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初期缺乏有力的环境和基础,无法成系统的发展.当时主要是由太虚大师两次的到访而开始播下善的因缘,之后又有法舫法师、慈航法师、演培法师等人的短暂停留,为人间佛教在马来亚的传播与发展做出极具意义的贡献.人间佛教在马来西亚有系统的传扬与发展,是竺摩法师南渡槟城,并定居于此后才正式开启的.经过竺摩法师与其他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终于形成马来西亚佛教发展的主要主导思想之一.当今马来西亚人间佛教的发展,虽说主要受到台湾的影响,但太虚大师及其学生们的贡献,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3.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9)
<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又称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简称"世佛联")成立已有65年,第27届"世佛联"2014年来到中国陕西省宝鸡市举行,真是可喜可贺!追溯"世佛联"成立的因缘,不能不提到"世佛联"的首倡者太虚大师及其高足法舫法师。本文试就"世佛联"成立以及法舫法师对创建"世佛联"的贡献展开论述。一、太虚大师首倡建立"世佛联"并派遣法舫法师出国参与创建(一)太虚大师与法舫法师对创建世界性佛教组织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略论“人间佛教”(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人间佛教”(二)陈星桥(三)太虚、印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简介如前所述,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对“人间佛教”的形成与发展贡献至巨,极具代表性,因此实有专门介绍的必要。1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太虚大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其思想...  相似文献   

7.
太虚法师(1889~1947)是中国近现代绋教界的泰斗,新佛教运动的大师.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及其业绩,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察,而"关于僧众寺院制度在理论上和事实上的改进为最重要".1922年武昌佛  相似文献   

8.
徐新民 《法音》2022,(9):12-18
<正>一、关于佚文《致昱山》释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是近代倡导“人间佛教”的先驱。太虚《致昱山》一文发表于《天荒》杂志1917年第1期(上海图书馆藏),系太虚大师普陀闭关两月后写给法兄昱山的信。此信未被收入印顺法师编《太虚大师全书》,黄夏年编《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民国佛教文献续编》《民国佛教文献补编》及其他太虚大师著作文集中,故可认定是太虚佚文。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太虚大师是我国近现代佛教改革的倡导者。面对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内外交困的危机,太虚大师在佛教菩萨  相似文献   

10.
在海峡两岸佛教界,赵朴老与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最为接近。他们都不是太虚大师的亲传弟子,但都直接继承了太虚的人间佛教理论。他们都以真常唯心论作为人间佛教理念的思想基础,这点与印顺法师不同。他们都有思想、有实践,使人间佛教的光辉实实在在地照耀着海峡两岸。继承前人大业,解答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推进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发展,是后人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1.
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围绕《印度之佛教》争论的具体问题集中在印度佛教史的分期、人间佛教等方面,与王恩洋先生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对"空、有两宗何为了义"的不同看法。这场争论集中反映出争论各方对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态度和看法,影响了之后人间佛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晓岚  随照 《法音》2014,(10)
正本刊讯9月20日,第三届中国弥勒文化暨太虚大师思想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浙江奉化举行。奉化市委副书记卓厚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海国、副市长何黎斌、市政协副主席俞伦,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怡藏法师,台湾佛光大学校长杨朝祥,浙江大学董平教授等,来自海峡两岸及美、韩、马来西亚等国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宗教界人士围绕"雪窦名山"、太虚大师及其人间佛教思想、雪窦山与  相似文献   

13.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2)
正清末民初以来,在杨仁山、寄禅、圆瑛、太虚、弘一、虚云、谛闲、欧阳竟无、印顺、赵朴初等高僧大德的努力下,衰微到极的中国汉传佛教展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佛教文化传统中的积弊,一方面重新确立中国佛教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试图发扬中国佛教精神来救治西方文明泛滥所造成的世界性灾难。他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划时代理念,成为两岸三地佛教在不同阶段实现现代转型的一面旗帜,影响持续至今。本期邓莉雅著《从判教看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一文,以"判教"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产生的因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真常唯心佛学思想刍议胡晓光中国佛学的基本原理就是真常唯心论。太虚大师判别大乘佛教为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识宗,三法界圆觉宗。在太虚大师的判教前提下,印顺法师又提出大乘佛学有三论,一性空唯名论,二虚妄唯识论,三真常唯心论。两位大师的判别划分是...  相似文献   

16.
骆海飞 《法音》2021,(8):62-67
月西法师(1915-199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早年就读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受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理念的影响。人生佛教以人生为起点,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1])月西法师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年代,因应潮流的起伏变迁,承接古圣先贤的思想,探求佛教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他不一样的佛教人生。  相似文献   

17.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18.
正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佛教是文化”的反思》一文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推荐刊发,此处一并发表圣辉法师撰写的评论文章。清末民初,佛教处于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危机之中,幸而内有寄禅法师、杨仁山居士、太虚法师、虚云禅师、印光大师、谛闲大师、弘一律师、欧阳竟无等高僧大德,振衰除弊,变革图存,外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  相似文献   

20.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