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别人的一次失误给自己带来损失时,有的人会大发雷霆,甚至用抱怨和责罚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从而又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而有的人却会对自己的损失表现得不屑一顾,用宽容和体谅消除自己内心的不满,因而赢得了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2.
兴趣和素质     
正不做无趣之人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对世界有探究的兴趣,二是对人生有体验的兴趣。也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兴趣之所在,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他才会活得有意思,你和他相处也才会觉得有意思。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是无趣的,他作为一个人也是无趣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总是以为,我们会找到一个自己很爱很爱的人。可是当我们回首,才发觉自己曾经多么天真。假如从来没有开始,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很爱很爱那个人呢?其实,很爱很爱的感觉,是要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才会发现的。茫茫人海可以找到一个心爱的人,这是多么大的福气,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应该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所以要知福惜福好好珍惜,多说关怀话,少说责备话。如果你懂得珍惜,你会发现你获得的越来越多,如果你一味  相似文献   

4.
两性箴言     
一再美的人,如不被爱,形同枯石朽木。女性只有在与男性的爱恋中,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男子亦同。而优秀的女人,使男人分分钟钟觉得自己是男人。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爱人当  相似文献   

5.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即为情绪,而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何种态度,取决于这些事物是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对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事物,人会趋向这些事物,产  相似文献   

6.
林静宜 《天风》2016,(7):53-54
正导语:你的幸福感为什么那么低,为什么会拼了命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别拿自己人生的寒冬与别人的春天作比较,幸福观一代被毁则会毁至三代,这不是玩笑……人活着没有幸福感,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一路伴随我们成长的思维惯性出了问题,导致不幸福感就像滚雪球一般,在不断地瞎忙、攀比、自卑、不满、遇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占据着生命。读友J是一个学生,学习压  相似文献   

7.
求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在人类精神领域的这一方“美”的净土里,同样存在着各色各样千奇百怪的心理状态,这些似乎极端但却“有理”的心理状态我们姑且称之为“心理黑洞”。心理黑洞之一:对自己身体的厌恶在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当中,很多人会对自己的身体不满甚至产生厌恶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笑对生活     
有一位年轻的喜剧演员,慕名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喜剧大师。他虔诚地问:“我如何才能够使自己的表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呢?”听了之后,那位大师微笑着问:“你会笑吗?如果你会笑,那你肯定没问题。”在这句听似答非所问的普通话语里面,是否包含着一个深邃的人生哲理呢?笑对生活,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正人们都期望爱能长久,但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你要记住,不论时日长短,凡真爱都是财富,既丰富了你的经历,也丰富了你的心灵。曾经相爱就是恩,你不可为爱的离去而怨恨。如果你确实看清了那不是爱,而是欺骗,也不要怨,而应该蔑视。——周国平你有对自己不满的时候吗?你对自己不满正是你对他人不满的起点。当你是你不爱的第一人,那么整个世界所有人都有可能是你不爱的第二人!——一念行者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社会对自己的教育体制,都难免有不满之感。甚至在较为顺遂的时期,也常有关于学校危机和教育落后于生活需要,以及人们对掌握知识的兴趣日渐淡漠的议论。尤其在我国,教育危机问题更是迫在眉睫。以前那种垄断性的,在意识形态和组织上受到严格控制的教育体制,开始崩溃,今后将怎样,还完全不清楚。是否会产生某些更适合饿罗斯的新的初等和高等教育模式?可以从西方的经验中吸收哪些东西用于我们的学校改革?高等院校应当传授哪些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如何培养有知识的人才,而大学在这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这就是参加教育的社会哲学问题“圆桌会议”的人所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境界     
生命是什么?对人而言,人的生命就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肉体是有形可见的,因此在芸芸众生中,可辨别那一个是“自己”;灵魂是看不见的,但灵魂会思考,当思考到灵魂的施予者———上主时,才真正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死亡又是什么?信仰告诉我们,人的死亡就是灵...  相似文献   

12.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令我们不满的事情。有了不满,我们总想表达出来让对方明白,但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那么,能否找到一种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让对方难堪的方法呢?有!幽默定能让你如愿以偿。一般说来,表达不满的幽默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否能够改变文明,就像人类一样,个人或家族经历中曾被抑制的因素会留下印记,甚至会在当今引发混乱?对上述两种情况,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假设:以往未解决的冲突和“被遗忘的”,即被抑制的渊源会在当下以不满、冲突和激情的方式重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上看一些颁奖典礼,获奖者对着麦克风说获奖感言时,往往都是一连串感谢某某的话。说这些话时,他们经常会饱含泪水,情真意切。时间久了,看得多了,我不免会想,这些成功的人,说着这些差不多相同的话,他们的经历和感想为什么那样雷同呢?直至前不久,看到著名影星周迅坦诚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她对自己启蒙老师的深情敬意后,我才相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所遇到的某个人的一句话(一番话),真的会使他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这才组成了一个斑斓多彩的世界。可是有些人认为,自己如果个性太强,就会缺少安全感,所以便去跟风,和自己相似的人越多,自己越觉得人生和生活会越保险,因此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周围的这种跟风太多了:有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大学时偏偏扎堆于所谓热门的专业;现在大学生创业很流行,有的孩子原本适合走科研的道路,可是他向父母一伸手就是几十万的“创业基金”,非要当什么CEO;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徐建平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我们经常为别人喝彩。球员踢进一个好球,球迷会为他欢呼;演员演了一出好戏,影迷会为他鼓掌;孩子取得好成绩,会得到父母的夸奖。但,我的朋友.当你徘徊于成功者荣耀光环之外的时候,是否想到过为自己喝彩?  相似文献   

18.
人的感觉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有时候它会牵着你的鼻子走,有时候它会被你领着走;有时候它与你又陌不相识。所以你可能疑惑,可能矛盾,可能有不同的感觉:自己是一个“女巫”,未卜先知;自己是上帝的仆人,由“缘分”主宰;自己是一个小人物,不知何去何从。这就是飘渺、神秘的第六感。究竟第六感觉在自己的身上是否“灵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9.
海边默想     
李诚南 《天风》2004,(1):21-21
面对大海,才会感到自己的狭隘、渺小。人在海边,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