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的学生认为数学是很枯燥乏味的,一提起数学他们的头都大了;一上数学课就不用说了,硬着头皮撑到下课。这都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年龄的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未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没有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快乐教学法的粗浅理解。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前进的,文明是发展的,人类正是以自己的创造书写着自己的文明史。人类的任何创造都是思维之花结出的实践之果,没有成功的思维就没有成功的创造。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是主渠道,是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不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很难有有效的教与学的实际活动。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了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3.
生动的重复     
正一位同事抱怨说:"咱们这工作可真是太单调了,三年送一届学生。一轮一轮地重复,教材都熟得倒背如流了。以后的日子,我就得三年三年地重复着过,想想都觉得没意思。"听完她的话,一位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同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从来没有觉得单调。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也丰富多变。即使是重复同样的教材,教学的整个过程却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这是  相似文献   

4.
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气十分炎热,太阳照在头顶,黄黄的土路上,就像燃烧着一团大火球。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佛徒们实在是有些走不动了,希望取水做饭,在此歇息。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学习作为以下基础阶段,包括数学学习、数学应用和进行数学创新,初中数学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决定在9年义务教育中。尤其在当下新课改制度的引导下,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主体早已成为重任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于是,对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更加迫切,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以下是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远与近     
小的时候,我常常独自一人倚在故乡的枣树下,数着满天的星星,总觉得那眨着神奇眼睛的星星离我最近,我曾不止一次地盼望着、幻想着自己快些长大,长大了就可以去摘满天的星星。  相似文献   

8.
旁观者     
正如今大家都在讲"存在感",一旦存在感缺失,就觉得自己白活了。于是,没有存在感,就拼命寻找存在感,然而想让人重视却总被忽略。因此,偶被冷落,即萎靡不振,感觉被人遗忘,觉得生活了无生趣。岂不知,存在感并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之上,而是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全世界都忽  相似文献   

9.
正那年我读高一。喜欢了他三年,所以到了高中我觉得应做点什么。海海是优等生,他初中那三年数学、物理都拿了省里第一名,所以中考时被市里的学校争抢着要。那些学校都开出了优惠条件,但他最终都没成行,因为他妈妈是我们市一中的老师,所以便顺理成章去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国际教育界近年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就会忘掉,看到的可能记住,做了的就能学会.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这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冲击,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搞好实践活动课,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专家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总希望一夜之间成为世上最伟大的陶工,制作出举世无双的陶器。于是他找来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精美陶器,他或买、或借、或拿家当交换,总之他狂热地做着这一切。他细心观摩、深入研究这些陶器,但他对制陶总不能持之以恒,总是今天觉得这个陶器好就马上模仿,明天觉得那个精美就赶忙仿造。几年下来,工夫下了不少,陶器更是买了不计其数,但自己的仿造技巧丝毫没有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日日感恩     
秋天的一个黄昏,我走进一望无垠的麦田,将双手平展开,轻轻拂过针尖样坚细却又比针尖多了几分鲜活生命的麦芒,便觉得整个身心都有了种麻酥酥的愉悦。眯起眼,再将目光抛出去,但见西天里那颗亮亮的日头,恰到好处地被一片波浪似随微风摇曳的麦芒茸茸浮住,一时间阳光尽畅快地喷溅到麦田里,填了麦穗间虚出的空当,让人感到了秋天的厚重和丰收在望带来的踏实。听着麦浪在微风的鼓荡下前俯后仰发出唰唰地声响,闻着阵阵的麦香,心里总有种想说句什么话来表达此时心情的念头,可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在这时,有位白发老农出现在我身后的田埂…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姑娘,过着富足的生活,可是,她总觉得不幸福。有一天,她终于下定决心:即使走遍世界各地,也要寻找到幸福。  相似文献   

14.
老师说作文难教,学生说怕写作文,人人说作文都眉头紧锁,直摇头。真难吗?笔者觉得说难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激起协作的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刚正式接触习作。怎样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对他们今后能否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古语有句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个体的人尚且如此,那作为学生群体的班级也一定是这样。一个班级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等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表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上,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其中融合的思维成分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滞塞,兴趣不高,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习惯上把这部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得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能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则幽默老师:打猎时为什么要闭上一只眼睛?学生: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会让人觉得好笑呢?显然,学生的回答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思维指向。按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学生应作“是为了更利于瞄准目标”之类的回答,但学生却未遵循这一思维习惯,透过这则幽默,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里面蕴含着两种思维技巧。第一,学生的回答不是正确的,而是用“如果”这一词从反面进行了假设性的回答,正是这一反面假投产生了幽默的艺术效果。学生的这种反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从思维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技巧,我…  相似文献   

17.
送走了几届学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聪明了、机灵了。但总觉得他们身上少了些什么,少什么呢?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他们身上少了些“人情味”。他们自私、唯我独尊,觉得别人对他们的照顾、关心、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事情一不合心意,就感觉不舒服,感觉不幸福,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当然其中的责任在我们大人,现在每个家庭孩子少,家庭条件又好,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而缺少对孩子的情感培养,以至于他们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而不能与人合谐相处,不能够互相谦让。  相似文献   

18.
剪花枝     
正最近我总觉得自己有点浮躁,不论干什么事,心都很难静下来。听人说,养花能修炼静气,于是,就萌生出养花的冲动。那天路上碰见一位擅长养花的朋友,闲聊中得知他家有一盆花,被家人戏称为"开花机器",买回来的时候只是很小一盆幼苗,养着养着,越长越繁茂,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我很想看到这样花开爆盆的效果,就向他请教,这是什么花?  相似文献   

19.
闭关的故事     
在五浊海中有一个小岛,叫无明岛,无明岛上生长着一种树,叫功利树,这树的叶子十分鲜美。功利树上有一种蚕,这种蚕特别贪馋,它们拼命地吃着树叶,吃得很饱很饱也不肯罢休,因此这种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等不到做茧,就胀死了。它们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大家都这样。 这其中有一只叫大觉的蚕,它一边吃着树叶一边观察,见这些同类生来就这样吃呀吃呀,直吃得绿身子变成黄身子,还吃,最后都挣扎着死了。它感到很悲哀,觉得蚕生一世,生不知何来,死不知何去,实在可怜。说话间大觉的身子也渐渐地变黄了,它觉得肚子里无端地生起八万四千烦恼…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好压抑自己想做得不敢做,想说得不会说,只是在自己的脑子中想啊想啊,一片混知己比如学习中,出了点小毛病,就会不断的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时候因为自责,为难自己,搞的自己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想学习,也不想与人交往,见到别人就会怕。还有,我觉得自己有点自闭倾向,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对一些人事的不满,可越是这样,就越觉得压抑自己,有时候跟一些知心的朋友讲讲,会舒服很多,可我总不能老是去麻烦别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解决,我需要心理咨询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