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不沉默     
张远来 《天风》2016,(8):42-43
正不少人都有过"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经历,在那一刻,心中不免产生孤独感,甚至怀疑上帝为何在我们如此需要带领的时候保持沉默。上帝真的在沉默吗?一、上帝在沉默?上帝的沉默是人最痛苦的感受。深受试炼的约伯就在苦难中深深挣扎,他很多次要求与神对话,甚至盼望在上帝和人之间有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5)
正有学者认为,圣经就是一部苦难史。旧约有"天怒惩恶"式的大洪水之古老故事,有早期希伯来人迁徙、逃难的族长故事,有后来分国时期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公元前722年)和南国犹大子民被掳于巴比伦(公元前586年)的国家流亡史,也有个人无辜受难记——智慧文学《约伯记》,新约则是上帝之子——耶稣的受难叙事与见证。上帝的慈爱不等于他不会让灾难发生,也不等于  相似文献   

3.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5):22-23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  相似文献   

4.
《约拿书》是《旧约圣经》中十二小先知书的第五卷, 它与其它十一卷书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并非有关先知慷慨激昂的说词,而是有关先知的故事。《约拿书》的作者继承了第二以赛亚先知的传统,即认为上帝所关心的人不是仅限于犹太人,而是普及他自己所创造世界中所有的人。这卷书所阐释的是以色列人作为上帝子民的真正使命是在外邦人中传扬上帝之爱的好消息,并且由此表现出一种普世主义的思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采用结构评介(structuralist criti- cism)的方法,并且由《约拿书》的结构和文体入手,借此阐释此书中所蕴含的普世主义思想。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平行地观看耶和华和约拿、水手们和尼尼微人的行动所带给我们的普世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敬畏上帝观是犹太人对他们信仰的上帝的一种本能的自然尊敬和爱,是犹太教信仰的基本思想之一,也是犹太教教义的一项重要内容.犹太人的敬畏上帝既与爱上帝、敬畏罪以及惩罚等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同时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犹太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犹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约翰·希克(John Hick 1922~)是当代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和普世神学家之一,他在宗教认识论、神正论、基督论(Christology)以及对宗教间关系的研究等领域都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其主要著作有:《信仰与知识》、《恶与仁爱的上帝》、《宗教哲学》、《死亡与永生》、《上帝与信仰  相似文献   

7.
奥斯威辛之后,传统的上帝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汉斯.约纳斯在《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的报告中系统地阐释了奥斯威辛之后他的上帝观念。面对信仰和苦难的悖论,约纳斯积极回应,从恶的责任者的角度出发,阐明了他的"受难的上帝"、"生成的上帝"、"担忧的上帝"和"不是一个全能的上帝"之原因和价值,部分维护了上帝的属性,呼吁人类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古代犹太民族极富艺术表现力。他们在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和犹太教信仰、教义及伦理道德等影响下,形成了犹太艺术摈弃具象写生、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他们的艺术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意象化的艺术,主要表现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一、语言古代犹太人使用的语言是希伯来语。他们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擅长于通过语言意象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世界。古代希伯来文学包括《旧约》、《次经》、《伪经》、《塔木德》等。其中《旧约》最重要,是犹太教的重要经典,也是基督教《圣…  相似文献   

9.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民族有一个优良的信仰传统,即是家庭的信仰教育和信仰生活。 上帝教导以色列人的圣经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6:4—7)日后,当他们的儿女问及上帝颁布的律法的意思时,作父亲的有责任把上帝怎样带领他们的祖先出埃及的经过,给他们详细地加以解释(参申6:20—25),以色列民  相似文献   

11.
静默的上帝     
涂静 《天风》2008,(7):14-15
对于现代人业说,遭遇苦难逆境第一考虑的问题是放弃还是继续信仰,在苦难的进修如果上帝是静默的,我们就会想,信神还有什么用处?实用主义的观点使我们在信仰的路上无法走远.  相似文献   

