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一位胎生的盲人在他的朋友家里聊天直到夜色苍茫。临别时,他的朋友说:“让我给你点上一盏灯笼照在路上走。”盲人回答说:“我的眼前始终是一片黑暗,提一盏灯笼有什么用?”朋友说:“你提着灯笼在路上走,别人会老远就看见灯笼,不至于撞在你的身上。这样可以照亮别人,保护自己。”盲人欣慰地笑了:“很好很好!照亮别人,保护自己!”于是,盲人就提着燃着的灯笼上路了。虽然他依旧是艰  相似文献   

2.
被幸福照亮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说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其实,幸福总是存在的,关键是你是否感觉到了它的存在。一天,我走在路上,看见一盲人摔了一跤,走过去将他搀起来,将探盲棒拾起放在他手中的那一刻,他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你真幸福啊,有一双能看见一切的眼睛。"就这样一句话,帮我摒弃了所有曾经有过的不幸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在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尔逊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如今终于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这天,当他从办公楼出来时,听到背后传来“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来的,威尔逊停下了脚步。盲人意识到前方有人,连忙上前说道:“先生,我是个可怜的盲人,帮帮我,  相似文献   

4.
正正月,去看朋友,她的老母亲也在。致过问候,刚落座,门铃响,又来客了。来者是一位年近六十的男人,一进门,便上前对着老人,双膝跪倒磕头,边跪边说:"侄儿给婶子拜年了!"又掏出一百元钱硬塞给老人。朋友说,这是她堂弟,每年都来给她母亲拜年。老人说:"嗨,我的这个侄子啊,就是不忘老礼儿!"男人道:"家里就这么一个老人了,将来不在了,想孝顺也没机会了。"  相似文献   

5.
盲人买剪刀     
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天赋极 高。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老朋友修理工对阿西莫夫,朋友说:“嗨,阿西莫夫 !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智力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阿西莫夫点头同意。“ 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 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了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柄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 。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 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阿西莫夫说:“他…  相似文献   

6.
暮春,他去乡间办事,因为乡间空气新鲜,又偶遇故交,所以牵绊至晚方才往城里赶。因担心家人牵挂,心中着急,谁知晚间竟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一米,想把车子开得飞快显然不可能,只能借助车灯,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  相似文献   

7.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8.
卡尔诞生在美国的密西西比州,他天生很笨,而且患有动作障碍症,一直到高中毕业,他的成绩从未及格过。在学校里,卡尔几乎每天都要遭受同学的嘲讽,高中毕业后,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卡尔的父亲倒很平静,他认为这不是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心理故事。这个故事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两位盲者和一只蚂蚁。这两位盲者姓啥名谁,笔者也说不清楚,只知道那位长者有一个雅号——“盲人哲学家”。他从明眼人那里听来几句“唯物”、“唯心”之类的名词,就时常挂在嘴边,别人便因此送给他这样一个“美名”。那位年青的盲者也想混个好名声,就拜“盲人哲学家”为师,他很聪明,大有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之势。这两位既然是师  相似文献   

10.
死亡的名字     
有这么一则英文故事。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的一位教师布罗迪在整理阁楼旧物时,偶然发现了戴维在皮特金幼儿园时的春季作文,题目是《未来我是内阁大臣》。戴维认为,将来他肯定会成为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看到戴维的这篇作文时,布罗迪笑着说:"这个戴维,真是异想天开。"在布罗迪看来,一般人要想当上内阁大臣,也许还有机会,但对一个盲人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布罗迪的想法和许多人的想法一样,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盲人失去了眼睛,教育、出行、交际等方面都会存在障碍,失去了竞争的潜力。然而,一封特别的来信却改变了布罗迪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治愈胎生盲人〕耶稣从圣殿里出来,在路上看见一个生下来就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老师,这个人生来就瞎眼,是谁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呢,或是他父母的罪?”耶稣回答说:“他瞎眼,与他自己的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为了在他身上显扬天主工作的大能。趁着白天,我们应做派遣我来者的工作;黑夜一到,就没有人能工作。我在世上的时候,我就是世界的光。”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些泥,抹在盲人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到熙洛阿池(拉Siloe,英Shiloah,Pool of Siloam,史罗亚池,西洛厄池,西  相似文献   

13.
勇敢的朋友     
男孩7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对父亲说:“我要找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父亲听后很奇怪,便问原因。男孩皱着眉头说:“我老是被班里个头高的同学欺负,如果我找到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  相似文献   

14.
读经一:(依60:1-6)万民沐浴在祢的光明中读经二:(厄3:2-3;5-6)光明使者福音:(玛2:1-12)我们来朝拜他光明与人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哪里没有光明,那里就没有生命。光明来自天主,也常是天主显现的记号,圣咏中更说:“上主就是光明。”(咏36:10)主显节,是纪念庆祝天主将自己的救恩启示普及于人类的日子。在第四世纪时,东方在一月六日庆祝基督的显示及受洗。不久后,十二月二十五日作为西方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瞻礼传到了东方,而一月六日的主显节也就开始在西方教会中举行了。天主是人类的天主,天下所有人成为他施予和救赎的…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去照像馆照“身份像”,看到《照相须知》中有这样的规定:“一、照片为近期正面免冠半身照,经常戴眼镜的公民照相时应戴眼镜。”“四、不是盲人不要戴眼镜拍照”。看了这个“须知”,真有点不知所措。我虽经常戴四百多度的近视眼镜,但还自信不是盲人,那么,我照相戴不戴镜呢?戴吧  相似文献   

16.
董大林 《天风》2004,(10):47-47
虽然我看不见鲜花,却知道花朵的芬芳;虽然我看不见太阳,却天天蒙受着神的恩光。我是一个半路失明的盲人。中学时代视力还是2.0的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患青光眼,医治无效,不幸成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盲人。  相似文献   

17.
肖荣光 《天风》1997,(9):12-14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每日撕去  相似文献   

19.
盲人作为人类群体中的特殊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显现。这些显现使盲人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不同的形象。对盲人形象的认识根源在于视力正常者对盲人感知经验残缺与虚假的界定,但其合法性有待商榷。将视力残疾群体界定为"盲人",界定的主体不是盲人本身而是视力正常者。建立在消极的现代权力体系基础上的盲人界定是不合法的。感知能力的相对性消解了视力正常者对盲人界定的权力。视觉能力的障碍应是一种盲人的特点而非缺陷,应构建盲人与常人平等的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之灯     
信灵 《中国道教》2005,(5):53-53
贫道回到故乡,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肠小径,村民们默默的来来往往着。正想离开此地,看见远处有一点微弱的灯亮移动过来。这时身旁的一个人说:“瞎子过来了。”贫道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一丝白天与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庄严的神像,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