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年前我来到永乐宫写生,如今故地重游,很有一些感触.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在技法上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流行的"吴带当风"的传统,也兼容了元代的绘画特点,使得整个壁画内涵极为丰富,是研究中国美术和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材料.这是当年我在写生的时候,导师和书本上对永乐宫壁画的讲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壁画到元代(1260-1368)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元代保留至今的道教壁画较多,其中以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最为著名。永乐宫本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址建在据称是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又名吕纯阳)的故乡芮城永乐镇而得名。宫内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元代壁画,总面积达1005.68平方米,其规模之大、绘画水平之高堪称中国道教壁画之最。永乐宫壁画以三清殿内壁画“朝元图”最为著名,也最能代表元代道教文化的内涵。“朝元图”描绘了道教众仙朝拜元始天尊的宏大场面,全画以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先导,神龛后的32天帝君为后卫,各方星宿等神290余尊,主像高达3米以上,群像大都2米有余,上下排列达四五层之多,整个壁画安排得体,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代表了元代道教壁画的最高水平,堪称我国绘画史上的杰怍。本期刊发一组永乐宫壁画,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3.
除了史籍上的文字记载外,历史上道教服饰最为直观的表现,当属历代的道教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道教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人物服饰更是丰富多彩,为后人了解当时的道教服饰文化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道教在中国形成后,道教艺术作品如繁花盛开般涌现。其中,以全真道祖师吕洞宾为主题创造的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是现存唯一的吕洞宾画传,也是最具感召力的道教艺术珍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壁画的释读,就《显化图》的说教性、《显化图》与文献的对比分析、《显化图》的内容及风俗意义、《显化图》的艺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壁画进行了图像解构。 陈杉,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艺术的杰作,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宏伟的独特风格、绝妙的构图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壁画中不朽的篇章。从它的艺术风格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元代民间绘画精湛的艺术特色。永乐宫壁画集历代壁画之大成,继承大唐风格,沿袭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元代画风,破译唐代壁画以及窥探民间寺观绘画提供了有价值的摹本。文章重点对永乐宫壁画的背景、构图、造型、线描、设色、风格进行梳理,解读元代寺观壁画的发展,窥探元代民间绘画的特点,诠释元代绘画独特之风。  相似文献   

6.
国家邮政局今年 5月发行两套有关道教题材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多见的。5月 5日发行的《永乐宫壁画》邮票 1套 4枚。图案面值分别为 (4 -1 ) 60分西王母、(4 -2 ) 80分奉宝玉女、(4 -3) 80分东极救苦天尊、(4 -4 ) 2 80元金星、水星。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 3公里处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 ,宫内殿阁巍峨、布局疏朗。其中主体建筑 5座 ,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各殿精美的元代壁…  相似文献   

7.
陕西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对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做了初步描述、分析探讨和求证解释。第一部分"引论",概述宫观壁画,介绍已有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同见解;第二部分"壁画的年代",从碑石文献和壁画中人物的衣纹服饰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壁画绘制的年代;第三部分"壁画内容与风格",通过历史文献研究、运用图像分析等方法确认壁画中的主要内容、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第四部分"结论",对耀县药王山南庵道教壁画的创作时间、内容题材和艺术风格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人类最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变发展成为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老的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到永乐宫、法海寺壁画,再到近现代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壁画,壁画艺术承载历史,穿越古今,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新奇的工艺材质融入人们的生活。壁画艺术美化了公共环境,在公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乡村艺术化"逐步走进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9.
一最近日本出现了一股中国热:电视台播映着介绍丝绸之路和黄河的节目;报纸上登载着招徕人们去中国旅游的大幅广告;街上书店摆出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书刊。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日本人对中国道教产生了兴趣。许多年青人步入了道教研究的行列,并不断有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出现。1985年和1986年,我曾两次应邀在东京朝日文化中心,向普通市民介绍中国道教。这说明,中国道教在一般的日本人中间也引起了反响。这种情况,同本世纪初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时,日本人对中国道教,不仅一无所知,而且不屑一顾。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963年秋天。当时,中国永乐宫壁画展,在东京、名古屋和  相似文献   

