合作情境中,初中生在积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而在竞争情境中,初中生在消极反馈下的社会善念更多。研究说明初中生的社会善念具有跨年龄和跨性别的稳定性,并且会受到心理理论、社会互动方式及反馈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尺(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0.05),C组与A、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和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机抽取8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探讨了激活水平和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随机呈现条件下,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低于分组呈现条件,但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在两种条件下无差异。(2)在高激活水平条件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明显低于低激活水平条件,但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在两种激活条件下的差异不够明显。这表明,呈现方式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影响,而激活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因内在联想过程而自发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型变异任务,通过操纵规则和相似性特征的呈现通道,探讨特征的呈现方式对类别学习中规则和相似性知识获得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听觉-视觉条件下习得规则的人数显著多于习得相似性的人数,而在视觉-听觉和视觉-视觉条件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三种条件下习得规则的正确率都高于习得相似性的正确率。这说明特征的呈现方式影响对规则和相似性特征的习得,在听觉通道呈现规则时被试更倾向基于规则分类。  相似文献   

14.
研究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C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心理干预。1周末B、C两组SAS和HAMA得分显著下降(P0.01),HAMA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末A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有显著而快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的影响.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C组常规治疗+帕罗西汀+心理干预.1周末B、C两组SAS和HAMA得分显著下降(P<0.01),HAMA得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周末A组HAMA评分显著改善(P<0.01).帕罗西汀配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焦虑情绪有显著而快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大学生情绪复杂性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通过情绪体验范围和区分性量表(RDEES)筛选出高低情绪复杂性被试各30名,采用2(情绪复杂性:高、低)×3(效价:正性、中性和负性)×4(呈现条件:0/300/600/900ms)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结果显示:(1)低情绪复杂性组在情绪条件(正性负性)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反应时显著高于中性图片,均表现出对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2)高分组在正性图片0ms呈现的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在负性图片300ms和900ms呈现和正性图片900ms呈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低分组  相似文献   

17.
张佳昱  苏彦捷 《心理科学》2008,31(6):1322-1325
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分类倾向的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实验一采用图片、文字两种方式呈现实验材料,并使用不同指导语.要求被试选择三个事物中关系更近的两个.结果表明,成人比儿童具有更显著的按照主题分类的倾向,实验材料的呈现方式对于被试分类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实验二进一步考察了分类倾向的发展轨迹,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按照主题划分事物的倾向增强,由倾向于按照分类学规则向按照主题分类的转变可能发生在小学低中年级之间.  相似文献   

18.
胡娟 《心理科学》2006,29(3):701-703
本研究应用任务分离法对熟悉品牌和陌生品牌启动效应年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被试外显成绩高于内隐成绩,且两者有显著差异。进而再采用二次比较法同样以大学生为被试,对熟悉品牌启动效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学习前带符号组与不带符号组的成绩之间都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学习后带符号组与不带符号组之间也有极其显著差异;带符号与不带符号的两组学习前后的成绩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二次比较法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2)如果学习前后的被试为同一组,则会产生“学习污染”。以陌生品牌为材料,用二次比较法在老、青、少三组被进行实验,并将三个年龄段的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学习前组(A)和学习后组(B),结果显示:(3)陌生品牌中存在着启动效应,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外显记忆有差异,但内隐记忆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选取受过音乐训练和未受过音乐训练的汉语儿童为被试,在同一呈现速率条件下以歌曲、韵律和朗读三种方式呈现一段英文材料,从单词、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探讨音乐训练经验和材料呈现方式对第二语言言语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组的记忆成绩高于非音乐组;2)相比于朗读材料,儿童对于歌曲和韵律材料的记忆效果更好;3)在单词和句子层面,音乐组和非音乐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歌曲材料上,而篇章层面没有类似发现。该结果表明音乐训练和材料呈现方式均能影响儿童的第二语言言语记忆,并且音乐训练效应对材料呈现方式表现出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丁芳  周鋆  胡雨 《心理科学》2014,37(5):1154-1159
为探讨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1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内疚情绪体验情境问卷,对335名七、八、九年级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特点进行测查,研究2采用独裁者博弈游戏研究范式,考察了120名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不同情境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且在性别、他人评价、情境类型以及情境类型与他人评价的交互作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疚情绪唤醒状态下,初中生在两人情境中分配给搭档的代币数显著高于分配给自己的代币数;初中生在三人情境中分配代币的数量依次从分配给搭档、自己和第三人而递减,但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初中生的内疚情绪体验对两人情境中的公平行为有积极影响,而对三人情境中的公平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