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风》1997,(7)
香港和内地教会 增进沟通了解 近年来,香港教会和内地教会的关系在基本法“三互”(互不隶属、互不干涉、互相尊重)原则下不断发展。香港教会各教派、神学院校、出版机构等近年都有代表团访问内地,而内地的一些省市教会也组团访问过香港。通过访问活动,增进了沟通和了解。尤其是香港的教牧同工在参观教会的同时,也有机会了解了内地经济建设的成就,对祖国人民在物质文  相似文献   

2.
《天风》2004,(10)
香港基督教界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给予积极评价 从8月6日至10日在港展出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市民及基督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反响。多名香港基督教界人士表示,圣经事工展不仅是内地与香港教会的盛事,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说,圣经事工展使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在展览筹备时,两地同工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展览更让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了解到内地圣经事工的发展--海外有些人认为内地圣经很少,受到很多限制,有的甚至怀疑内地圣经不是全本。事实上近十年来,内地每年的圣经印刷量高达250万本之多。此次展览不仅消除了上述疑问,也表明中央政府和内地教会对圣经事工的重视和支持。他表示,圣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7,(8)
<正>傅先伟长老接待香港肇督教爱华会访问团(本刊讯史美莺供稿)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于2017年7月3日,在本会接待香港基督教爱华会访问团一行6人。访问团表示,愿与内地教会加强合作,借助香港教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经验,积极协助内地教会推动社会服务事工。基督教全国两会举行规章修订座谈会(本刊讯杜鹏供稿)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7年7月11日,在本会三楼会议室举行《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修订座谈会,驻会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工参加会议,就下一步规章修订的调研工作展开内部座谈,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的任务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4,(4):56-56
爱德基金会组团访问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应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邀请,爱德基金会秘书长丘仲辉率团一行6人于2004年2月11-16日访问了香港,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以爱德基金会董事的身份参加。访问期间,访问团出席了由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办的“社会服务及扶贫工作分享会”。曹会长就香港和内地双方的社会服务理念等方面作了交流,她说:现阶段我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与教会社会服务密切有关,信徒的灵性生活长进应该与爱的服务和行动结合起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6,(19)
香港基督教领袖赴京访内地教会及宗教局应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邀请,香港基督教各宗派和堂会重要领袖8月14日组团到北京及甘肃等地,与中国政府和教会进行为期7天的交流活动。代表团由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前主席庞建新为团长、现任主席钟嘉乐及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席苏以葆作副团长率领。他们访问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6.
陈小鲁 《天风》2005,(7):44-45
以中国基督徒作词、作曲或用中国民间曲调加以改编具有民族风格的赞美诗问世,是基督教赞美诗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国伦敦福音会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成为第一个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随后新教的各国教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纷至沓来。他们带来各自编译的赞美诗,以供本教派在中国内地的教会使用。至清末民初,新教及其他教派编辑刊行的赞美诗集已不下百余种。  相似文献   

7.
香港基督教会 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香港基督教现有堂会1200所,信徒在册人数381,200人,占全港人口6.29%。香港教会历来强调传道与服务的配合,在教育、社会福利事业上有显著的参与和贡献。目前教会中学和小学约占全港学校的20%,教会的服务机构约占全港服务机构的50%。超过一半的堂会均开设阅览室、幼稚园及医疗、辅导等服务。80年代以来教会更加关注服侍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开展多  相似文献   

8.
朝拜圣婴     
为了深入研究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加强内地与香港宗教界、学术界的交流,中国人民大学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于2005年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香 山卧佛山庄举办“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 影响”高级论坛。出席这次论坛的人员来自内地和香港 宗教界、学术界及政界33人参与研讨。香港共有13人, 其中天主教有5人,基督教4人,学术界有4人;内地共有 20人参与,其中天主教3人,基督教4人,学术界5人,其 余是政界人员。此次论坛共发表论文25篇。  相似文献   

