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主要有三种理论联结理论、顺序理论及位置理论。该文对这三种理论作一述评,并详细介绍了Henson最近提出的序列记忆的新模型起止模型。  相似文献   

2.
三成分心理系统:诠释传递性推理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right在传递性推理的研究中提出三成分心理系统模型以来,该模型理论成为了传递性推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三成分心理模型是在经典皮亚杰理论和传统信息加工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代表了人们进行传递性推理时所进行的传递性转换、顺序抽取和协调反应等三个主要的加工机制,在不同的加工机制中运用了不同的加工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三成分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有三种相关性较高的因素,还有三种相关性次高的因素。他们分别是: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认知技能,以及姓名、身体特征、与人交往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白学军  刘旭 《心理科学》2014,37(5):1140-1147
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先前学过的部分材料进行提取练习会使与练习材料相关的其它材料发生遗忘。目前该现象存在抑制与非抑制理论之争。本研究以64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考察项目强度和测试顺序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对上述争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只有高强度项目才会引发提取诱发遗忘;(2)当控制由测试顺序所产生的输出干扰效应后,高强度项目仍然会引发提取诱发遗忘。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提取诱发遗忘的抑制理论。  相似文献   

5.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和简要比较,主要介绍五种理论假说:眼动准备假说、动前假说、顺序注意模型、视觉注意模型和竞争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6.
一、影响同伴关系建立的因素 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认为,有三种相关较高的因素,还有三种相关次高的因素。他们分别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认知技能,以及姓名、身体特征、与人交往的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国外关于家庭大小、出生顺序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研究的三种方法模式,说明由于智力本身的多元性,家庭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在公平启发理论的基础上,以13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探讨了信息呈现顺序对公平判断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呈现顺序能够影响人们的公平判断——当结果适宜性信息更早获得时,结果公平对公平判断的影响要大于结果适宜性信息较晚呈现时的影响;(2)公平形式偏好对公平判断的信息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即当高偏好信息先于低偏好信息出现时,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得到加强;而在低偏好信息先于高偏好信息出现的情况下,公平判断的顺序效应会被减弱。  相似文献   

9.
陈石  李虹 《心理科学》2014,37(1):83-87
探讨当信息以不同方式呈现时双系统逃生决策的顺序替代效应。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80名被试平均分配到直觉、分析和直觉后分析三种条件下考察其逃生决策。结果表明:(1)信息直接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以及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均差异显著且趋势相同;(2)信息隐含呈现时,直觉和分析决策差异显著,但直觉和直觉后分析决策差异不显著。结论:当信息直接呈现时个体的逃生决策存在顺序替代;而当信息隐含呈现时存在反顺序替代。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认知神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研究 20世纪中期,选择注意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有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及反应选择模型等,三种模型主要分歧在于未注意信息是否得到加工,进而形成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观点的争论。过滤器模型强调对  相似文献   

11.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不断提出各种理论、模型解释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对亲社会行为理论的梳理,将其按照发展顺序概括为进化理论阶段(亲缘选择理论、群体选择理论、互惠理论)、认知理论阶段(损失-奖赏的激励模型、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捐赠的二阶模型)、生物基础理论阶段(生物情感理论、脑机制模型)。最后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论,并提出未来亲社会行为理论可以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闫国利  秦钊 《心理科学》2021,(5):1266-1272
听觉通道受损,是否会影响聋人的视觉功能?有三种理论对此做出了解释。缺陷理论:聋人视觉功能存在缺陷,包括听觉脚手架假说和劳动分工假说。补偿理论:聋人视觉功能会表现出增强,包括响应增强假说、知觉增强假说、超通道功能假说和背侧通路假说。整合理论:聋人视觉功能既可能表现为缺陷,也可能表现为增强,与实验任务和被试年龄有关。本文评述了听觉障碍对聋人视觉功能影响的三种理论,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评估职业兴趣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对当今兴趣研究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Holland理论假设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共检验了5个与Holland的6种兴趣类型(RiASEC)有关的假设,其中两个是由本文研究者提出。研究搜集了在中国进行的、与Holland理论有关的研究,并最终选择了9个RIASEC相关矩阵。假定顺序的随机化检验以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Holland的圆形假设与数据的拟合程度在5个模型中最差;多维标度法结果表明,RIASEC的空间结构图并没有很好地符合Holland的圆形假设。  相似文献   

14.
灵活的策略转换是个体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策略转换需要成本已得到大量证明,但策略转换成本是否为对称转换成本尚无定论。基于已有研究,对策略转换中存在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与较差策略顺序调节效应两种典型的顺序效应进行了具体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对称策略转换成本可能是对称转换成本与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之和的假设,并进而提出设想:可通过操纵时间变量来分离策略顺序困难效应与较差策略顺序调节效应。此外,从策略转换成本的角度创新地阐释了策略选择的惰性与倒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空间推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其加工机制以及验证心理逻辑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行为研究通过考察多种影响空间推理的因素(如心理模型数量、前提的对象顺序等)证实了心理模型理论的预测。脑成像的研究表明,空间推理活动主要激活枕-顶-额脑区网络,顶区可能是推理的特异性脑区。研究的结果同样支持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演绎推理的不同理论,加强对不同演绎推理任务的研究,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结合起来,进一步探明人类空间推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汉字字组时间顺序的内隐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建春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4):595-598
采用再认与偏好测验的内隐记忆方法,以文字相同而字序不同的三类汉字字组为刺激材料,对汉字字组进行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探讨汉字字组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加工特点。结果表明:汉字字组中字与字之间存在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这种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是对刺激项目知觉特征中时间维度的一种反映,受知觉表征系统支配,具有自动加工和提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教育测量一般只能达到顺序量表的水平,其测量数据与被测因子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题目因素分析是用来描述测量题目与因子间非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题目因素分析主要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基于项目反应理论两类方法,两类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一模型的两种表现形式。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关系,同时对两类方法在参数估计、模型拟合指标、测量一致性检验和支撑软件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便研究者选择最为适合其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恐惧管理理论, 个体主要通过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三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必死性意识引发的死亡焦虑。主流观点认为三种防御机制在防御死亡焦虑时的地位是平等的, 符合“流动补偿机制”。本文讨论了流动补偿机制的局限性, 提出三种防御机制之间关系的新观点: 优先级假设, 认为三种防御机制地位并非平等, 而是存在优先级: 亲密关系优先于世界观和自尊, 世界观优先于自尊。在梳理了支持证据后, 本文尝试从发展性视角对优先级假设提出可能的解释, 认为这种优先级来源于防御机制的发展顺序和衍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顺序回忆方法考察分组对系列项目时间和空间信息学习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简化时间上的分组,或事先告知被试分组规则的情况下,分组是否会有助于时间顺序信息的学习。结果发现,这两个操作对时间顺序信息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实验二考察了垂直维度上不同形式的分组对空间位置信息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分组方式对空间位置信息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本研究支持了时间和空间两类顺序信息学习的内在过程不同,不应该用同一理论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错误记忆成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来源监控理论、模糊痕迹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经验的记忆和对其解释的混合导致错误记忆产生;来源监控理论主张记忆来源的混淆或错误归因导致错误记忆发生;模糊痕迹理论断言当需要精确记忆却提取主旨记忆时或提取错误精确记忆时就会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