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大发展阶段和历史形态。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理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同体作为一般的概念,指涉的是人们和睦、温馨的生活组织体.但关涉共同体是否可人为的问题,当代西方围绕马克思与腾尼斯而展开论争.揭示马克思历史语境中的共同体类型及其演进的事实逻辑和价值追求,确认与腾尼斯的实质差别,呈现马克思关于人为共同体的理论脉络及其当代的意义,致思当下城乡社区发展为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认并尊重国家差异、实践特征更加明显以及更加注重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就其本质来看是一致的,前者是实现后者的过渡性目标,后者是践行前者的总体价值导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联合的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经之路,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自由人联合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将在世界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逐渐取代狭隘的民族和区域意识,成为实现自由人的和谐、自由、整体性发展的真正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解决的"两个和解"思想,经由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人本学而导源于黑格尔关于道德世界观问题的"两个公设";"两个和解"思想的理论缘起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之中;通过对作为受生产力制约的资产阶级交往方式(市民社会)及其所承载的政治国家这一"虚幻的共同体"的批判性分析,提出唯有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与政治国家,创建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进行联合劳动基础上的"真正的共同体",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极其明白且合理的解决,联合劳动基础上的实现社会整体幸福的共同体伦理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郭台辉 《现代哲学》2007,(5):105-110
共同体主义是以批判自由主义而著称的一个政治哲学流派,而鲍曼却从经验层面质疑共同体主义本身的意义。共同体是安全和谐的象征,但被现代民族国家摧毁和置换之后,成为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安全感。当代社会对共同体的强烈向往是人们对自由与安全失衡的心理反应,是由于人们在民族国家衰微之后拥有更多的自由但却又陷入社会的不稳定状态中。共同体主义并不能解决自由主义面临的危机,二者都无法解除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人们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龚群 《世界哲学》2007,(5):72-78
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是一种原子式的个人观,这种原子式的个人先于社会结构而存在,并且社会的性质是为他们所决定的。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根源于现代社会。社群主义强调个人的社会背景关联性、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的优先性,从而提出共同体的观念。而从麦金太尔等人的共同体观念来看,他们所强调的共同体都是历史性的,而不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出版一百周年之际,回顾青年卢卡奇对西方现代资本文明物化与商品形式的批判,阐发他的总体性、社会性、人类性和量质统一的共同体思想,在由主张全面竞争的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两极分化、不平衡发展、相互敌视和生产过剩的时代是极有意义的。不过本文认为,卢卡奇过于从意义、伦理和文化的视角阐述共同体的内涵是有失偏颇的,而以促进和实现人的积极本质与积极存在为导向并积极动态调整二者关系的新型民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更加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并启示了新的世界历史趋势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国家问题是把握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成史的基本视域之一。马克思承继18世纪后期德国思想界对近代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国家理想的反思,从法哲学批判转向经济学批判,到《穆勒评注》提出"交往异化"这一核心概念,揭示出货币支配国家是交往异化的完成,私人所有是造成交往异化、人的多重分裂和自由丧失的根源。只有消灭私人所有,实现真正的属于人的生产和交往,才能在更高层次上重建人的自由的共同体,从而彻底消解了自由主义和黑格尔对国家正当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关于自我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麦金太尔将其置于美德理论建构的视阈中讨论。他提出了一种叙事性的自我观,从可理解性、可持续性、可解释性、角色统一性等方面提出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也指出传统为这样一种联结提供了社会背景,实践的内在善则为其提供了规定性内容。而且,自我与美德之间的统一,要基于对共同体的善的认可来实现。正是社会目的论集中体现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内在结构。此外,他进一步刻画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爱国主义被视为一种核心的美德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0.
共同体意识下的家国情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国情怀是人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集体如家庭和国家眷念与爱戴的心境,以及对其包涵与宽容的胸怀,是个人对于家庭和国家的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情感认同和自觉担当的意愿,是一种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对培养人们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重要价值。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直接等同,与共同体意识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当下我们既应该坚守家国情怀,也要通过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来实现对家国情怀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以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对于人具有优先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实践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9,(4)
古希腊学者在构建国家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学说时,就开始研究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必然存在性。柏拉图提出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主张人类在本性上是政治动物。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和权利通过联合的共同体得以实现,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然力量被贬抑为政治力量附属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承认人的政治学属性,认为人是无法脱离政治活动而存在的动物。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历史的演化过程后发现,人的政治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根本来源在于劳动的分工和异化。国家的政治关系决定了人的一定本质属性,人的政治性随着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1931-)是一位活跃在哲学和法学领域里的当代重要的自由主义者.德沃金从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四种与自由主义相关的共同体概念进行了分析讨论.民主多数的共同体观念、家长主义的共同体、有自身利益的实体性共同体,人格化共同体.德沃金对四种共同体的讨论与批判,是对共同体这一概念从自由主义的立场上进行清晰的清理.德沃金在对多种共同体观念进行批判的前提下,提出了自由主义对共同体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他提出,宽容共同体才是真正自由主义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从分配正义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这是按照康德—罗尔斯的思路来理解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但实际上,马克思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正义理论的。而黑格尔法哲学所关注的是共同体中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承认。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正义理论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今天,我们在建构正义制度的时候,也要关注每个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5.
董礼 《道德与文明》2011,(5):128-133
"共同体"是杜威哲学中的一种民主社会情境,它已不单单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考察共同体的情境实质,以及人如何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来理解共同体与民主的关系,可以澄清杜威共同体之善的道德意蕴。  相似文献   

16.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个人的自由只有在共同体中才是可能的,乃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构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自由是人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使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分离,只有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消除异化劳动,从而实现个人自由。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共同体建构的德性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共同体所指涉的是人们自由、平等、和睦、友爱的和谐生活的样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了共同体与社会这两个概念并以其指涉人们的两种生活样态的对立.共同体生活是自然而然的,社会是人工制品.对现代社会人为共同体是否可能的争论也因此而展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地平线,以社会建设的视角分析人为共同体的可能路径就成为当代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构建是新时代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所展现的中国智慧和责任担当。作为理念,它是对以往共同体思想的发展;作为实体,它有着独特的精神气质,即广泛责任、理性审慎、人文关怀等。从理念共识到实践构建,可以通过道德责任来铸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气质,解决构建中可能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例如匡正正义、制度保障、履践责任,进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是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2)编委会委员.他改变传统考察顺序,独树一帜地提出"恩格斯一马克思问题",将恩格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主张通过解读恩格斯来理解马克思.他声称反对"一致论"和"对立论",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战狼》系列电影秉承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主旋律的宗旨,给观众们呈现了一场以"救援"为核心的视觉盛宴。充分反映与高度渗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建立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依靠国家强劲的凝聚力,从而实现全人类命运与共的普世共同体。它符合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追求,满足当下国际治理集体行动的迫切需要,是真正尊重人的生命本源、捍卫人的价值的思想,是实现人类共生存、共发展、共命运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