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佛教史上福建的佛教,以宋代最为隆盛。当时同在福州的两个寺院,就先后刻了两部大藏经。一是东禅等觉院的《崇宁万寿大藏》,一是开元寺的《毗卢大藏》,两藏同被称为福州本或闽本。但是历时将近千年,这两部大藏的遗物,在我国久已无存(闻太原崇善寺藏有若干《毗卢大藏》残卷)。只有日本还保存数藏,都已成为国宝。我国佛教学者对此的研究似不多见,甚至连它的名称也少有所闻。六十年前,日本佛教学者常磐大定博士来华,考察佛教史迹到福州时,在踏查东禅、开元二寺之后,毫无所得。他曾感慨地说:表现福州佛教文化的是雕造两部大藏经的事。一部是东禅等觉院刻的,一部是开元寺刻的,两者同称为福州本。福州本是按照蜀本五千四十八卷,增加新译经论和此方撰述。这个大业,完成于民间之手,而且刻了两部,这是文化史上一大事业,可说是福州莫大的光荣。但关于这个大业,却没有什么资料可得,《福建通志》、《福州府志》等都没有什么记录。甚至当地也没有口碑流传下来。现在只有开元寺某条街名,被称为经院巷,约略可以推察是从前藏过大藏经版之处而已。余闽人也,早知福州除鼓山、雪峰等名刹外,市区还有东禅寺、西禅寺、开元寺、法海寺、庆城寺等许多寺院;但于东禅、开元两寺在宋代曾刻大藏经的事迹,一向并未留意。最近偶然看到1958年日本《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六巷第二号、第七卷第一号),先后载有小川贯式氏的《福州崇宁万寿大藏的雕造》和《福州毗卢大藏经的雕印》二文,引证繁博;虽然时隔三十年;对我仍有启发,因而翻译,分两次发表,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2.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精神《悟真篇》收入于《道藏》、《释教大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部》中,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中也均有著录。《四库提要》说它与魏伯阳《参同契》均为道教丹法正统著作。近人丁福保《道藏精华录百种》中,赞之为“辞旨畅  相似文献   

4.
文化艺术     
正江西省道教协会举行《道藏》捐赠仪式7月6日上午,江西省道教协会在江西省图书馆举行《道藏》捐赠仪式。这次捐赠由江西省道协组织发起,龙虎山道教协会、铅山县慈爱功德会、西山万寿宫等道观和信众积极参与,共筹款13.5万元,购买9套《道藏》,分别捐赠给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宜春学院、上饶  相似文献   

5.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6.
正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道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相似文献   

7.
现存《道藏》(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的中国哲学史史料极为丰富,既有间接史料,也有直接史料。现存《道藏》虽是明刻本,但其渊源出自北宋《政和道藏》,其中不少著作,版本古老,有的源于宋版,有的鲜见其它传本,极可珍贵。其中有关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分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某些道经含有道教哲学内容;第二,某些道经引用或著录了含有哲学内容的诸子和儒、佛著作;第三,《老子》、《庄子》、《列子》、《亢仓子》、《文子》和《关尹子》被道教奉为真经,《黄帝阴符经》被奉为丹经。《道藏》收罗了这七部书的大量注释,其中有很多是哲学性的著作;第四,部分易学、数术著作,和上述七部书以外的部分哲学著作,也被纳入《道藏》。本文仅以后两种著作为例,  相似文献   

8.
四川三台县云台观创建于南宋,明代以"西岳云台"之誉与"武当太和"齐名,受到来自蜀王府和明朝廷的护持。历代蜀王均出资大力修建云台观,明万历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明神宗两次赏赐《道藏》到云台观供奉。建国后这两部《道藏》分别被收藏于四川省图书馆与四川大学图书馆。本文基于对两部明代《道藏》的考察,分析两部《道藏》流转、版式、存本等重要内容,并对其中版式和图文进行辨析,以期推进对现存古本《道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重刊道藏辑要》缩印本序卿希泰《道藏辑要》是清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籍丛书,对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起过重要的作用。从《道藏辑要》到《重刊道藏辑要》,其编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首先是在康熙年间(1662-1722)由进士彭定求从明本《道藏》中精选...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佛学书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编辑、刻印、流通佛学典籍的出版机构。1929年(一说1930年)创办于上海。在此之前,虽有1866年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立的金陵刻经处和郑学川(出家后名妙空)在扬州设立的江北刻经处。此后又有北京、天津、重庆、常州、苏州、杭州、广州、福州等地相继建立的刻经处和佛经流通处。1927年起,在南京支那内学院,还有欧阳竟无、吕澂等发起刻印《藏要》。但是,这些刻经处和佛经流通处,大都采用木版刻印,而且除金陵刻经处外,规模都比较小。此外,一些出版机构,如上海商务印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由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上海书店、北京市新华书店等单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盛大的《道藏》等书宣传发行座谈会。在京机关、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和文化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中国道教协会的代表也应邀到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朱学范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王明和上海书店经理在介绍《道藏》时说:《道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宝藏,不但集中地收刻了道家哲学  相似文献   

