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在京城为官。有一年山东大旱,董京被朝廷派往山东指挥军民抗旱,因抗旱有功,回京后被重赏.官升一级。但就在他的事迹被民众广为传颂的时候,董京却出人意料地向朝廷坦白自己以前曾截留过朝廷下放的救灾银两,并把截留的银两如数退了出来,要求将功赎罪,不要升自己的官。事后.有人说他傻,说朝廷并不知道他曾截留救灾银两的事,为什么还要在自己大红大紫之时揭自己的短?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里一种令人怡然自得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声。不是现在的青蛙发音量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发生问题了。中国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竞争     
在一条小街上,有一个做早点的老爷子,一年四季都卖油条和豆浆,因为他的早点味道好,份量足,加上老爷子态度和善,生意不错,老爷子心满意足,一天下来,虽说有些累,倒也自在、开心。突然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卖油条和豆浆的小伙子,老爷子的心一下子乱了,冷冷的目光不时地往小伙子的摊位上瞟,气不打一处来,特别是每天看着将近一半的人去买小伙子的油条和豆浆,老爷子便把火气撒到了小伙子身上,认为小伙子抢了他的生意。  相似文献   

4.
吴恩平 《天风》2008,(10):14-16
这段经文谈论到了乌利亚的事。乌利亚这个人实在难能可贵,虽然我们在讲道时很少讲到他的处世为人和英雄事迹,但圣经却多次提到他的芳名,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家谱里也特别记载了他的大名,而把拔示巴的名字弃之一边。可见,在神的永远计划里,在神奇妙的救赎大功上,乌利亚是一位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虽然在人的眼光看来,乌利亚好像是一个被人所遗忘的人,但在神的眼中,乌利亚的确是一个十分可爱、十分宝贵而了不起的人。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衣服破烂,满身补丁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楼工地向一位衣着华丽、口叼烟斗的建筑承包商请教:“我该怎么做,长大后才会跟你一样有钱?”这位高大强壮的承包商看了小家伙一眼,回答说:“有三个掘沟人,一个拄着铲子说,他将来一定要做老板;第二个抱怨时间太长,报酬低;第三个只是低头挖沟。  相似文献   

6.
郭文文 《天风》2006,(5):35
在一个小村子里,住着四户人家,不知什么缘故,其中的一家与另外三家关系都不太好。有一天,这家人外出串亲戚。家里没有一个人, 不巧的是就在那天,他家里的一堆秸杆起火了。另外三家人都看到了,但因彼此之间的矛盾,没人去救火,只是站在自家门口看了看便回去了。后来,那家人回来发现秸杆被烧了,跑过去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原来被烧着的不单单是秸杆,而且还有三个面目全非,差不多已快被烤焦的小孩。经过辨认,这三个小孩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三家的,一家一个。父母悲痛不已,可怜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因贪玩, 点着了秸杆,又因成年人的矛盾而错失了生还的机会,人死不能复生,这一切又是谁的错呢?  相似文献   

7.
学佛不是炒陈饭李正思头顿吃剩的饭,第二顿炒后虽可吃,毕竟不新鲜了,尤其在炎炎夏日,若无冰箱,难保不馊臭了!学佛亦如是,从世尊应化到电子时代的今天,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如果历代祖师个个都只会炒陈饭,那佛家这一钵于家饭陈到今天,该是怪味食品了!尤其在人欲...  相似文献   

8.
认识自己     
你认识自己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但答案却总是很模糊。有时似乎很了解自己,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甚至会产生一种疑问:我到底是谁?正因为你是人,所以才会思考这个问题。动物永远不知道它是动物,而人的智慧就在于自己知道自己是人。人是个微妙存在,他必须与现实、超我、本我作一生的斗争。要承认人都有两个“我”:一个住在大门内,一个住在大门外。住在大门内的是具有一定良知,符合一定常规,有一定道德的“我”;而住在大门外的是不符合常规,与传统道德、教育相违背的“我”。两个“我”时常在门口徘徊,都互相羡慕对方。但在他们之间除了那道门,还有个铁石心肠的门卫,24小时看管着,不允许他们互相串门。但当人一旦  相似文献   