10.
西安东岳庙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东岳大帝的总祠,该庙主殿壁画是陕西省内已知道教宫观壁画中单幅面积最大的,该壁画是陕西境内不可多得的道教壁画之一,是研究陕西地区宋代至清代东岳信仰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对丰富中国道教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壁画的绘制时间和内容题材入手,对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引言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自被重新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美术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一宝藏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郑振铎、王逊、陆鸿年、范金鳌等诸位先生曾就永乐宫壁画的艺术价值、题材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读,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不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道教绘画始于汉魏两晋时期,兴盛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文入画还是道教壁画,都带有浓厚的道教内容与道家思想.因此,明清时期的道家绘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芮城县道教协会成立大会于 7月 2 8日召开 ,出席代表 45人。道教在芮城县历史悠久 ,唐代出生于芮城永乐镇的吕洞宾 ,抛弃功名 ,潜心修道 ,成为道教祖师八仙之一 ,宋元时代人们在其出生地建吕公祠 ,后改祠为宫 ,即永乐宫 ,成为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1995年 ,在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国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在原永乐宫旧址建纯阳观大殿一座。经过三年多努力 ,芮城县道教活动有了正常发展。成立大会上 ,徐宇升道长就前期工作以及道协成立后之打算做了报告。县政协主席吕振林 ,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薛会冰等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会…  相似文献   

16.
文献可证唐五代京兆府和河南府的24处宫观存有壁画,有具名画家18人,这些壁画主要创制于唐代前期。其中,京兆府道观壁画大部分都密集地分布于长安城内;河南府的道观壁画在洛阳城内,以及城外的北邙山、王屋山、嵩山等都有分布,而洛阳城外的则代表了道教洞天福地的壁画,颇具地方特色。两京道观壁画的画家有三类,即著名画家、高道大德和无名画工,而京兆府壁绘的诸多著名画家来自外州。道观壁画中,名家手笔荟萃,这一点尤以唐前期长安城内突出。壁画题材主要有老君等道教偶像及其经变类,此类占比六成多;还有以唐前期帝王为主的世俗人物形象及其故事类,该类占比一成多;另外,也有唐前期道士形象类,以及云、山水、鹤等自然类,这两类占比均不足一成。  相似文献   

17.
道教绘画始于汉末,盛于唐宋之际。道教绘画除了斋醮法事画外,还包括壁画、宫观建筑中门、窗、柱、梁上的彩绘。法事绘画一般以三清、帝君、神仙、星图等为主,而壁画、建筑彩绘等则以宣扬道教教义、弘扬教化功绩为主,内容多涉及道教神仙传说、经文故事等。建筑装饰上的彩绘,多以花鸟、走兽、山水等为多。几乎中国绘画艺术所表现的领域都能在道教绘画中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道教的绘画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的道教信仰、意识观念和审美观念。道教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8.
从地狱的名称与警戒的内容上看,永乐宫重阳殿重阳画传中的地狱思想的可能影响因素,既接受了道教、佛教的影响,也可能接受了民间说唱、戏剧、笔记小说等地狱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元杂剧众神仙道化剧的影响。重阳画传"十"地狱的数量,可能与全真教之"十戒"、"十劝"思想有关,也可能与宋元时期"地府十王"之说的"十"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的就是绘画中人的主观认识的体现。如果只是原原本本地临摹自然现象,艺术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永乐宫壁画的线是传统绘画的精髓,无论是对画面人物形体的塑造还是对缤纷复杂的线与线的关系的处理,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0.
山西素以地上文物居于全国之冠而闻名于世。在众多的文物中,宗教名胜古建以及与其相关的石刻造像、碑贴彩画等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不乏知名度很高的国家级名胜和珍品,象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斐声画坛的永乐宫壁画、历史悠久的晋祠、卷帙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