12.
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张荣作为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首先指出,信仰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他说:“我们为何要作恶的问题曾使我苦恼,……上帝要帮助我们,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信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13.
从《信德》报上看到,部分地区的传教工作呈现可喜局面,让我们这些信仰耶稣基督的子民深受鼓舞。在我们教会的全部生活中,如何更加地去实践我们的信仰,发挥教友的精神,表现教友的态度,完成教友的使命,是始终摆在每位神长、教友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沉默     
“沉默意味着什么。”上帝召集来一群人,问道。“等待。”预言家说。“大智。”哲学家说。“同意。”官僚说。“顺从。”农民说。“旁观。”男人说。“承担。”女人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上帝问最后一个没开口的人。那人还是缄口不言。“看来你的沉默才是真正的沉默,只有你才真正地理解沉默。”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那人是个哑吧。(编辑辛英仕居)沉默@黄桂鸿  相似文献   

15.
魏真 《天风》2010,(8):62-62
<正>很多甚至是每个虔诚的基督徒都经历过,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却听不到上帝的声音,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上帝却袖手旁观……以致因此对上帝失望。近日读了杨腓力所著的《无语问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God)一书,作者将信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启示录》的象征语言与永恒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语言方面与时间方面,对《新约》中的独特文本《启示录》展开言述。《启示录》作为《新约》预言与启示的唯一书卷,它在语言上以象征传达关于未来诸世代和种种事件的讯息。每个具体的象征意象中,又有象征的能指和所指的差别。根据《启示录》的言说方式,如第一印中的骑马者象征敌基督,白马象征他的最初的得胜(第一级的象征),但敌基督最初的得胜也不过是上帝最终审判的象征,或者说是上帝最终审判的构成部分(第二级的象征)。第一级象征语言的所指(敌基督、他的最初的得胜),构成第二级象征语言的能指,即第一级象征语言的所指和第二级象征语言的能指是同一的;第二级象征语言的所指却是基督的最后审判事件。正是通过这种层级的象征性言说,约翰完成了他在福音书中未完成的基督论——关于耶稣的再来和审判的言说。这种末世论的信仰,和《启示录》的时间观相呼应。在约翰看来,上帝是时间的起点和终点的设定者。上帝的全能使他成为永恒,而上帝的全能性首先又呈现在他的永恒性里面,呈现在他对时间的超越性里面。另一方面,约翰又生存在一种短时段的末世论时间观中。它意味着:公元一世纪早期的基督徒相信在基督升天后与他再来(基督复临)之间的时间,是一段短的时间。换言之,他们相信耶稣将很快复临,期待世界的末日将在不久的将来来临。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大爆炸宇宙论让获得了一定科学知识的有神论者欣喜若狂。因为这一理论表明,150万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导致了宇宙的产生,有神论者认为这是证明上帝存在的最有力的科学证据。他们说宇宙显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那么,最合理的假设就是上帝是宇宙产生的起因。他们的理论基于“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这样一个假设。有神论者威廉·雷恩·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在其1994年所著《理智的信仰》(Reason- able Faith)一书中,应用了如下推理: 1.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起因。 2.宇宙产生了。 3.因此,宇宙有起因。他认为, “这个基本假设的正确性确凿无疑,  相似文献   

19.
杜温武 《天风》2022,(10):8-10
《尼希米记》8章讲述了以色列民众信仰的复兴运动.如果我们也能按照经文的教导去做,教会必复兴、家庭必复兴、信徒的灵性生命也必复兴. 一、宣讲上帝的话语(参尼8∶1-12) 1.宣讲上帝话语的时间 《尼希米记》1章至7章讲述了当时在耶路撒冷的一些行政事工,8章开始讲述以色列民众信仰的复兴,复兴最重要的开始,就是如何将圣民的生活建立在上帝的话语之上.《尼希米记》8章记载以斯拉出场,传达上帝的话语.  相似文献   

20.
<正>教会是上帝对人类和创造的救赎旨意的记号,也是上帝百姓与上帝和好的记号。通过教会的使命和服侍,上帝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聚集他的子民来进入他永恒的国度,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参弗1:10;西1:27)。人类的盼望是生活在上帝永恒的国度中,借神圣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