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萌  刘相平 《学海》2014,(6):203-207
钓鱼岛争端是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之间的问题,牵涉到钓鱼岛列屿的领土归属争端、三方渔权主张、其他国际势力干涉等等。自1996年8月起,台湾和日本开始了长达17年的钓鱼岛海域渔权争端的谈判。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日渔业谈判历史脉络的梳理,对谈判所最终达成的台日渔业协议进行分析,从中一窥中国大陆在其间所起的牵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从谈判者本身的情绪以及谈判对手的情绪两个方面着手,以224名被试和两个实验室实验考察电子化谈判中情绪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结果发现在电子化谈判中:(1)谈判者自身的情绪状态对谈判结果的影响显著;(2)谈判者的情绪是否与谈判对手有关,对谈判结果的影响不显著;(3)谈判对手的情绪状态,对谈判者的谈判结果影响显著;(4)谈判对手的情绪是否真实,对谈判者谈判结果的影响不显著;(5)谈判对手情绪和情绪的真实性这二者在谈判者的谈判结果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3.
王晖  石伟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810-814
研究时间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有效谈判策略的运用和整合结果的实现。时间因素对谈判者认知、行为和谈判结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时间压力会降低谈判者的认知动机,使谈判者更加依赖认知启发式;暂停和中场休息是否会为谈判带来积极影响应该视不同的谈判事件和不同的心理状态而定;拉大谈判与结果实现之间的时间距离会提高谈判的共同结果,这可以从折扣效应和建构水平理论中得到解释。将来的谈判研究会进一步从时间向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入世后网络犯罪的各种表现和变化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网络犯罪的特点、犯罪表现、犯罪构成和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释索 《法音》2001,(4):11-13
跋涉过两千多年的漫漫长路,中国佛教已经沐浴在新世纪的晨光里。  两千多年来,佛教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无我,既有风和日丽中的悠然自得,又有刀光剑影下的喘息挣扎,而且始终在这种"因果链"中沉浮,难以达到所期求的"涅槃寂静"的境界。那么,佛教又将如何顺利地通过21世纪的时光隧道,让佛日能够闪耀在更广阔的时空呢?  只有坚持走"人间佛教"的道路。现在,关于这一话题的议论,已经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再讨论"要不要"的问题,也不需要再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去作理论的阐释,而是要思考"要怎么做"的方法问题,去引导、推动、光大、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苟波 《中国道教》2004,(3):19-21
道教从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成仙”与“就俗”的冲突。这种冲突既来自于外在儒释二教的压力,同时又与道教的修仙观念直接相关。而这种冲突的结果又逐渐使三教互相融受,也最终影响了道教的成仙、修仙思想。明代小说中有关吕洞宾的诸种故事实质上反映了这种道教成仙观念的转化。一、明代小说中吕洞宾形象分析在明代以小说为主体的通俗文学中,吕洞宾无疑是最活跃的道教仙真形象。此期作品中的吕洞宾,已与传统自闭山林,修道而不理俗务的传统神仙有着很大的区别。他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凡人情趣。另一方面,在他身上又有着宋元道教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始终重视从经济生活中寻求道德变迁的动因,认为现实的经济关系往往成为决定道德向度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引发了新的震动,而且还为人们的价值观念的调整提供了契机。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在促进和服务中国现代化发展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完成对普世性的  相似文献   

9.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国近代佛教的重要特点.就具体途径而言,投身民族救亡、对治近代社会弊端、重建传统道德价值、关注人生问题、拯救百姓疾苦等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主要入世途径.分析中国近代佛教的入世途径,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佛教的发展历程,而且对透视当代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