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瑞明  莫雷  李利  金花 《心理学报》2008,40(11):1165-1177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自我报告法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具体机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114名。实验1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探讨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只有语义相关上的局部不一致但没有事件相关时能否发生协调性整合。实验2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间探讨文本阅读过程中单纯语义相关没有事件相关时,目标句阅读是否会自动激活跟其有关的背景信息。实验3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和被试的自我报告指标探讨协调性整合是否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即探讨被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能否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总的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语义相关时可以引发信息激活,但只有当前信息跟先前信息有事件相关时才会发生信息整合;另外,协调性整合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读者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不能意识到这种信息整合方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理解中因果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空间信息与故事结果的因果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不仅会影响文本明确提及的空间信息的加工而且能够促进隐含的空间关系建构情境模型。实验3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物体与位置词的空间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位置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空间情境模型是读者为保持故事因果连贯回溯建构的而不是在阅读进程中的实时建构。实验4中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大,结果发现当故事中空间信息的文本距离较远时即使有保持因果连贯的需要,读者仍无法回溯建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扇效应技术探讨共享概念的性质对建构拥有关系情境模型的影响。共包括2个实验,探讨在将“多人买1物”句式中的所购“物品”改变为隐含共同地点信息的“物品”条件下,被试对“多人买1物”拥有行为句式的学习是否表现出扇效应。结果表明,当所购物品隐含的相同地点信息的情况下,“多人买1物”的拥有行为句式无论是否具有明确的地点状语,都如同“1人买多物”的句式一样,没有表现出扇效应,与Radvanskv的研究结果不同。据此认为,只有在共享概念是属于情景模型建构的维度信息的情况下,有共享概念的信息才能整合为同一个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借助ERP技术,采用分离句子范式,考察了被试通过整合主干事实生成新知识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1)知识整合事实相对于传递性推理事实和新颖事实诱发了更小的N400,与众所周知事实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通过整合生成的新信息已经快速纳入了语义知识库;(2)对比两次呈现,延迟性整合事实在第二次呈现的350ms之后波幅显著下降,与众所周知事实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知识经验影响了整合的时间进程,相较两个新信息之间的即时整合,新旧信息之间的延迟整合需要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5):1188-1191
本研究采用扇效应技术来进一步探讨空间信息在情境模型建构过程当中的作用。共分为两个分实验。实验1通过在材料中使用同样具有可“移动性”的物体概念(例如快餐车)来探讨“可移动性”是否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根本原因。实验2将材料中的“大场所”地点替换为“中场所”地点,来进一步探讨空间信息在情境模型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特点。结果表明“人的可移动性”不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并且在不受个体背景知识衰减的情况下.空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作用强于主人公信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在有或无应激情景下的注意偏向特点。采用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从450名被试中筛选出19名高分组被试和20名低分组被试,将被试随机分入有应激情景或无应激情景两种实验情景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高心理弹性组被试的注意偏向分显著高于低心理弹性组;(2)高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低应激词表现出注意警觉,低心理弹性组被试在无应激情景下对高应激词表现出注意回避。  相似文献   

7.
拥有关系信息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雷  韩迎春 《心理学报》2002,34(6):28-36
该研究修正了Radvansky1997年的实验设计 ,运用扇效应技术系统地探讨影响建构拥有关系情境模型的因素。共包括 4个实验 ,被试为 180名一年级本科生 ,研究材料是“1人 /多物”与“多人 / 1物”两类表示拥有关系的句型 ,每类句型都有 3种扇水平 ,用计算机逐个呈现句子 ,要求被试迅速再认作出按键反应 ,用MANOVA分析了被试对不同扇水平的两类句型的反应时。实验 1在中文条件下重复了Radvansky1997年的实验 ;实验 2探讨在明确的相同空间条件下 ,对“多人买 1物”拥有行为句式的整合是否表现出扇效应 ;实验 3探讨在信息采用顺向展开的情况下 ,“多人买 1物”拥有行为句式的整合是否表现出扇效应 ;实验 4进一步探讨在具有相同时空状语的条件下 ,“1人有多物”与“多人有 1物”两类拥有状态句式的整合是否表现出扇效应。结果表明 ,当具有明确的时空信息情况下 ,或者当信息顺向展开的情况下 ,“多人买 1物”的拥有行为句式的整合均没有表现出扇效应 ;而在有相同时空状语情况下 ,“1人有多物”的拥有状态句式的整合也没有表现出扇效应 ;说明这些句式可以整合为同一情境模型 ,与Radvansky的研究结果不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享有共同概念的若干事件信息是否整合为同一个情境模型 ,受到动词的动作性程度、是否有相  相似文献   

