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植于中华沃土的道教,承传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思想,在其教义思想中,蕴涵着人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生命组织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党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党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求、认知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天道与人道贯通于一体的信念;万物平等的价值观;道技之辩与技术限制;"圣王之制"的资源保护传统.古代的生态文明理论构成了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9思想是人的生命得以闪光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熄灭,人的生命就不会再有闪光点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这样写道:“构成生命的主要成份,并非事实和事件,它主要的成份是思想的风暴,它一生一世都在人的头脑中吹袭。”由此可见,人的生命如不以思想为寄托,则生命就会逐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工业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的困境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互为生态性存在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正道教是由中华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古老宗教,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一体、和谐共生思想,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环保理论,并积极予以实践。道教徒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是无法感知的。而"道"的见证就是永不停息的生命创造力。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生命共同体。每个人作为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一员,应该体悟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语)。人并没有凌驾于万  相似文献   

8.
从个体与宗教神圣、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及其宗教体验之视角分析,孟子的宗教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承认宗教神圣的存在及其权威,宗教神圣是人世间重要事情的最终根据;重视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和宗教体验,仪式、场所必须保留与传承,个体内在的情感是遵守宗教仪式的根本依据;对自然万物应取之以时、用之有节,遵循自然规律;个体之间应相互尊重,不剥夺他人生命,承认个性选择。"命"虽然是既定的,但个体只要顺应天性,强化个体修养,仍然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9.
灾疫伦理学:当代应用伦理研究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疫伦理学诞生并构成应用伦理新领域,既因为当代灾疫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因为灾害学、灾害伦理学、生态学、环境哲学、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公共卫生伦理学等新学科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学科背景和肥沃的学科土壤,还在于生态理性哲学为其提供了本体论思想和认知论方法。灾疫伦理学的最高使命是为创建生态文明架通实践理性桥梁;其基本目标是引导人类进行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其首要任务是围绕"自然、生命、人"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而引导人类重建存在信念和生存方式;其基本工作有二:一是构建其承载和表达如上三者的学科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二是探索灾疫防治的国际行动方案和国家平台,从宏观与微观维度展开灾疫防治伦理方案及实施措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大乘佛教有许多理论可以用于对治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从《金刚经》这部早期大乘经典来看,大乘佛教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有:缘起性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诸法平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慈悲喜舍,尊重和爱护生命的生命观;心净土净,心灵环保下的自然环境观等。弘扬这些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