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 7月 10日下午,胡宗南举办酒会招待从延安来的周恩来。邓颖超因身体不适没参加。酒会将要开始时,胡宗南命熊向晖乘自己的专车去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接周恩来。车到小雁塔,胡宗南在会场外等候,敬礼之后陪同周恩来进入会场入座。 王超凡致欢迎词。临尾说:“在座的黄埔军校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请周先生和我们一起,祝领导全国抗日战争的蒋委员长身体健康。现在请于第一杯。”这时,周恩来举杯起立,微笑着说:“王主任讲话中提到全国抗战,我很欣赏。全国抗战的基础是国共两党的合作。蒋委员长是国民…  相似文献   

2.
“你们往普天下去,给天下万民传播福音。”(谷十六、15) “你们去教训万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叫他们遵守,我日日和你们相偕,直至世界穷尽。”(玛廿八、19-20)  相似文献   

3.
圣诞赞     
福音报道释人寰,那稣救世要降凡;人子屈身到尘世,只为万民赎罪想。君王受苦始无前,圣诞之夜遇严寒;马楷恭纳羊贵躯,白冷山洞圣迹显。深夜忽见异星闪,遥指枚人瞻圣颜;子时只闻破啼声,慈母义父旬伏前。牛羊闻讯敬礼献,三王叩首表心愿;普廿人类喜心怀,基督鸿恩大无边。吾众朝拜同声赞,口亲圣婆求垂怜;感谢圣子踢恩宠,为我得救作奉献。圣诞之夜发誓言,跟随救主不畏艰;以爱还爱做见证,实践圣训做光盐。圣诞赞@山坡羊  相似文献   

4.
王宗传以心解《易》,提出人之“扩然大公”之心是万物存在的价值根基,圣人之心是人之“扩然大公”之心的典范,与天地生物之心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政治上提倡圣贤执政,而圣贤的执政方式便是以其本心化成天下、教化万民,使万民各遂其性.化成天下意味着一种普遍性,这与现实的有限性存在矛盾,因此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南宋与敌对外族的关系:二是如何理解朝代与朝代之间更替的断裂性和化成天下的延续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氏理论既包容于整体上的宋代政治哲学,又体现出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将《庄子·天下》篇与《慎子》残篇的相关资料相互参看,对于慎到的"齐物"思想,我们可以有如下的一种可能的理解:慎到基于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的共性而"齐万物";同时又依循天道、人事相贯通的思路,认为在政治操作的层面上,统治者也应看到万民"各有所能"、"皆上之用",从而对万民一视同仁;这种"齐万民"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到法治领域,又形成了慎到的以法治国、依法办事思想。  相似文献   

6.
先看一个故事。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席间相遇,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道:“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与众宾客不解。张大千含笑解释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你唱戏动口,所以你是君子;我画画动手,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6,(5):163-169
通三统是公羊学中重要理论,具有多重理论意义。通三统要求存二王后,要求以天下万民为本,不私一姓,是对特定政权之合法性的限制。三统之说源于三正,这是其天道依据;其实质则为忠、敬、文三教,蕴涵着德教文质互变的规律。"通"三统的真正思想力量不在于要把三种不同的"统"并包进来,而在于以一贯之道去"通"这三统。仁政施于上,德教行于下,是三统所要通的一贯之道。此道百代所同,是一切政制之宪,是最为根本的政治合法性,也因此而构成儒家政治最深刻的宪章。  相似文献   

8.
圣诞情怀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在雪花纷飞中来临,庄严肃穆的圣堂灯火辉煌,欢庆圣诞的音乐激昂奏响,悠扬委婉的圣歌引领着我们的灵魂沿着圣堂的尖顶一步一步向天国迈进,身着天使服装的孩子们扇动着白色的翅膀翩翩起舞,天下万民都在为纪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谢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太太长寿的秘诀时,老太太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从她25岁结婚起,每天她说的最多的两个字便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自然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别人对她说一句亲切话语,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送给她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亚辉 《心理学报》2008,40(11):1221-1228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明儒湛若水将情感问题有机地融入其道德哲学的整体,为当下伦理重建与道德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他提出"天下之道皆原于爱敬焉发之",以爱敬等自然情感为道德实践的基础。通过对爱亲敬兄这类正面道德情感的培育与扩充,同时辅之以"随处体认天理""执事敬"与"存心于勿忘勿助之间"等工夫对负面情感引导与纠偏,使具体情感逐渐与道德理性相结合,进而激发道德需要,催生和指导道德行为,成就德性人格,并最终导向伦理秩序的建立,为社会的整体和谐奠基。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1)
佛教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杯渡禅师到屯门地区建立了杯渡庵,香港便有佛教开始流传。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佛教由寺院佛教向都市佛教发展,佛敬界的弘法工作也因采用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而有所改进,规模也有所扩大。如今,香港地区最大型的弘法活动便是“此岸——彼岸”弘法活动。“此岸——彼岸”弘法活动的最早提出是在1982年初,当时,由佛教青年会、普明佛学会、菩提学会、中文大学佛学会、香港  相似文献   

