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一个逻辑推理式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教学中碰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的这样一个单项选择题:在“(p)q)∧q→p”的()中填入哪种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式。备选答案是:①∧②→ ③←④∨。出题者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选“④∨”。构成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即:(p∨q)∧q→p,但是,有的学生却选了”①∧”,构成联  相似文献   

2.
某考点工作人员为了保证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场四周安静,在通往考场的道路旁贴了这样一幅标语:“研究生考试,禁止通行。”有的考生见了感到左右为难。考生为什么感到为难?问题出在这幅标语的概念不明确。照通常的理解,“研究生”这个概念是指“在大学研究院(部、班)或科学研究机构学习的学生。”那些参加招生考试的考生在应考的时候还没有成为研究生,怎么能说是“研究生考试”呢? 文章在“考试”这个概念前应加上“招生”二字加以限制,使之成为“研究生招生考试”。同样在“通行”前应加上“车辆和其他行人”加以限制,使之改为“禁止车辆和其他行人”。否则,禁止什么通行就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自考生,参加了“一九九四年上半年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普通逻辑》课程的考试,深感考卷出得有份量,有技巧,尤其第八大题中的第2小题,更是显出了出卷者的功力,考出了自考生的能力。我认为解答此题,所需要的知识较浅,但所需要的技巧却很活,所以做起来却很难。  相似文献   

4.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学习形式逻辑,一定要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每条规律的基本内容、逻辑公式、逻辑要求以及违反这些逻辑要求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错误,同时还要弄清各条逻辑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別,以及这些基本规律在各种思维形式的具体逻辑规则中的体现和作用等等。总之,要准确理解,要融会贯通。但从这次自学考试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在这方面是存在问题的。这次逻辑试题中有一题是:“什么是同一律?它的  相似文献   

5.
优秀奖作品:《副词“幸亏”逻辑辨》(论文,载语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逻辑与语言论集》),作者:贝新祯(新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该文用现代逻辑的工具研究汉语虚词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幸亏”,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逻辑问题。作者认为,在“幸亏p”中,p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p是已然的事实;第二,p不是必然的;第三,p与非p相比,p优于非p。因此,论文从语义方面对“幸亏p”(记为xkp)作出如下定义: xkp=df.R(t)P∧-Np∧p—S—p。这里,R(t)p表示在说话时点t,  相似文献   

6.
参加普通逻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许多考生虽然考前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但往往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考场。导致这种遗憾的因素可能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因素是:考前缺乏这样一种准备——了解考试要求,熟悉试题类型。相当一部分考生已意识到迫切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但又苦于准备无从入手。本文拟就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准备,谈一些看法。自一九八九年下半年起,高教自学考试文科各专业(不舍科学专业)的公共课程——普通逻辑已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为了正确引导考生  相似文献   

7.
命题逻辑中,有些命题表达式,不管用什么真值代入其变项中,该表达式总是真的。这样的命题表达式就叫做永真公式,也叫做重言式。它们表达了某种逻辑规律。例如:“p→p”“(?)(p∧(?)p)”“p∨(?)p”“〔(p→q)∧p〕→)q”等等都是重言式,它们分别表达“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及“蕴涵定律”等逻辑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重言式是命题逻辑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重言式的判定问题也就成了命题逻辑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逻辑是一种规范,逻辑自身必须合逻辑。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系统。数理逻辑的符号表达式,大大简化了逻辑繁杂的语言表达。但有些符号的引入,违反了逻辑的自身要求,不合逻辑。由十一所高等院校编写的《普通逻辑》(修订本),扩大了对数理逻辑有关成果的引进面,把传统的逻辑知识同现代逻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逻辑教材发展的方向。但此书在负判断一节中引进“P∨q(?)(P∧q)∨(p∧q)”和“p(?)q(?)(p∧q)∨(p∧q)”,这两个表达式存在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9.
考试,既是知识能力的测验,又是心理素质的考验。考生考试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决定考试成败的重要因素。许多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因考试的心理障碍而大失水准,多年的“寒窗”功亏一篑,实在令人惋息。因此,加强考生心理调节,消除考试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迫切。考试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因人而异、因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同。下面仅就一些带共性的心理障碍作简要分析,并提出初步对策。一、自我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是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出现偏差,缺乏必要的控制。表现为: 1.自我评价能力差。考生对  相似文献   

