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脑失灵时大发脾气扔鼠标、听到手机铃响莫名其妙就紧张、接听手机不通就发火狂摔手机……凡此种种你一定很熟悉吧?即使自己没有做过,也看到过周围人有如此失常表现。这些都是一时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归为与职业相关的“狂躁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手机响了     
正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了。她和老伴儿忙着做饭。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两个人拿着手机开聊。还没安静一会儿,手机又响了。她用围裙擦擦手上的水,在沙发上坐下来,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  相似文献   

3.
与幸福无关     
一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譬如买车与备手机,好处是代步与吸纳传播资讯,把一个人很快地从甲地运到乙地及至庚地辛地,还能及时和很多人谈话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简言之,可以多办事,但不一定和幸福有关。坐车幸福吗?如果不论效率,与坐在家中沙发上无甚差别。打手机更谈不上幸福,它不是过新年与吃饺子。虽然有人站在马路边欣欣然以手机通话,仿佛幸福。有人不想多办事,也不想到哪里去以及跟别人谈话。因为这样会妨碍他们宁静(实际是幸福)的生活,如庄子与梭罗。汽车、手机对他们属于累赘,不及书画与琴棋有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做了许多事情,但必定不是拼命打手机以及开车游走所成。乾坤在手岂不比爱立信在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手机上能够安装一项功能,自动计数一个人一天刷多少次手机屏,这样得出的结果,会把人吓一跳:呀,怎么竟达几十次、上百次?时下有一句流行语:时间都去了哪里。以我的拙见,很多时间去了手机。从手机智能化那一天起,它就开始占有并且支配人们的时间,人们在手机面前,心甘情愿地低下头,手指一次次轻柔地触摸它,其细致与耐心胜过抚慰自己的孩子和恋人,即使滴水成冰的寒冬,站在冰天雪地里,手机的一次轻微震动,也会让人  相似文献   

5.
武珊  郜瑞 《美与时代》2007,(2):110-112
手机电影是一种新颖的拍摄与制作电影的方式,是一场新的电影革命.每个人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拍摄与制作电影.手机电影是电影制作的一种平民化方式.  相似文献   

6.
善意的谎言     
老婆过生日,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送的,就买了一款新手机给她。虽然老婆口口声声说,她自己的手机还能用,不必花冤枉钱,可我从她的眼神中还是看得出,她喜欢那礼物。送礼圆满完成,可也留下一个小问题,老婆的旧手机怎么处理?我自己有手机,而如果把旧手机卖  相似文献   

7.
手机冷落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只顾低头玩手机, 而无暇顾及(冷落)身边人或事物的行为, 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对手机冷落行为的前因、后果与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发生机制, 从边界创建视角考察手机冷落行为的影响因素, 揭示手机冷落行为与人际关系质量的双向影响, 明晰手机冷落行为对行为发出者的影响以及基于非人际感知视角探讨手机冷落行为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郭龙 《思维与智慧》2012,(17):44-45
现在苹果手机可以说火遍了全世界,只要一提起苹果手机可以说80%的人都会知道,可是在中国,如果除了苹果手机,那么让你说出另外一款知名度最高的手机是哪一款?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小米手机。确实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而小米手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有一个朋友,人际关系很好,谁都愿意跟他交朋友。我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于是留意起他来。手机来电显示,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响铃,二是振动,三是静音。我发现,朋友常常是把手机设置在振动状态。我问为什么,朋友说,手机来电的三种显示模式,就振动最好了,既不会因响铃而吵着别人,也不会因静音而没有发觉来电而误了别人的电话。经朋友一说,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一个时刻不忘为他人着想的人,人际关系怎么会不好呢?  相似文献   

10.
就表现技术而言,素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欧洲绘画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许多不同流派和各种艺术主张,但作为造型基本功的素描这一概念却从未被人产生过怀疑.在许多素描方法中,不外乎两大类别:一种是明暗画法;一种是结构画法.  相似文献   

11.
媒体扫描     
恩惠 《天风》2010,(9):36-3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称:截至目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他指出,中国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互联网发展与普及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等内容的电邮或电子贺卡。  相似文献   

12.
装相     
正日子过成这个样,王从自己也常常感觉非常无奈。按道理,他和妻子都没有下岗,不愁吃不愁喝,前途虽然不是光明的,但至少不是黯淡无光。可现在有钱的人太多了,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活是那样拮据、寒酸。王从的手机是十年前买的,按键上的数字都已经模糊不清,有一个键像个神经病人,情绪时好时坏的,如果外人用,电话没法接,也打不出去。现在周围的人都用智能手机了,别人在手机上玩个什么微信、易  相似文献   

13.
善自的护念     
最近,人们一打开电视、手机或者网络,总会看到各种负面新闻或有噱头的事件。“骗子深夜穿白大褂冒充医生,企图偷走婴儿”等新闻让人读起来不寒而栗,有的人是因为贪欲做出丧尽天良的缺德事,有的人则是因为诉求得不到解决,内心郁结,故意报复社会,这些行为早已逾越伦理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以前我们听说过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进行诈骗,而现在利用手机的"微信"犯罪诈骗,真是不可思议.大家对"微信"可能不陌生,它是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更加灵活和便捷,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听友留言说:十年了,每天都有晚睡的习惯,习惯性地盯着手机,等你的信息。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是看手机,想知道我睡着的时候,你有没有发信息给我。也许这个坏习惯,应该改了……多少人,习惯性地困住自己,因为某一段感情,因为某一件事情。一个经常看手机的人,很大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12)
<正>[中国经济网]近日,重庆一名小学生的"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机》在网上热传:"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孩子对"看手机家长"的真实刻画,戳中了很多爸爸妈妈的心。有教师就此做课堂调查,超过1/3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玩手机忽视他们,让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呼吸的空气是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这是法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罗倍尔·凯兰说过的一句话。初听此语,未免有点危言耸听,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到公共汽车、电线杆、高层建筑等各种公共设置,形形色色的广告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之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广告达到一种憎恶的程度,特别是在电视收音的黄金时间突然插入一大段广告,  相似文献   

18.
正行话说"人脉就是钱脉",于是很多人想通过社交找人脉、找资源,或者想通过社交跻身名流圈,找到"贵人",从而一跃而上,一飞冲天。刘威麟当初也有这种想法,他曾经广结善缘、广交朋友,非常积极地去认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不停地参加各种活动、交换名片,后来有了几千张名片,手机也备了四部,每天电话不停地响,电话簿好几  相似文献   

19.
王莹 《伦理学研究》2005,(2):111-111
道德是理性人的本质要义,它既是人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又是人抵御各种不良行为诱惑和侵蚀的堤坝,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道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无穷的魅力。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现实和理论问题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社会与传媒对于诸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等各种“精神”的呼吁和赞扬之声日渐高涨。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高兴的好事情。毛泽东早就说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的精神性状直接决定着他生活的方向、意志的强弱和作为的大小 ;而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 ,也都需要人的“精神”来做支撑、做动力。我们今天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更是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精神”。这应当说是不成问题的。然而 ,什么是“精神” ,我们现在倡导的各种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