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下简称“马哲史”)的研究,是我们研究马哲史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回答这一课题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重要的在于,要增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因为研究的方式、方法如何,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汝贤先生是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文就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唯物史观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作挂一漏万的心路展示,以凸现叶汝贤先生几十年来在精心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所张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和"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术风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思想解放的春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然而,历经20多年之后,这一学科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不仅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景气,甚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当前状况,  相似文献   

4.
《儒家哲学》是梁启超晚年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一部力作。研读斯著 ,我们不仅可以发现许多深刻新颖的见解 ,而且能够寻绎出梁氏独特的哲学史观。其哲学史观之内容 ,约有三端 :其一 ,哲学之内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是有地域之分和民族之别的 ;其二 ,不同哲学间的冲突和调和是哲学发展的内在根据 ,社会状况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哲学发展的外在根据 ;其三 ,诠释、分化、补充和修正是哲学发展的基本形式。梁氏在哲学史观上的系列观点 ,对于今天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齐勇 《哲学研究》2022,(8):47-52+128
应重视中国哲学史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认识活动中的怀疑、追索的心理状态,是推动研究的关键。古代经典大都是启发式的,思想家的提问方式、问题意识都有所不同。问题意识在哲学史上常常转化为命题、词语、范畴系统、思维方式,成为一定的范式。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家最重视的是天人、性命的问题。与西方哲学相较,中国哲学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对中国哲学史的主体性应有自觉。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人依照自本自根的哲学而生活、实践。中国哲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具有丰富的普世价值。研究中国哲学应具有健康的心态与高尚的境界,打好做学问的基础,做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重视经典诠释中的追问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也驶入了国际化建设的快车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沟通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国际化,需要我们在重视传统、加强对话和创新教学等方面总结经验,从而更快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哲学史是人类的思想宝库,它荟萃百家、尽现人类智慧精华。然而长以来,我们对哲学史的解读和评价存在着简单化、绝对化、模式化的不良倾向,形成了“唯物-唯心”、真理-错误、“进步-反动”的二元模式。在这种僵化模式中,唯心主义被扭曲了,被当成只配批判和抛弃的东西。这既不符合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和哲学发展的史实,也有悖学术批判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唯心主义有缺陷是肯定的,但也并非全是谬误,其中不乏合理的因素和成分,也曾对哲学的发展和进步起过积极的作用。因此,科学解读、合理评价和“扬弃”唯心主义,不仅有利于恢复哲学史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8.
关子尹 《现代哲学》2005,68(2):69-90
本文分引论、通论、分论和结论四部分。在“引论”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康德和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看法,但作者认为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问题,就是康德把哲学史看得太轻闲,而黑格尔则把哲学史订得太封闭。在“通论”中,为了探讨哲学史撰作的意义根本,作者列举了一些要目,作为反省的据点,其中包括:康德就“学院意义的哲学”与“世界意义的哲学”的区别、哲学活动的“处境”问题、哲学史撰作涉及的处境差距、哲学史的过去与未来导向、哲学史的主动性和进步问题、哲学史的分期和标名及种种有关的复杂性、哲学史的发展与脉络问题等等。在“分论”中,为了说明上述要目对哲学史的撰作和理解的深远影响,作者列举了西方哲学史各种最具代表性的分期和标名,以显出其中所可能涉及的种种复杂性,并作出初步的批判的反思。在“结论”中,作者带出“实质”和“虚灵”两种哲学史撰作风格的区别(前者为史实导向而后者为意义导向),并指出必须能于前者之上进一步发展后者,哲学史家才能于哲学史的撰作中取得方法上的主动和让哲学史的意义空间得到有创意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在学科建设、课题研究、课程设置、团队建设、机构建立、领域拓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研究方法陈旧、缺乏创意,研究视野趋于西化、缺乏独创,研究内容零散、缺乏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基本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因为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而且还在于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哲学基本问题是否真的落后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得无意义呢?抑或仍然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任继愈研究会成立大会,深切缅怀任继愈先生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学习和弘扬他的学术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谨代表德州市委、市政府向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任继愈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学究天人,道贯古今,成就斐然,举世敬仰,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繁荣学术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为人与为学都是中国学者的典范。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解放以后.他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任继愈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论文集——《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成为新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奠基之作.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9-249
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因受苏联日丹诺夫《在西方哲学史讨论会的讲话》的影响,哲学史研究都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七十年代之初更强调两军对战。从历史事实来看,无论中外,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学派及其斗争。但是,哲学史的全部内容是否可以完备无遗地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呢?从现象来看,哲学史确实有人自称既非唯心主义又非唯物主义的思想家,现代更多这样的人,过去我们一概将其划归唯心主义,或称之为变相的唯心主义,是否完全恰当呢?这个问题是个当下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该著汇集了作者近20年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作者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哲学史观和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深入地探讨了他重写“中国哲学史”的经验、教训,详细地考察了他关于中国走向自由民主之路的沉思,深刻地揭示了他在建构中国哲学史学科和创新中国哲学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推进“冯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的西方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断代哲学史》沈玉龙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开启了哲学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也产生了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流派和观点。如何评价和看待这些与马...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6日,由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主办的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成立暨张申府张岱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及韩国檀国大学的学者,以及二张先生的家属代表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河北省哲学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6.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由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编辑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辑录了1982年4月在洛阳召开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术讨论会的30篇论文和于光远在会议上的讲话,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某些阶段哲学思想的评述;二、探讨了马克  相似文献   

18.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任继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完成了对中国哲学史的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他从"认识史"和"斗争史"的角度理解中国哲学史,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揭示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规律。任继愈将宗教史视野引入中国哲学史研究,提出了"儒学是宗教"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星 《现代哲学》2016,(6):99-106
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