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人们对肿瘤微环境的认识的加深及治疗思路的改变,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将会日趋成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如何平衡调节性T细胞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也将会对我们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研究多西环素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采用MT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西环素组细...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Ⅰ-CAMs)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涉及细胞-细胞粘附。它在维护正常组织的稳定、介导炎症细胞的迁移及肿瘤转移等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Ⅰ-CAMs高水平表达,并在血液循环中发现其可溶性分子。它们可能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转移、评估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TACE术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比较TACE术+CIK组(治疗组)和TACE组(对照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表明,TACE术+CIK与TACE术比较安全有效。因此,TACE术联合自体CIK细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前C区变异及T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的相关性,评估前C(preC)区变异及T细胞免疫功能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预后的影响。分别采用实时荧光法、突变特异PCRmsPCR法及微粒酶免疫分析法对150例HBV-DNA阳性的CHB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BV-DN...  相似文献   

6.
CD4+CD25+T细胞和可溶性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及可溶性细胞因子与MS病情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CD4+CD25+T细胞和可溶性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MS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及可溶性细胞因子与MS病情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抗前列腺癌免疫作用。分离外周血PBM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hIL-4)诱导PBMC产生DC。提取前列腺癌PC-3细胞总RNA,致敏DC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14、CD40、CD80、CD86。致敏后的DC与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用MTT细胞毒检测试剂盒检测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总RNA致敏后的DC细胞CD40、CD80、CD86显著增高,CD14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癌组杀伤率(55.27+9.76)与空白对照组杀伤率(36.75+7.0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胃癌对照组杀伤率(36.75+7.06)与空白对照组杀伤率(35.66+7.8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0.05)。结论是经RNA致敏的DC可以诱导产生对前列腺癌细胞有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9.
免疫功能紊乱是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仍不明了.本文概述CD4+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紊乱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拓宽MODS的免疫调节治疗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免疫功能紊乱是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仍不明了。本文概述CD4+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紊乱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拓宽MODS的免疫调节治疗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趋化因子10(CXCL10)是由干扰素诱导产生,过去又把它称为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FN—γIndueible protein 10)。其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及抑制部分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慢性炎症、过敏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排斥反应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剪接变体T5mRNA在肾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R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RCC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T5mRNA的表达。结果RCC组织中T5mRNA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5mRNA阳性表达率与RCC病理...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ity Tlymphocyte,CTL)生成。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外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我国膀胱癌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利用DC疫苗接种宿主、诱导或增强宿主防御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特异杀伤能力,已成为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此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多种机制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体内,CD3+CD8+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T细胞功能亢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多。综合分析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以Th1细胞异常活化导致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吴升华细胞凋亡(Apoptosis)亦称为细胞编程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参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而成为研究热点。Apoptosis—词在希腊词中是指秋天...  相似文献   

16.
有关炎症与肿瘤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TREM-1)作为一种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型受体,在炎症反应发生、级联放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相关细胞因子(如IL-8、MCP-1、TNF-α)水平,通过损伤、抑制修复等机制参与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等病理性过程,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就TREM-1在肿瘤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机体对营养物质和病原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同的感应系统.病原体的入侵和营养物质的过剩均可造成免疫系统活化,从而发生代谢性炎症,继而出现代谢综合征,使得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日益增多.代谢性炎症是代谢和免疫相互作用的交叉点,因此阻断代谢性炎症对于预防和控制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机体对营养物质和病原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相同的感应系统。病原体的入侵和营养物质的过剩均可造成免疫系统活化,从而发生代谢性炎症,继而出现代谢综合征,使得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日益增多。代谢性炎症是代谢和免疫相互作用的交叉点,因此阻断代谢性炎症对于预防和控制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创面修复过程中γδT细胞起重要作用,它们之间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论是很好的研究方法,整体性、动态化、最优化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创面修复过程中γδT细胞的作用,对系统论方法在创面修复过程中γδT细胞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或器官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有10%的人一生可患有这样或那样的该类疾病。根据其发病器官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仅限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所针对的某一器官,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等;(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