13.
进入十六世纪,朝鲜时代的知识社会,几乎所有学者都关心以敬为基本的学问与实践问题.虽然性理学体系,基本是力主“敬”的,但在实践中力图体现“敬”的风气在儒学文化中唯在朝鲜独见,而且,在学问与生活中力图全面实现“敬”精神也是从退溪李混(1501—1570)开始的.退溪在与郑之云(1509—1561)共同制作的“天命旧图”和自己修订改作的“天命新图”中,都把“敬”放在中心位置上,而且在“圣学十图”中也“皆以敬为主焉”(《退溪全集(上)》第203页).  相似文献   

14.
赖换初 《伦理学研究》2012,(3):40-44,141
“敬”、“让”是《礼记》这部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礼学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礼记》在关于为礼必须端肃、恭敬、谦让的大量记录和论述中,对“敬”和“让”的伦理意义作了独到的阐发,在中国伦理史上首次提出了“敬让之道”的概念,视“敬”“让”为君子必具之德,并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也首次提出了“敬业乐群”这个职业道德的核心概念.《礼记》所阐扬的敬让思想,丰富了中国伦理学理论宝库,对中华民族敬让美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晓望 《天风》2013,7(7)
"万民中央教会"与李载禄 韩国邪教"万民中央教会"又称"万民圣洁教会"等,教主李载禄.其自述:1974年4月,在一次神恩大会上,7年的疾病被医治;1978年5月,听到"从万世之前拣选的神的仆人"这一声音后,于1982年10月10日,创立礼拜…… 1990年5月1日,李载禄被自己所属的耶稣教大韩圣洁教会定为异端;1999年4月16日,被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定为"异端".目前,"万民中央教会"发展为1万多个支教会及200多万教徒的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16.
王四达 《现代哲学》2007,(2):98-103
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清末严复写《救亡决论》一文,为民族救亡大声疾呼。今天中国虽无“亡国”之忧,却有“亡天下”之虞,“得荃忘鱼”的病象,“渔父哲学”的盛行,厚黑之道的猖獗,使“道德救亡”已成为当前中国最迫切的现实课题,中国不应回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对待这个问题,只有清理历史传统、改造社会生态才是“道德救亡”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邵晟 《天风》2006,(24)
二千年前伯利恒,星光灿烂夜朦胧。天空忽然发奇光,野外牧人见异象。博士前来献厚礼,天使下降来报喜。卑微马槽圣婴降,道成肉身来世上。从此福音传四方,万民得救有盼望。十字架上主牺牲,你我灵魂得洗净。因信称义得永生,主的恩典比海深。主啊!我们感谢你。因为:  相似文献   

18.
越走越素静     
正周五下班,老公跟我说,周日他和朋友们有一场聚餐,需要我跟着一起去。我一听,不等他说完,就使劲儿摇头:"不去,不去,你就说我有事情去不了。"说完,我跟躲瘟神似的赶紧就坐电脑前码字儿去了,好像很忙的样子。可能是年龄和心境的原因吧,我越来越不喜欢参加那些热闹的推杯换盏的聚会了,我总觉得那样的场合于我来说就是浪费时间。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说些假惺惺的客套话,稍一忘我,吐个真言,还会惹一堆麻烦。即  相似文献   

19.
<正> 《周礼》大宰掌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佐王治邦国。其中又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三者相辅相成,交织成重教、隆礼、明刑的治民思想体幂。本文着重分析《周礼》礼与刑的内涵及其本质,以此揭示共治民思想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翁雅各 《天风》2014,(8):25-28
李载禄的“万民中央教会(简称‘万民教’)”是韩国的异端之一,将其错谬加以归纳,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神化、破坏圣经的权威、谬讲救恩、错误的国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