9.
用人之长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另一位老板问道:“他们为何不成才?”“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来到这个公司报到。老板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质量管理;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整天在外闲荡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三个人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人处世,立身行事,都应以适度为本,无论做什么事,一过火,便会适得其反。能明白这一点,既是一种做人的自觉,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明白这一点的人,总爱要小聪明,总认为要价高一些,会捡一点小便宜。正因为一些人爱耍小聪明,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例如,有一个钉锅的,到一个村子后,有许多人家的锅都想钉一下。他一见生意很多,便起了贪心。给第一个人的小锅上,钉了许多钯子。人家问他是多少钱。他说:“一个钯子一块钱。”他数了数,一共十二个钯子,便说“共十二块钱”。主人一听,脸上笑容顿失,以为自己没有听清楚,又问:…  相似文献   

11.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医生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是,心灵如何选择。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心灵为我们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正钱曾是清代著名藏书家,爱书如命。有个朋友总来借书,借去之后却总是不珍惜,经常会损坏甚至丢失图书,这让钱曾痛惜不已。有一次,朋友听说钱曾手中有一个古书的孤本,便又来借。那本书十分珍贵,钱曾不敢借给他,于是说道:"这事都怪我,答应了要给学生们讲一讲这本书中的东西,可这些天却太懒惰,一直没有翻看。眼看就要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宁静是金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年轻农民。他找到的差事就是为镇政府守大门,而且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一生中足不出小镇,也没有换做其他的事情。 这位青年工作之余一不下棋二不打牌,也不去泡酒馆、茶馆、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的业余爱好。虽然又费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就这  相似文献   

14.
只说三个字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田婴打算在薛这个地方建一座城。知道此事的人都认为这样做不恰当, 纷纷前去劝说他放弃这个打算。田婴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而且很生气。他给门卫下了一道命令: 对任何来访者都要先问明是来干什么的。如果是来谈在薛这个地方建城的事,一律不让进门。后来又有一个齐国人想来劝  相似文献   

15.
自信不败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里展出,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个方式试试看。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上展出,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他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却遭到不同的命运——先是视为一无是处,后被认为天才杰作,幸好这个画家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否则可能被批评的潮水淹没了。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说给人听,比如屡遭退稿却有创作天分的作者,那些胸怀大志去求职却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有两个英国人对中国思想界和文坛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两个英国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享有世界声誉,他们的作品大多被译成了中文,他们都到过中国,他们都长寿,一个活了98岁,一个在世91年。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不信教,但对宗教问题却很关注。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伯特兰·罗  相似文献   

17.
容人乃大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他同学的书桌,放置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便不干了,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孔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了我的光了吗?你说,这不是无理取闹吗?可是,这个人却不愠不怒,问,哪,我的桌子该放哪里?放在那边去!同学一指床头的位置。他居然二话没说,就真的把桌子搬到了床边。  相似文献   

18.
谁都知道,大学生就业“僧多粥少”,咋样才能喝到粥呢?一位酒店总经理讲给我他经历的一个故事:上餐饮学校时他在一家酒店做实习生,做完他该做的一切后,他专门注意“剩菜”,哪个菜没怎么下箸,哪个盘子剩菜最多,他品尝,他记录,他征求食客的意见。在他实习的三个月中,他记录了具体时间、食客大致的职业、剩下的菜肴、品尝的结果等,然后归纳、分类、分析。实习结束后交给了总经理。  相似文献   

19.
正泰奥菲尔·戈蒂耶是19世纪的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场家庭,虽然出身贫困,但他的朋友却很多,很多上流社会的人也都喜欢邀请他参加各种聚会。当时,巴黎有个名叫弥奥的出版商,他自恃读过很多书,特别喜欢在各种场合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有一次,国王拿破仑三世办私人酒会,弥奥和戈蒂耶都受到了邀请。酒会上,弥奥有好几次想当着拿破仑三世的面高谈阔论,以显得自己有才华,但都被拿破仑三世以各种理由给打断了话题。没多久,拿破仑三世把戈蒂耶叫在一边,亲切地和他交  相似文献   

20.
邂逅财富     
作为普通人,谁不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然而,当有一天财富骤然降临时,你会如何去面对呢?也许那时你失去的将是比财富更珍贵的东西。(一)那十七个罗汉在哪儿有一个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耕作于田间,日子过得虽够不上富裕,倒也和美、快乐。一天农夫在野地里偶然挖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为此高兴不已,可农夫却闷闷不乐,整天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别人问他:"你已经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农夫回答:"我在想,那十七个罗汉在哪儿?"得到了一个金罗汉,却失去了生活的快乐,看起来,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