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竞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2.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竞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3.
笔者关注高考作文有些年头了.今年的语文全国卷,也是我们安徽的考生答的卷,作文题是“奖惩之后”,我写了一篇,期望孩子们能对父母的“奖惩”多些体谅.做父母的,有的脾气实在不好,谢谢孩子们忍受了这样的父母, 从“奖惩之后”谈“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100分被奖,一次考试考了98分就被罚;另一个孩子一次考试考了55分被罚,一次考试考了61分就被奖.如此奖惩分明、爱憎分明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凭一幅希腊雕像的素描轻松考入当时著名艺术教育高等学校杭州艺专。在一次学生的作业展览上他的几幅画作引起了校长林风眠的注意,他觉得“孺子着实可教可造”,希望任课教师吴大羽和潘天寿重点培养。但是赵无极不喜欢他俩主教的国画课,看到老师朝教室走来,就设法逃课,有时来不及就直接跳窗溜走。有一次,他又故技重演,潘天寿很不高兴地冲着赵无极远去的背影吼了一句:“过些日子就是学期考试,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18岁那年,英格丽·褒曼的梦想是在戏剧界成名。但是,她的监护人奥图叔叔却要让她当一名售货员或者什么人的秘书。为此两人争执不下,奥图叔叔就答应给她一次参加皇家戏剧学校考试的机会。如果考不上的话就必须服从他的安排。为了能考上皇家戏剧学校,英格丽·褒曼还颇费了一番心思。一方面,她为自己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一个快乐的农家少女,逗弄一个农村小伙子。她比他还胆大,她跳过小溪向他走去,手叉着腰,朝着他哈哈大笑。她反复认真地排练这个小品。另一方面,在考试的前几天,她给皇家剧院寄去一个棕色的信封,如果失败了,棕色的信封就退回…  相似文献   

6.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不是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7.
<正>【从检视自动思维开始】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小明一边按照医生的嘱托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时复诊,调整药物剂量;一边在我这里保持每周一次的谈话,辅助他度过这段考试季。小明每次来会告诉我自己准备考试的情况,也会逐渐说出对女友的感受。我邀请小明用画画的方式,画出他的女友,也画出对女友的感觉,从一开始恋爱时的感觉到后来分手后的感觉,小明难以用语言去描述的感受慢慢地通过画笔梳理出来。  相似文献   

8.
罗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他在美术学校读书的时候,学习十分努力,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曾满怀信心地报考心仪已久的巴黎美术学院,但三次落榜。第三次考试时,主考官竟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时间。这对于年轻的罗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痛苦至极。不久,罗丹亲爱的姐姐也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9.
离高考越来越近了,面对一次次的考试,作为高三学生,谁没有过情绪低落?谁没有过焦虑失眠?谁没有过惆怅郁闷?确实,如何恰当地、适时地化解这些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平和的心境,以便更斗志昂扬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我们许多师生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我想起了这么一个故事: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为他远远领先对手,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登上冠军的宝座了。然而,正当他全力以赴拿下比赛时,发生了令他意料不到的小事:一只苍蝇落在台球上。这时的路易斯本没在意,一挥手赶走苍蝇,俯下身准备击球。可当他的目光落到主球上,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们工人同志们开始学哲学以后,各方面部给予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康生同志还亲自来天津召开了座谈会。但是对于工人能不能学哲学,还有许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有人作了否定的答复。天津市第十六中学一个姓孙的教员就说:“工人文化低,愚笨,根本不能学哲学,也学不懂。”他还说:“过去我在辅仁大学学习时,选修了哲学课,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第二次考试时偷抄了别人的卷子,才勉强得到六十分,可见  相似文献   

