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气作为一种军事软实力,不仅是战争决胜的重要因素,也是治军关键之所在。传统兵学对士气问题的基本认识来自于其秉持的战争观;战争的正义性决定军队士气的根本走向;“心”与“气”作为士气的基本范畴,其辩证关系为“内心外气”、“将心士气”、“心气一体”:“教戒养气”、“将帅主气”、“赏罚励气”、“以怒激气”是古代重要的士气培育之道;“击敌之气”是古代士气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战争充满危险和劳累,残酷的战场环境使参战人员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如果紧张、恐惧、悲观、疑惑等不良心理反应超过参战人员的承受力,就会使他们受到强烈的精神打击,影响到整个军队的士气。我们统称战争中的这种精神性伤害为心理战伤。  相似文献   

3.
英国军队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军队。它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模范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老牌资产阶级职业军队。现三军总兵力约32万人,其中外籍(主要来自尼泊尔)士兵9800人。 为了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目的服务,英军认为武装部队必须更多地依靠社会责任感及以职业奉献精神为动力,而不能仅仅靠物质酬劳。战争的成功需要具有理想和高昂士气的军人,否则即使享受丰厚的物质待遇,也是不会和不能完成其使命的。并且认为,精锐的部队实际上是身心都受过良  相似文献   

4.
军队士气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宇红  金志成 《心理科学》2007,30(1):128-130
在军事领域中,士气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士气的研究一直是军事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文章总结了军队士气研究的几个方面:定义,影响因素,测量,对降低战场应激反应的作用,并提出培育士气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燕维才  陆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26-28
军事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军人个体和军人集体在军事工作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军人集体的管理、军人技能的形成、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人与武器的适应、军官素质的培养。军队士气的诱发和心理战等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部队实施有效的训练和指挥。随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军事心理学也很快演变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而且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和运用。其中发展较快的是美国和苏联。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抽调大批心理学家成立了17个战争问题研究会、专门研究战争  相似文献   

6.
敌人与对手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双方死伤甚多,疲惫不堪。但是,胜负终于在今天揭晓了。北方军队在将领的策划下,成功地完成偷袭;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南方军队全面包抄。北方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生擒南军最高统帅。杀红了眼的北军士兵将南军元帅五花大绑,推推搡搡,打打骂骂,恨不得马上砍他的头。正在士兵们群情激愤之时,北军大将赶至。大将喝退士兵,亲手给元帅松绑,也不是劝降,而是请他一同喝茶。在桌子边,两位将军就此次战争开始了谈话,完全是对等的姿态,没有胜者的狂傲,也没有败者的卑怜。结果,他们谈得很投入,很尽兴…  相似文献   

7.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曾有情 《思维与智慧》2001,(2):41-41,43
1973年10月6日,星期六,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埃及、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点燃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之火,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叙利亚调集大批军队,用苏联秘密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抢渡苏伊士运河,空袭以军阵地,给以色列以沉重打击,仅仅3天,就全线突破了以色列耗费数亿巨资经营达3年之久,号称坚不可摧的“马列夫防线”,控制了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全部地区,摧毁了以军大量军事设施和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狠狠地教训了以色列在军事上的不可一世和在政治上的目中无人。以色列毫无防备的战灾从天而降,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军队比其他任何一个团体都需要有强大的凝聚力。一支团体凝聚力强的部队能激发出高昂的士气与斗志,激励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团结互助,不畏困难,坚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军事革命来势凶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从而推动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武器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作战理论、战争形态等不断发展,使得指挥员的决策指挥能力、武器系统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等都有了较大提高,为战争指导者施计用谋提供了新的特殊手段。纵观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谋略运用,展望未来,军事谋略似呈以下发展趋向。 一、“牛刀杀鸡”式的造势威慑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军队中的随军牧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军队中信教者占98%(主要是基督教,其次是天主教,也有少数人信犹太教),宗教活动在军队中不仅合法,而且被用作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和增强部队士气的重要工具,并设有专门的随军牧师在部队中从事宗教活动。早在美国独立前,就有传教士在美军中活动。1775年7月29日,美国大陆会议根据华盛顿将军的建议,通过决议确立牧师在军队的地位,使随军牧师成为美军军官序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军中,国防部设“武装力量牧师委员会”,由部队管理与人事助理部长领导,牧师委员会主席为少将。在三军司令部设有相应的牧师长、牧师长办公室及其领导下的随…  相似文献   

