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而发生的排除了个人感情的关系;一重是人际关系,这是人们在角色关系的前提下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确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关系。当人们作为一定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交往中彼此感到满意、引起好感,就会产生吸引倾向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产生分离倾向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色彩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比形体更先引人注意,它附着于形体又相对独立于形体。视觉是左右人类感情的最重要的感觉,对于餐馆而言,色彩是首先指引顾客的视觉路径。造成具有吸引力的色彩是增加顾客的捷径,充分运用餐馆空间的色彩装饰,往往可以在竞争上力争上风。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语言,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也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通过色彩变化产生的各种色彩形象能渲染、烘托出不同的空间气氛、情调,显示不同的性格、风格,并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作用。在进行餐馆空间设计时,对色彩正确的搭配与运用,将为餐馆空间增色不少。否则,搭配拙劣的色块堆积将造成极大的视觉污染,甚至会毁掉整个空间应有的气氛与意境。  相似文献   

3.
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用语言组织教学是最基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英语课堂中,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内涵丰富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创设不同的语境。在教师夸张、富有感情的语言中,学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语境中,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相似文献   

4.
绘画语言是画面的基本结构,是人类表达审美情感的一种工具、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它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的.无论何类画派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借助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体现的.绘画语言和写作手法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爱情既包括感情因素,也包括理智因素。爱情应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感情的融合。 一、爱情的感情因素 感情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的愉快与苦恼、喜欢与愤怒、尊敬与轻视、亲近与惧怕等等,都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感情体验。 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感情,无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但是它又融合着低级感情。它既是异性之间性吸引的凝固物,也是理智感、道  相似文献   

6.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会对异性产生美好的感情,其中不少的青少年,其爱慕思念的对象会指向比自己年长的异性,尤其是老师,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牛犊恋”。  相似文献   

7.
刘怡然 《学海》2023,(5):156-165+202
爱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与整个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分析1910—1940年30年间围绕爱情进行的讨论,从感情的角度探索不同群体的博弈,进而管窥中国现代化进程。此外,本文基于感情结构的研究框架,将爱情与不同类型的感情放置在同一个结构中进行对比,并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层面展现了变迁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感情信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性思考一:绘画艺术与感情信息 画家的创作感情是以他特有的绘画语言来表达的。绘画语言传递的感情信息,是画家在创作时所倾注在作品里的感情层面的内涵。绘画语言与有声语言迥然不同。有声语言的感情信息的编码是顷刻瞬息的事,而绘画语言感情信息的编码过程却颇为复杂。从创作冲动到落笔构形再到润色修改辍笔完稿,其所需时间,短暂的固然也有,更多的却漫长得多。东晋顾恺之画《维摩诘像》“闭户往来一月余”才“及开户,光照一寺”。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寺观壁画“凡三百余间”,“落笔风生为天下观”,然而所耗岁月却难以日计了。  相似文献   

9.
人们使用各种话语是为了反映某种事态或对象。一方面,语言表达的差异,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力、穿透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不同的话语表达,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功能。本文认为,话语无非是一种语言表达的策略。但是,笔者并不认同话语只是简单地超越句子层次,而主张话语的实质是把词语作为构成表达体系的一种特殊组合方式、理论姿态和思想立场。从根本上说,话语功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表达了时代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通感与逻辑     
古人作诗,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来代替生活的逻辑。运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说出事实上绝对不会有之事,却能抒写极为深刻的感情。由于感情是真切的,因而这些事实上不会有的事在艺术语言里却变成合理的、真实的了。所谓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如果不理解通感的妙用,好些佳篇绝句就会被误以  相似文献   

11.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12.
要感情也要实惠一一双重原则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人们在交往中,更愿意谈人情而忌讳谈功利。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层次的,粗略地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层以功利定向的人际交往,也就是为某种功利目的的人际交往。现实中,这两种情况多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候即使是功利目的的交往,也会使人彼此产生某种评价,某种感受,引发感情上的反应;有时候虽是情感领域的交往,也会带来彼此物质上的互相帮助和支持。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能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自…  相似文献   

13.
根据神学家麦夸里的见解,神学就是参与思考一种信仰,并努力把这种信仰内容用最清晰的最能融会贯通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学问。在基本信仰一致的情形下,神学思想有很大的自由度。处境不同,所产生的神学思考也会不同。反过来,什么样的神学思考又会产  相似文献   

14.
所谓外部关系义是相对于内部关系义而言,王振昆先生在《汉语的内部关系义和外部关系义》一文中指出:内部关系义指语言内部各语言成分本身(主要是词和词组)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系统意义;外部关系义拍的是语言成分(词或句子)同语言外部世界关系所形成的意义,我们理解,王先生的外部关系义实际是各语言成分在交际中受言语环境的影响,以其概念意义为基础所表现出的内涵意义,可以概括分为感情意义(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或态度);联想意义(能引起听者或读者联想的意义);风格意义(使用于不同场合、层次所表现出的不同意义);搭配意义、(适用于在某一个上下文中的意义)等.这些意义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广告的成败,广告是一门艺术,它追求以尽可能短小的形式表达尽可能丰富的蕴涵,在运用上根植于审美的角度,越来越注意技巧,以打动消费者,刺激他们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购买商品.要达到此目的,就需在语言的外部关系义上下功夫. 一、挣脱日常语言的樊篱,在感情义和搭配义上求新广告的生命力就在于与众不同,显示其不拘一格的个性,这主要是靠改变固定格式和搭配,显示新颖奇特的感情意义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语言情趣是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之一。情,就是感情,深沉,浓烈的感情;趣就是趣味,饶有风趣或妙趣横生。教师的语言情趣、是指教师的语言既具有感情,又富有趣味。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听了某某老师的课,简直“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听了某某老师的课,则令人昏昏欲睡,不知所终。  相似文献   

16.
感情就像织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格外仔细;而拆的时候只需要轻轻一拉,瞬间就会变成一堆毛绒。  相似文献   

17.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这种现象就叫歧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获得会对空间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关于语言与空间认知,近些年来,不仅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发现语言能力跟空间认知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还出现了实验研究,来试图直接揭示语言对空间关系表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一系列涉及不同空间关系的任务中,相较于非语言线索,语言线索提示的效果明显更好。在此基础上,从语言编码的特点和加工过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语言的作用机制,发现在空间表征中语言主要起到了选择和整合的作用,语言的作用过程是即时性的。建议未来研究在空间任务和语言表述形式上有更多的变式,从而更全面地来揭示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陈保亚一、思维的层面与层阶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断定,用不同语言组织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世界图式。这一命题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由于很多哲学问题都要追问到这一问题上来,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在寻求一种实证方式来证实或证伪这一命题。这项工作现在还没有完成,不过现在大家一般都承认,语言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有关语言决定世界图式所面临的问题是,萨丕尔-沃尔夫所熟悉的语言和文化是印欧语和印第安语,要通过语言来解释这两个民族集团的文化差异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印欧文化和…  相似文献   

20.
英汉翻译并非仅仅只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同时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对译文产生影响与效果。本论文从词汇与句法层面出发,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一步了解并提高英汉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