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齐白石与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之间的比较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首先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自他的艺术风格成形诞生以来,就成为人们研究和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读本,在国外齐白石的绘画也享有高的地位,他的绘画里简朴的画风投射出的深奥,一直令人思索,人们热爱齐白石、渴求达到齐白石的境界。论文的宗旨是了解齐白石绘画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在近代的中国画家的理念里,我们能找到齐白石的影子,就齐白石的绘画而言,一个外国人——毕加索,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影响。齐白石出生于寒门,经历了北漂生活,面临时代政局的变迁,承受生命危机时刻内心的痛苦抑郁,而同时代的毕加索的境遇也如此。毕加索是高产的画家,他的绘画寓意深远,大巧若拙的风格从毕加索的艺术中流露,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从诞生之日就影响着西方人们的思想,虽然齐白石本人未必认同毕加索的绘画思想,毕加索也不一定完全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但他们之间却有某种共同点。齐白石是一位大气晚成的画家,长期练习、创新到晚年的领悟,齐白石的作品淡泊、宁静、童趣,和毕加索的绘画精髓契合。毕加索参加过革命,后来云游四方学习艺术,而齐白石从木匠转型到画家,晚年开始"我行我道",他们有可比性。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的主要结论是借中西方的思想来分析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第一次看毕加索作品都有些许排斥,然而反复欣赏之后情不自禁地对他作品的喜爱越陷越深。也曾有人这么说:"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像巴勃罗?毕加索这样生前能够如此受人赞赏,也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在死后获得如此国际性的荣誉。"对于如此的高评价,毕加索完全有资格享受。毕加索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使得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上万幅作品中,超现实主义时期作品《梦》因它的独特之处,被世人赞叹不绝,如同作品名字一般,给人一种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毕加索是整个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毕加索绘画是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奔涌起的浪花。他创建了立体派,但并不止步于此。毕加索勇往直前,不断创新,探究和寻找绘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毕加索是立体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后来的许多画家流派均受到了立体主义风格的影响。在立体主义绘画中,毕加索勇于打破西方古典绘画法则的束缚,以不同寻常的视点和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代名词,他终生致力于将中西绘画传统进行吸收、融合与再创造,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绘画艺术的风格。他的人物画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西方立体主义的构成方式,可谓融汇中西,贯通古今。  相似文献   

6.
永昌 《佛教文化》1996,(2):12-12
1996年1月28日早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东方时空》节目,其中报道了某地一青年由于迷信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事。这位青年说他信佛。其实他不是信佛,而是信社会上的封建迷信传说,导致思想混乱,认识错误才杀死他母亲的。电视旁白中介绍说:“他是由于算命先生说他母亲是土命而且土薄,他是木命。他母亲土薄命养不了他这木命,必克死一入。”所以他为了自己活命才杀死他母亲的。这种说法不是佛教的说法,是社会上封建迷信的说法。佛教的五戒中第一戒就是戒杀。不但母亲,就是其他人都不能杀,连别的生命都不能杀。更何况杀母是犯大逆…  相似文献   

7.
毕加索作为立体主义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为世人所熟知。他与勃拉克两人共同地举起分析立体主义与综合立体主义的大旗,同时颠覆了传统的视觉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推动艺术迎来了焕然一新的时代。学界往往将毕加索在立体主义艺术风格上取得的成就归因于其对前期塞尚以及非洲原始雕刻的推崇,却忽视了在同时期的另一位人物——毕加索的好友——在图画诗上独树一帜的文学家阿波利奈尔。而在20世纪涌现的众多艺术风格中都可以看到阿波利奈尔为此而作的努力,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未来主义中都可以追寻到阿波利奈尔的影子,甚至立体主义由分析走向综合材料也要归功于阿波利奈尔。  相似文献   

8.
乡下的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子,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儿子则讨厌枯燥乏味而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夜里,儿子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想而离开母亲身边。他趁母亲熟睡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可惜这世界不如他想象的美丽动人,在不知不觉中,他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沼中,这时他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相似文献   