12.
以往学界关于涵芬楼影印本《道藏》的问世过程,主要是依据丁福保的《道藏精华录绪言》,以时任大总统徐世昌为首倡者。本文经过考察认为,傅增湘和张元济才是推动重印《道藏》的核心人物。傅增湘作为著名藏书家,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看到了《道藏》所收经籍的重要价值,因而向张元济提出重印《道藏》的倡议。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事者,基于爱国情怀,为避免外国人抢先重印《道藏》,于是积极响应。徐世昌支持此事,并以个人入股方式出资襄助。影印过程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正式发售后,150部《道藏》在三年时间内即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7)
正(2016年7月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50周年。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出席今天纪念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良好祝愿。一个半世纪前,杨仁山居士联合佛教界有识之士发起刻印《净土四经》。这一今天看来普通的经典刻印行动,就如一缕希望的曙光,刺破民族危机与佛教衰颓的暗夜,标志着金陵刻经处的成立,揭开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序幕。金陵刻经处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策源  相似文献   

14.
净明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当时西山(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净明忠孝全书》,收于道藏太平部。  相似文献   

15.
《真诰》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的一部独具历史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也是一部集中反映上清经派教义、史迹以及人物诸方面的重要经典。惜乎此书长期未得到我国学术界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钟来因先生特撰写《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文汇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率先打破了《真诰》文献的研究的沉寂。钟来因先生著的《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与介绍《真诰》的学术专著,是《道藏》研究中值  相似文献   

16.
斑驳五彩的《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述、符箓、科仪、法术和文献(包括山志、纪传、图谱等)的总汇。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所以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就整体而言,《道藏》所包蕴与代表的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第一义。由于道教的根源及其产生有复杂的因素和成份,再由于《道藏》收录的范围基于道教的特殊性质而扩大了领域,因此《道藏》群籍中呈现了斑驳五彩的景观,许许多多学科的古典文献竟然只是在《道藏》中才有所保存。所以《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就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万历年间神宗曾颁赐茅山乾元观一部《道藏》,明末任衡文任职南京学院,偶游茅山,见到这部《道藏》,遂手抄一部运至山东博山老家收藏.清顺治年间,全真道士李常明将该残缺过半的抄本《道藏》购至山东即墨马山道观中收藏.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真道士鲁太璞、蒋清山对该《藏》加以修补与编目.清雍正十年(1732),李寅宾重编该《藏》目录,且立志补齐这部残《藏》.  相似文献   

19.
范敏 《法音》2001,(4):38-40
(一)  佛法东渐以来,四川是禅宗最兴盛的地区之一,素有“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不可不知蜀”之誉。巴蜀佛教人才辈出,法宝文物蕴积甚富。《洪武南藏》即是一颗尘封600余年的法宝明珠。  《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偃武修文”,于洪武五年(1372)诏集季潭宗泐等名僧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蒋山寺点校开刻,历时27年刻成。全藏收经1600余部,共7000余卷,分作678函,是宋以后历朝官刻的七部大藏经之一。明朝共刻印了三部大藏经,即《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其中永乐二藏流传较广,…  相似文献   

20.
道藏     
道教经笈的总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造作和类经笈。两晋以后,陆续编纂经目;汇集成“藏”,则在唐玄宗开元(713—741)中。全藏刊印,则为宋徽宗政和(1111—1117)中编纂的《万寿道藏》。后来金、元各藏,都以此为蓝本。现存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所集经书,按其渊源和传授不同,分“三洞”、“四辅”、“十二类”编排。内容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入部分诸子百家著作,包含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为研究我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思想以及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