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光 《中国宗教》2017,(2):48-49
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各地建造了数量众多、风格备异的基督教堂。在这些教堂中,中西合璧风格的基督教堂是极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武汉基督教堂建筑,是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产物,结合了地方性的建筑元素,最终形成了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建筑形态。一湖北武汉的近代基督教堂建筑以风格多样而著称,被称为近代建筑中的“独特样本”。其中有很多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展示了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具有很高建筑技术和美学价值,在建筑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敏 《中国宗教》2023,(9):88-89
<正>浙江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中,有一些完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多的则是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或者由西方教堂建筑的外部造型搭配浙江传统民居的庭院式布局,或者在西式教堂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总体上而言,这些教堂建筑进行了中国化的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近代中国化的基督教堂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在建筑样式方面,有的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形式,有的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建筑布局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在建造技艺方面,大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构建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这些兼顾中西文化的建筑作品,对于进一步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近代,上海基督教堂的建筑风格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大致说来,在19世纪后半期,上海的基督教堂还是以西式建筑风格为主,而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提倡基督教建筑的中国化。尤其是在20年代末期,形成了中西建筑融合、成熟的新建筑体系。这个时期建造的一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为后人留下了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自基督教合法后,源自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便成为教堂的主要形式,几乎欧洲的所有基督教堂都源自于巴西利卡并影响到中国的基督教堂建筑,譬如武汉的天主教堂大多是巴西利卡式建筑。如今的巴西利卡不仅是指它的形式功能更是被赋予了一种荣耀的宗教头衔。  相似文献   

7.
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督教堂,既可以为"体现中国特色"提供借鉴,也可以为"教堂建筑的多样性"提供样本,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基督教堂建筑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准确把握教堂建筑对宗教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堂建筑与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的关系。在我国现存很多具  相似文献   

8.
岭南近代基督教堂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是近代中国基督宗教传入最先、传布最广的地区,亦是基督教堂兴建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岭南近代教堂建筑因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经历了哥特式样、哥特复兴式样、文艺复兴式样、巴洛克式样、中西合璧式样、混合式样等艺术样式,并逐渐形成一种中西建筑理念与元素互补的"东方特色"。本文便试图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教堂建筑风格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2,(7):28-29
2012年6月4日至5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基督教湖北省武汉市荣光堂、江苏省无锡市基督教堂等在会上作了交流。本期我们先刊出江苏省无锡市基督教堂的交流材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7)
<正>2015年5月26日,江苏省无锡市基督教堂文化展览馆,在中山路基督教堂副堂正式开馆。本堂教牧与信徒代表、省内外教会同工同道及嘉宾约300余人参加。无锡市基督教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竭尽人力、财力、物力,倾心打造这个文化展览馆,重视基督教文化建设,期许基督教堂可以成为传播基督教文化的博览园。展览馆将小桥流水的江南特色景观与无锡著名景点清名桥微缩复制在展馆中,让人们在中国文化中领略基督教文化,颇有特色。文化展览馆分为三大展区,一是新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德清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基层探索实践、落地生根。一、融合中国化元素,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德清县基督教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并在全县22处基督教堂全覆盖实施,着力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场所。  相似文献   

13.
广州锡安堂     
<正>广州基督教锡安堂创建于1936年,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基督教堂。外间以红墙围绕,内间则为岭南传统古典建筑。主堂采用哥特式风格,并配以岭南特色花窗装饰,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2022,(1):74-74
近年来,德清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构建和谐政教关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基督教中国化在基层探索实践、落地生根。一、融合中国化元素,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样本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德清县基督教堂标准化管理规范》,并在全县22处基督教堂全覆盖实施,着力打造基督教中国化示范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上海鸿德堂     
<正>上海鸿德堂,建于1928年。教堂外部采用中国殿宇的风格,具有飞檐斗拱的传统结构;顶部是重檐灰筒瓦顶,局部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外墙以青砖砌筑,并有漆成红色的仿木结构混凝土圆柱,檐下绘有重彩画;入口处有重檐四方攒尖顶钟楼,是一座极具中国建筑特色的基督教堂。鸿德堂落成后,其建筑风格曾在当时的基督教界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会领袖在50年代发起"三自"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摆脱洋教形象,使中国基督教能够与中国文化相适应、适合中国人需要,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当年利玛窦的努力以及19世纪末开始的"本色化运动"都是这种文化努力。现存的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基本都是20世纪初的建筑,这既是"本色化运动"的成果,也是一些有远见的传教士对于基督教在中国需要结  相似文献   

17.
田素良 《天风》2011,(9):12-13
青岛市江苏路基督教堂是一座有着一百年历史的老教堂。一百年的血雨风霜,不但没有剥蚀教堂的雄姿,反而把教堂洗刷得更加亮丽……这是中国教会第一座对外旅游开放的基督教堂,更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基督教堂。她像一部书,承载着中国教会的历史;浸润着基督教丰富灿烂的文化;见证了中国基督教会对外友好的深情厚意;彰显了神创造的大能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荣神益人的动人赞歌。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教堂建筑风格。近代贵州中西合璧式的天主教堂就是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堂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遗存不但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例证,同时也为教堂建筑中国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室内空间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