10.
大凡重要的考试,如升级考、升学考、毕业考、招工招干考等等,考生会感到有些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而且,考试对考生越重要,如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他的情绪会越激动,越紧张。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考生,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烦燥不安,出现“怯场” “晕场”现象,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却又值得研究防范。 心理学通常把考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状态称为怯场。这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怯场,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的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以下症状: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及临场发挥。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客观估计正确定位】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中学语文里有逻辑知识短文,现在被删去了。但是各种考试又都在考逻辑能力,因此,有的考生虽然有了该科的知识,常常因逻辑能力差而失分。随着选择题份量增大,迷惑因子增多,逻辑训练差了,更易冤枉失分。所以,要想在各种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中提高考分,学点逻辑确属必要。试题涉及逻辑的地方有:(1)调整顺序;(2)确定指代对象;(3)找(填)出空白;(4)选择对概念的最佳解释(关系内涵、外延、一词多概念、一概念多词语……);(5)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形式逻辑》(修订本)概念一章有一类练习题,是要求读者指出若干句子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之。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见该书第48页) 和该书配套的《<形式逻辑>辅导》的“参考答案”一是: “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叶小文 《中国宗教》2022,(12):11-13
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与世长辞,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引起无限悲痛。  相似文献   

15.
某电影制片厂要在两位考生中通过考试选取一名见习演员。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进这个房间,我们的考试就开始了。”甲被指定进甲室,乙被指定进乙室。  相似文献   

16.
真值表方法是命题逻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现在一般形式逻辑教科书都引入了真值表方法,用它来表示复合判断的真值情况,并作为判定两个复合判断间是否等值以及一个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的一种逻辑工具。学习形式逻辑,应当知道真值表方法,并学会应用。首先,要学会画各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请看下面这个试题及答案: 请分别画出“p→p”、“p→q”和“p→(q→r”)这三个判断形式的真值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普通逻辑试题中,经常出现两种推理试题——暂称之为语形推理和语义推理。且占分较多,大部分考生感到有趣味,易解答,部分考生为摸不着解题门径而惶恐。所谓语义推理,是指根据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对所给定的一组真假值总量已知但各个判断真假值未知的判断进行推导而求解的推理。例1:某校甲班有56人,他们中有几个会绘画呢?有A、B、c三人在议论。 A:有些人会绘画; B:有人不会绘画;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八一”建军节五十六周年之际,《朱德选集》出版了,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喜事。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我们党、人民军队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同志毕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在我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朱德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  相似文献   

19.
寻求事物间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简称穆勒五法),是普通逻辑高教自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其部分考题进行分析,以理顺考生解题思路。概念题解穆勒五法的名词解释是一种最简单的概念题,它主要检查考生的记忆能力。例1 什么叫差异法(即求异法),并写出其一般公式。 (1986年浙江省自考题,本题5分) 对于这种纯背诵性的题目,笔者在多年普通逻辑教学中,一直反复强调,概念的背诵要建筑在理解的基础上,特别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在教学、辅导时,归纳下表,并适当辅之讲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自学考试中,有的考生考得不理想,其原因当然各异,而其中解题不当,是个带有共同性的原因。检验考生对试题本身的理解程度,虽不属考题范围,却又实在是解答每一道题的第一步。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解题可说是试中之试,是每张试卷上的第一道考题。那么怎样做好这道审题的“试题”呢? 首先,看宜细,就是要仔细地看清试卷上的每一个字、词、句。这是前提。赴试时,大部分考生的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紧张就容易视甲为乙,影响解题。有的考生做“写出简化汉字,并说明简化的方法”一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