8.
王墨耘  高坡 《心理学报》2010,42(12):1137-1147
作者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考察, 基本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充分关系、必要关系和析取关系表达形式)和作为心理模型外显建构的可能性判断任务对条件推理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显著, 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对被试条件推理有显著的影响, 条件推理成绩随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的外显程度增加而增加; 被试在可能性判断任务中对条件句所含心理模型的外显建构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推理的成绩; 在有可能性判断任务条件下, 被试外显心理模型建构的成绩变化模式并不能一致地预测条件推理成绩的变化模式。这些结果说明, 人们的条件推理可能并不是完全基于心理模型建构, 而是还受对条件句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理解的影响; 条件句表达形式中语义关系的外显内隐模式影响对条件句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难易, 从而影响相应条件推理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阅读中时间心理表征的建构:动态观还是静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读者在文本阅读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展开事件的描述建构心理表征。实验一探讨在中间事件持续时间长/短条件下对首尾呼应句阅读时间和对探测词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读者对第一事件信息的获得受中间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实验二探讨当信息储存在长时工作记忆中时能否得出与实验一相一致的结果。结果发现,读者对第一事件信息的获得不受中间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实验三考察当用明确的时间副词来表明持续时间的长短时,连续性的事件是否还存在着时间距离效应。实验结果与实验二的相一致。整个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心理表征的建构是动态观还是静态观,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时间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标焦点监控下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莫雷  冷英 《心理学报》2005,37(1):41-50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目标焦点监控下读者对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24篇含有主人公目标的记叙文,设计了子目标未实现、子目标曲折实现或子目标直接实现三种条件,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分析。实验1对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未实现两种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长于未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说明在没有共振的情况下,目标启动句也可以激活先前的目标信息引发目标整合。实验2比较在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直接实现条件对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以探讨在目标焦点条件下是否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随性建构,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与直接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目标焦点监控下可以发生阅读信息的追随性建构。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阅读不同文本信息可能会引发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与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都只是说明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情境模型中时间和空间维度同时或序列转变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时间和空间同时转变时, 二者存在易化关系, 但时间对空间的易化作用更大; (2)当二者序列转变时, 以中文为材料的结果只发现时间对空间的易化关系, 而以英语为材料的结果则发现存在双向易化关系, 但时间对空间的易化作用更大。据此, 情境模型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更新的捆绑-预期假设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迟毓凯  莫雷  管延华 《心理学报》2004,36(3):290-297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不同研究范式下空间信息更新的特点。结果表明,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信息的非线索实时更新是存在的,但要实现这种更新则需要一定的条件。相对于自动呈现材料,在更为自由的手动阅读条件下,先前阅读的空间信息,尤其是外显的位置信息(如“广场”)能够进行非线索的实时更新(实验一、实验二);此外,实验三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探测位置对空间信息的通达也产生了影响。在更为敏感的探测位置上,内隐的空间实体信息(如,“雕像”)也表现出了非线索的更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时间因素在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中的作用。被试阅读角色在空间转换中插入时间间隔的短文,并对其间的物体进行再认探测。结果表明,在文本叙述中,如果在角色空间位置转换之后,增添一定的时间间隔,则可以促进相应空间设置内物体的非线索更新,并且,不同的时间间隔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retention of new factual knowledge derived through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cquired across temporally distributed learning episodes. Young adults were exposed to novel facts as they read long lists of seemingly unrelated information, one sentence at a time. They then were presented open-ended questions, the answers to which could be self-derived through integration of pairs of facts from the list. Experiment 1 was the first test of self-derivation of new factual knowledge through integration in adults using open-ended testing (as opposed to forced-choice testing). Participants successfully self-derived integrated knowledge under these mor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Experiment 2 was a test for long-term retention of newly self-derived information. Newly derived knowledge remained accessible after a 1-week delay. Strik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which were related to whether individuals spontaneously identified the rel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learning task. Insight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explicit task knowledge and strategic processing was also revealed through examination of response speed at the time of test. Specifically, knowledge of the task structure wa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latencies on unsuccessful (but not successful) trials, such that participants who were aware of the opportunity to integrate spent longer when they were subsequently unsuccessful, presumably reflecting directed search strategies and heightened perseverance when those processes failed. Together, the present findings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memory integration in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a semantic knowledge base and hav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fundamental form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Four experiments explored how readers use temporal information to construct and update situation models and retrieve them from memory. In Experiment 1, readers spontaneously constructed temporal and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of single sentences. In Experiment 2, temporal inconsistencies caused problems in updating situation model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previously for other dimensions of situation models. In Experiment 3, merely implied temporal order information was inferred from narratives, affecting comprehension of later sentences like explicitly stated order information. Moreover, inconsistent temporal order information prevented the creation and storage in memory of an integrated situation model. In Experiment 4, a temporal inconsistency increased processing time even if readers were unable to report the inconsistency.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situation models.  相似文献   

16.
文本信息的激活与整合:阅读优生与差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先友  林日团  莫雷 《心理学报》2005,37(2):151-158
探讨阅读优生与差生文本阅读过程中文本信息的激活与整合模式,包括3个实验。实验一通过运用不一致实验范式(inconsistent paradigm)考察阅读优生与阅读差生能否形成整体连贯性与局部连贯性。结果发现,阅读差生难以形成整体连贯性。实验二运用探测-核证范式(probe-verification paradigm)通过比较在三个位置后(人物特征描述、填充段落、目标句)的探测句的反应时间,探讨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是由于不能激活先前的信息,还是整合信息时出现了问题。结果发现阅读差生与优生一样都可以激活先前的信息,说明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可能是整合的问题。实验三进一步验证了阅读差生不能形成整体连贯性的原因是由于不能把已经激活的信息很好地加以整合所致。  相似文献   

17.
18.
插图在说明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霞  张厚粲  舒华 《心理学报》1996,29(2):154-159
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插图对说明文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移动窗口技术对阅读过程中插图的作用进行探讨,并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图可以改进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2.插图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文章所描述物体的参照表征,在建立参照表征的过程中,插图有利于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有关参照表征信息的整合;3.插图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低的读者理解重要概念以及整合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