9.
国祥 《天风》2023,(7):28-30
<正>应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和基督教澳门宣道堂的邀请,基督教全国两会代表团一行24人(包括内地学者5人)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吴巍牧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5月17日至24日赴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教会进行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0.
《天风》1998,(10)
血浓于水 同胞情深 香港教会踊跃捐输赈灾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为援助内地抗洪救灾,于8月12日将港币50万元,送交香港红十字会代为施赈。联会现正发动募捐运动,呼吁全港教会踊跃支持。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目前正以“教会行动”的名义,进行一项动用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4,(3):41-41
为了增加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的主内交往,如实反映中国基督教两会在印发圣经方面的事工以及中国信徒对圣经的热爱见证,中国基督教两会拟在今年七月下旬在香港举办“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览会”。现特向全国教会及信徒征集与圣经有关的展品,望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勒 《天风》2007,(2):38-39
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为“基督教”。其中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信仰人数和地域分布情况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我国通常所说的基督教是指基督教新教。古人有一句话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可见,历史的作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基督徒,从外在的角度,我们有责任了解教会的历史,了解我们所信仰的宗教从古至今是如何兴起和发展过来的,从而抵抗偶像膜拜的诱惑;从内在的角度,我们也有责任了解教会的历史,了解我们信仰的本质,从而避免信仰上的误区,并且从内心之中进一步坚固我们的信仰。基督教有着漫长和不寻常的历史,《天风》将为弟兄姊妹分享其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愿我们主内的同工、同道们能够通过对基督教会历史的了解,更好地体会我们的信仰。更好地信靠我们的上帝。因为,他的的确确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并且永远与我们同在的耶和华神。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4,(9):23-23
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主教、尊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今天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香港各教会团体、教会领袖的大力支持下筹办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这里开幕了。这是内地教会第一次在香港举办展览会,是中国教会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谨代表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感谢香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04,(4)
为了增进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的主内交往,如实反映中国基督教两会在印发圣经方面的事工,并见证中国信徒对圣经的热爱,中国基督教两会将于今年七月下旬在香港举办“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工展”。为了配合此次展览,现特向各地征集展会会标图案设计,征集要求如下: 1、要符合我们的主题; 2、要有中国教会特色; 3、要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东正教历史钩沉高崖东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三大主要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一。东正教于1054年与罗马基督教公开分裂,而单独建立教会,自选教会最高首脑(牧首)及教会机构各级神职人员,在世界上有8个牧首区,9个独立教会,教徒约一亿,在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基督教会是由基督教15个教派的华人教会共同组成的全国性的合一教会组织,广东协会是其中成立最早、最有影响的一个教会。它成立于1926年,其前身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成立于1919年。广东协会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尤以抗战时期所受的损失为重。协会目的在于使教会摆脱外国传教差会的控制,从而建立和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本色化的合一教会。它的成立和发展,不仅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趋势的体现,也是基督教会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民族主义思想和运动的结果。把它作为20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的代表,考察其演变历程,可以为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提供一个具体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活动的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所属的三大教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修会或差会(简称新教)。它们在华购置地产的法律依据是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及协议。各教派购置地产的规模和数量相差悬殊,方式、用途迥然各异,因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19.
路平 《天风》1994,(12)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庆祝成立40周年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创立至今已届40周年。该会于11月18日假座信义会真理堂举行感恩礼拜,各会员教会及机构的同工、同道到会共颂主恩。在近数月内该会曾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在11月初举行“90年代香港教会使命中期咨询会议”、“尼希米工程”等活动,都获得香港教会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协进会负责人表示该会面对第二  相似文献   

20.
岳清华 《天风》2007,(13):34-35
在历史上,中国基督教是从西方传来的,这样教派问题也一同被带到我国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9年,西方各国传教士先后把70多种的教派留给了中国教会,有的教派还在中国成立了教派组织。旧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教会当时作为“洋教”的存在,宗派林立、分门别户、互相攻击,成为旧中国基督教会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危害、阻碍中国教会健康发展。虽然过去也有不少基督徒教会领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在三自爱国基础上实行联合礼拜,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联合礼拜以来,遵循求同存异,彼此尊重的原则,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