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是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于人亦是。人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人生的苦恼,大抵都是来自难以适应的苦恼。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总是如歌行板、水乡夜曲,我们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当变故出现时,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当厄运和灾祸降临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适应是一种接受。由于我们老爱依恋昔日的安逸,怀念过去的清静,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灾祸 “凡信赖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边的树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热的侵袭,树叶茂盛,不愁旱年,不断结实。”(耶17:7——8) 这段圣经为信赖上主的人,确实是极大的安慰。但信赖上主的人,他的人生旅途却未必一帆风顺,有些人甚至饱经风霜,终其一生。我们都知道:“幸福、灾祸、生死、贫富都来自上主。”(德11:14) 对来自上主的灾祸,  相似文献   

3.
藏福于心     
幼时腊月,每近年关,父亲总要给人写春联。写得最多的,便是“福”字,福寿双全,福星高照……十分显眼,不觉记在心中。 人有祈福之心,大概是因为生活还不够完美,或者是人生还不够顺达。老子说,祸兮福所府,福兮涡所伏。灾祸常常无情地砸到人们的头上,即便不砸到自己头上,落到邻人的身上,依然像悲剧一样震撼人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朋友: 大家好! 首先要说明的是对“失败”一词加上“引号”的借用。我认为在中学生这个时代里没有失败一词。因为我们还是未成年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参与、锻炼、收获,都是人生经验的积累。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这就告诉我们,人的成长不仅需要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失败的经  相似文献   

5.
由《人民日报》理论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学与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委党校、《中州学刊》等单位发起召开的“改革开放与人生价值观”讨论会,于1993年5月4日至8日在郑州召开。30余人出席会议。这是继全国人生价值观多次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讨论会。会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人生价值观产生的变化。在充分肯定积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会议讨论了“人本主义价值论”或“需要价值论”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以满足人的需要界定价值是错误的。它将使用价值看成价值,有用即有价值。而价值指的不  相似文献   

6.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无悔和后悔     
陈志华 《天风》2009,(9):31-31
在《创世记》第六章中提到“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这是圣经中第一次说到上帝“后悔”。如果综合所有关于上帝“后悔”的经文,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因为人的悖逆,上帝就后悔,于是就降灾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以《大乘百法明门论》为中心,把自己学习的一点佛学,结合人生实际,作了些观察思审。主要是想理解人生。究竟“人”是什么?“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求生?甚至强烈地要求生?我犹很不理解。但是,人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天下普遍存在的现象。无人,即无世界。使人不欲生,世界即将变成荒凉的沙漠。从天下四方八面不同的渠道,共同探索一下人生的问题,或许还是十分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漫漫人生路     
莫子 《佛教文化》1995,(3):24-25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完成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相似文献   

10.
禁忌与文明     
禁忌是人们用事前禁制某种言行来防止某种想象的祸患的信仰和作法。事实上被禁制的言行与要防止的灾祸之间没有因果联系。例如不许小孩指月亮,以防被月亮割耳朵。不许用手指虹,说指了会烂手指头。过年不许打破碗碟或说“死”、“没”、“断”、“坏”等话,以免新的一年不顺利,不平安。匈牙利人过年不吃禽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传讨论“B级人生”的文章,引述日本经济专家森永卓郎的论述,把人生分为三级:A级人生是“有钱没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点,但是有闲”,C级人生则是“因为缺钱而生活质量很差,有没有时间都已经没有意义。”他所指的“B级人生”,并非“Bad”,而是“Better”,主张降低对物质欲望及社会成就的追求,给自己更多休闲时问,享受生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人的物质需要(人生第一需要)得到初步满足,人对“精神利益”的追求将加速增长。“精神利益”是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式的需要和利益。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社会可能赋予个人相应的精神报酬。如荣誉、奖励等。  相似文献   

13.
臧乐源主编的《人生哲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是一部探讨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态 度、人生价值问题的专著。 人生是一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人生哲学是一 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 期,在我们不但需要澄清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 帮”在人生问题上所制造的是非不清、善恶颠倒、 美丑不分,并且需要认真分析开放、改革、搞活以  相似文献   

14.
康德谎言禁令认为任何时候都必须诚实,甚至在面对凶犯询问朋友藏身之处时也不能说假话,这引发了激烈争议。谎言的道德价值与说谎者的情境地位有本质关联:主动的、以骗取信任来获取利益的谎言是积极谎言,是谎言禁令所严格禁止的;被动的、避免伤害的谎言是消极谎言。消极谎言可以分为面对灾祸的与面对邪恶的两种情境。面对灾祸的谎言是善意谎言,出自避免伤害的动机;面对邪恶的被迫谎言不属于“蓄意的不真实”,而是严格意义的“被迫的不真实”;这不是为谎言辩护,而是为处于邪恶的逼迫之情境中弱者或受害者的生存权辩护。上述概念与真实的背离,是康德谎言禁令产生道德困惑与理论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美菊 《天风》2012,(8):11-11
莺歌燕舞,激情的五月天,商丘市基督教会迎来了基督教全国两会社会服务部组织的爱心助学探访活动。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在童年过早地失去母爱或者父爱,有些不幸的孩子更成为了孤儿。然而,灾祸无情人有情,为期三天的助学"甘露计划"探访活动,紧张而有序,辛苦而愉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韩振峰同志编著的《人生哲学新编》一书.全书二十余万字,被誉为“新时期有价值的一部人生哲学教科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论述了人生本质、人生主体、人生客体、人生需要、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一系列人生领域的根本问题,对中外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生观理论也进行了科学评述.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创造价值”的幸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认为人生对“幸福”的追求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创造价值”的过程。把人生的“幸福”与“成佛”、“创造价值”联系为一体,这是池田之人生观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人生与谋略     
1 人是宇宙间唯一讲究谋略的动物.在人生这幕话剧中,谋略是最有影响的导演.2“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算无遗策,每度必中”,是人生的至大乐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人生的至深哲理.3 人无谋不达,国无谋不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谋略帮助将帅们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19.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20.
惜“今”     
林望交 《天风》1995,(5):32-32
人生最美好的是青春。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今”,最容易错失的也是“今”。 人生短暂,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