11.
莘莘学子,在被穷追猛打了数年之后,其中的一部分,终于艰难地挤过高考独木桥,走出了七月“黑色”的阳光,徜徉于自由、浪漫、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 在这里,没有了摸底考试的惶恐,没有了模拟考试的紧张.没有了七月大考的压力……但是,不是没有了考试。在大学教育中,考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手段。不管在哪个大学,至少每个学期的期末,都将有一次全面的考试。  相似文献   

12.
也许你在考试上一次次失利,学业进入低谷;也许你在工作中一次次失败,事业陷入低谷。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低能儿,于是你偃旗息鼓,失去了进取之心。  相似文献   

13.
陈旭 《思维与智慧》2002,(12):26-26
《你能当总统》一书的作者鲍勃·摩尔是在美国动机激励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杰出人物。可是,他在上大学时第一学期的5门课程考试中竟有3门不及格。当时,他自卑地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并为此弃学离校。后来的一个念头改变了摩尔的行为,他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只看到自己失败的一面,而不去看自己成功的一面呢?”他认为自己既然已通过了两门考试,那就一定能通过更多的考试。于是就重新回校,而且以后的考试中再也没有不及格。摩尔的经历使我们感到,人要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必须改变不良的自我意象。不良的自我意象,是阻碍一个人进…  相似文献   

14.
正考试做题当然得有个答案标准,可有些标准答案却往往让人啼笑皆非。王蒙先生讲过一个他亲历的真实故事:一次,王蒙的孙子为作业上的两道选择题苦思冥想。王蒙要指导他,念初中的孙子竟说:"你不懂。"王蒙不服气,拿过题来看,一道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长着一棵杨树。"下边有三个选择:"A、有一棵杨树长在我的窗外;B、隔窗望去有一棵杨树;C、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杨树。"要求在这三个选项  相似文献   

15.
朋友阿声在厂里上班那几年,先是自费读了电大,获得了专科文凭,后来又通过自考把法律本科文凭收入囊中。1994年,他考上了北方某知名法律专家的研究生。现在,他已是本地声名显赫的律师了。  相似文献   

16.
某医院有一位年轻病人,曾向我们倾诉过他的烦恼。他第一次高考由于紧张过度,仅以2分之差落第,第2年再考,至6月中旬突然因腹泄、便血住院,病到7月中旬好了。而第3年的6月份,又因旧病复发住进了病房。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的是‘非特异性过敏性结肠炎”。肠内既无器质性病变,也无病毒感染。他得的是什么病呢?精神医学认为,这是因紧张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用疾病来逃避考试”——不是我不想高考,因为我生病了。 实际上是用生病来为不成功找“借口”。但这一切的奥妙在于,他并不是  相似文献   

17.
有一年,胡适参加公派留美学生考试。在考作文时,胡适接到考卷,一看题目心里就犯了难,觉得若按考题写,自己就无话可写,无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无法表现自己写作的真实水平。于是,他当机立断,挑了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见解的问题,自拟题目,一气呵成地写成了一篇文章。改卷老师看了他  相似文献   

18.
与自己较量     
拳王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他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为了与自己较量,”阿里如实相告,“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后来,当他的拳头终于可以叱咤风云时,他也没有忘记较量自己、战胜自己的信条。阿里在拳击生涯中一共输过两次。据说,在他第一次失利后,他一气击碎了自己的“肖像”沙袋;在他第二次失利后,竟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打出手,结果弄得满手是血,狠狠地给自己一次教训。与自己较量,一次次地战胜自己,也许就是阿…  相似文献   

19.
<正>在"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学与哲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刚才韩启德副主席的讲话,涉及到医学与人文、医生与人文,虽语调比较平和但思想非常深邃。我们医生也在经常考虑他指出的问题。韩院士刚刚出了考卷就让我马上回答,考试来得太快,我还没想好怎  相似文献   

20.
考场     
刚走出考场的耶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笔抛向天空,狂叫着奔向高坡,像一只脱逃了牢笼的鸟儿,很有点忘乎所以。谁知道,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又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考场,而这一次考试,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没有终点的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