9.
意雯 《天风》2017,(9):57-57
[中国经济网]广西桂林有一位五十多岁男子,常年照顾母亲起居,穿旗袍带母亲逛街。男子称,二十年前妹妹因病去世,母亲因过度思念伤心,精神出了问题。一次偶然机会,他穿上女装扮作妹妹,母亲突然变开心了,为此他坚持穿女装照顾母亲二十年。这样的装扮引来了很多非议,男子却称:“我为了老人家,怕别人笑什么呢?”[随感]对于许多人来说,给父母寄钱、偶尔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10.
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派大师享誉世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深造诣往往让我们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另一重身份——共产党员。他以画笔为武器,为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在战争背景下,其作品体现出鲜明的党性和人道主义情怀。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理论指导,旨在探索政治立场和美学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毕加索作品《和平鸽》系列为新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们坚持主流价值体系和正确的创作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1.
相传,一些阿拉伯人为了给牲畜提供牧场,居住在沙漠里。他们习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们中的一位男子,他有一个年迈的母亲,老人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大部分时间丧失记忆,对儿子时常胡言乱语,不允许他离开自己。老人年老昏聩,言行怪异,使得儿子苦不堪言。儿子认为,如此下去,他将在族人中毫无地位。  相似文献   

12.
能海法师俗姓龚,名学光,字缉熙,1886年腊月22日生于四川省绵竹县汉旺场。父名常一,母亲张氏,有一位姐姐。他10岁时,迁家县城,父以摊贩为业。不数年,父母相继去世,姐弟相依为命。他在私塾读书,也还留心国事。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就决意离家,去寻求救国之道。14岁上,他到了成都东大街恒升通匹头业商号当学徒,号东钟体乾见他敏慧,令随其私塾老师学习,受到器重。不数年,遂通诸子;又浏览了不少新出书刊,故  相似文献   

13.
正毛撒·哈瓦斯是埃及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不论年代再久远,他只要瞄上一眼,就可甄别出真伪。半年前,一位中年男人搀着母亲找到哈瓦斯,避开母亲将他请到一旁说:"我母亲昨天去买菜,有个菜贩子拿出一个碗,说是公元前2686年纳特里克特国王用过的,升值潜力巨大,因儿子得病急需用钱,只要我母亲给他180埃及镑,就愿意转让那只碗。我母亲是个软心肠,就买了  相似文献   

14.
圣母小故事     
圣罗米阿尔会拉齐神父(Pere Razzi)讲述,有一位青年丧父之后,母亲送他到某亲王府工作。临行前,这位十分虔敬圣母的母亲要求她的儿子许诺,每天至少念一遍“亚物玛利亚”,并附加一句:“童贞圣母玛利亚,请你保佑我于临终时”。这样他进了亲王府,可是不久由于他生活荒唐,亲王就把他辞退了。他走投无路,生活无着,前途渺茫,便挺而走险,做杀人越货的犯罪活动。不过他没有忘却对自己母亲的诺言,仍天天诵念《圣母经》,把自己托付给圣母保佑。最后,他被治安机关逮捕,并被宣判死刑。临刑前夕,他在牢狱中嚎啕大哭,痛哭他丧失的名誉,痛哭他母亲因他的死刑而忍受的悲痛,也痛哭他很快将丧失自己  相似文献   

15.
他特别不幸,小的时候,就患了骨结核,因为家里穷,他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小小年纪便成了残疾。因为残疾,刚懂事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时候,很多人对走钢丝充满了神秘感,他的母亲为了鼓励和帮助他,特别把他带到了钢丝训练场地。因为他母亲打听到“钢丝特技团”招进了一个小学徒.  相似文献   

16.
玫瑰心事     
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是学生会文艺部长。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要求各班拿出一些文艺节目届时表演。班主任不知为何选中了这样一个剧本:有一男孩子从小就非常想当军人,他高中毕业那年,国家征兵,男孩子欣喜若狂,便把想法告诉了母亲,这位母亲因丈夫早逝,只留下这一个孩子,心里很矛盾。最后母亲在老师的帮  相似文献   

17.
正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  相似文献   

18.
1893年,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太阳部负责人蒙德尔(E.W.Mounder),为了确定18世纪以前太阳黑子周期的数据,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工作,他查阅了大量的古老书刊和观测报告,终于得到了一个几乎使他难以置信的发现:整  相似文献   

19.
感动 《思维与智慧》2006,(10):51-51
他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伯哥州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是这个贫苦之家的第8个孩子。所以,他不是父母的喜悦,而是沉重的负担。父亲为了养家,只身前往圣保罗桑托斯港做工,母亲一人要照顾他和他的7个兄弟,这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有一名15岁男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一次偶然的接触网络游戏,他开始沉溺其中,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母亲找来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孩子依然迷恋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丧失了信心,认为这个男孩已经无药可救。然而母亲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孩子就将万劫不复。几经辗转,母亲打听到武汉一家著名的网瘾戒除中心,就带着儿子赶到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