12.
说到“一”,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在战争中,“一”有时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说明这样一种方法,就是用亚里士多德首先研究并称为模态逻辑的一个古代的逻辑分支来阐明一个现代的逻辑分支,即由 D.希尔伯特开创而由 K.哥德尔实现的对于数学自身的数学研究。模态逻辑研究的基本概念是必然性和可能性:一个陈述称为“必然的”,如果它必定是真的,称为“可能的”,如果它可能是真的。比如,因为在2000年可能有一场战争,陈述“在2000年将有一场战争”是可能的,但它不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可能没有战争。另一方面,“在2000年将有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14.
戚继光对孙膑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练将方面,戚继光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孙膑的将领优良论,而且详细论述了孙膑所未提及的练将方法;在练兵方面,戚继光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孙膑的选兵理论和练士气理论,而且具体论述了如何训练号令、阵法和武艺等问题,这是对孙膑练兵思想的发展;在治军诸因素关系方面,戚继光在继承孙膑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使其军队建设思想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战争,奉行的是“诡道’逻辑。“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是古往今来的军事家遵循的一条不变法则。“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高技术战争也不例外。英阿马岛战争,是80年代现代条件下的一场局部战争。尽管历时仅74天,交战仅在英阿之间进行。战场也只是在马岛周围,没有触及双方本上。但是,由于战争不仅动用了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而已具有中远海及远洋作战的性质,使它成为以海空作战为主、以岛屿争夺为目标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战争爆发前,当英国伍德沃德少将在“无敌号”航空母舰上指挥着其特混舰队,将马岛包围得如铁桶一般…  相似文献   

16.
今天酿成诸多当代冲突的宗教偏执,导致我们重新思考产生自神学和哲学争论的宽容观念。伴随或者说挑起这些争论的乃是16、17世纪的政治一宗教学说论战和战争,史家统称之为“宗教战争”。“宗教战争”一词概括了在欧洲造成各派宗教彼此对立,或者以宗教及信仰的名义进行的无数战争:历次中世纪战争,十字军东征,  相似文献   

17.
“圣战”的意思是什么?对于绝大多数非穆斯林来说,“圣战”似乎就意味着战争———以伊斯兰教名义发动的战争。但这是对伊斯兰教关于“圣战”真正意义的曲解,也是对真正穆斯林对于战争态度的曲解。最早的“圣战”(吉哈德)一词只是“奋斗”的意思———既没有“战争”也没有“战斗”的意思。后来这一术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含有了“战争”的意思。“吉哈德”本身又分为两个概念:大吉哈德与小吉哈德。大吉哈德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内部的斗争。它就是提升我们自己、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活得更有人样的斗争。这就是大吉哈德。什么是“小吉哈德”呢…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要评论的这本书——列宁军事政治科学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研室编写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和军队》集体著作的第二版——系统地阐述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组成部分的关于战争和军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本书中十分注意我们时代中出现的新的并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专门的军事学著作,如何争取战争的胜利成为《孙子兵法》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对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详细考察的基础上,孙子提出了“重知”、“崇变”、“尚谋”的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决定战争胜负中重要作用。“知”是指对战争及与之相关的诸因素的了解和把握,既包括直观的感性认识,也有由分析、综合而来的理性判断;“谋”是指谋划、谋略,是理性智慧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变”是指战争中矛盾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以及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军事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有国家便有军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军队产生之后,它的形态可曾发生过变化,言者甚少。就中国而言,一般认为自从夏代创建军队,直至清代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试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改革入手,对当时军事制度的变化作些分析。一、常备军的创立管仲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参其国”,把国都内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是“士”。为什么要让“士”居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