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12)
<正>本刊讯由本焕学院、南海佛学院、深圳市佛教协会、深圳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于11月26日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尼泊尔、缅甸、蒙古、美国和加拿大等十个国家的高僧大德及友好人士出席。圆桌会以"构建命运共同体、迈向南海新时代"为主题,凝聚各方共识,守护南海和平。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在致辞时表示,南海圆桌会为南海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首次设置教育分论坛和青年分论坛,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的青年代表、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青年代表,围绕宗教教育发展、发挥宗教青年人才作用等主题进行研讨。以青年人的思维和视角,为提升中国宗教文明贡献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祈福行愿。  相似文献   

3.
<正>10月18-19日,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来自泰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柬埔寨、尼泊尔、日本、美国、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及政商学界人士共300多位嘉宾,围绕"互学互鉴、共享发展"主题展开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参加了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值佛门泰斗本焕长老诞辰111周年之际,我们共同举办第二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暨万众祈福大典,共祝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佛经《巴利藏·相应部》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佛陀告诉我们,世界不同地区的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1,(1):45-45
本刊讯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华文化促进会支持下,由深圳市佛教协会、深圳弘法寺主办,由南海佛学院和本焕学院承办的2020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青年分论坛在深圳开幕,这是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连续第二年举办青年分论坛。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深圳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按照党中央、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改革开放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秉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理念,以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为载体,倾心打造民间外交平台,持续开展宗教文化交流,致力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传播中国宗教好声音,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7.
朱平 《伦理学研究》2017,(4):132-134
2017年5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伦理学会联合主办,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以及共享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德责任”学术研讨会暨湘苏粤鲁伦理学年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来自湖南省、江苏省、广东省及山东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此次大会.与会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涵、人类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建构共同体的主要伦理问题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5月26-27日,由湖南、江苏、广东和山东四省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由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共享思想研究中心承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德责任"学术研讨会暨湘苏粤鲁伦理学年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来自四省的140余位伦理学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5,(6):59-60
第二届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5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来自中国及印尼、文莱、新加坡、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东帝汶等11个东南亚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发表了题为《宗教对话与海上丝路》的讲话,他表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人类社会日益成为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4月15日,来自全国二十多家高校及学术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参加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子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中国孟子研究院、黄河科技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同时,黄河科技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会议以"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华文化的本源与发展、"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华家文化的传承发展"等多个论域展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6)
<正>本刊讯第二届中国—东南亚民间高端对话会5月31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来自中国及印尼、文莱、新加坡、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东帝汶等11个东南亚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发表了题为《宗教对话与海上丝路》的讲话,他表示,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下,人类社会日益成为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如果说世界各国的和平、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8,(3)
正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17年,在中国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更是提出了"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当代的互联网恰如佛教中"珠珠辉映"的因陀罗网,无远弗届、事无巨细地把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看似虚拟的网络空间已然自成一体,直接关联着现实世界,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风气氛围、发展态势也直接关联着宗教界的和谐稳定、宗教工作的进步创新。涉及宗  相似文献   

14.
代耀 《法音》2023,(12):61-61
本刊讯2023年12月2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佛教协会协办、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承办的2023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交流会以“点亮心灯·命运与共”为主题,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及斯里兰卡七国的佛教界代表和嘉宾代表等100余人,围绕“南传佛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澜湄流域佛教如何在教育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与交流巴利三藏经典翻译整理及数据化建设”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佛教在澜湄流域国家间的纽带作用,助力流域各国间的人文合作和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福建省民宗厅"闽民宗(2017)72号"文件,"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被福建省民政厅正式批准为全国首家由政府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佛教心理学专业研究传播机构。2017年11月22日上午,福建省东方佛教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古田极乐寺内圆满举行。来自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建省民宗厅、宁德市市委统战部、宁德市民宗局、古田县政协、古田县县委宣传部和统战部、古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6日下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的"澜湄六国佛教领袖对话"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举办。本场分论坛以"法乳同源·和合共生——汇聚佛教智慧与愿力的黄金纽带"为主题,旨在坚固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澜湄流域稳定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分论坛邀请了缅甸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委员班德塔长老,老挝副僧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9,(10)
正2019年10月12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佛教界、学术界近四百名代表相聚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中美加佛教论坛。我们围绕"佛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与担当""觉悟在人间:禅的精神与实践脉络""佛教的弘扬、传播与发展"三方面深入研讨,交流思想、表达关切、凝聚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人类命运共生共荣,休戚攸关,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我们居住在同一个地球,多种文明、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融汇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们联结成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5)
<正>为纪念佛陀诞辰,传承佛教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国佛教界交流团结,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佛教协会于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在佛牙舍利供奉地——北京灵光寺举办盛大的佛诞节庆祝活动。来自全国三大语系佛教界人士,柬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五国驻华大使,泰国、越南驻华使馆代表,以及佛教信众千余人,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7)
<正>2017年6月17日至18日,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国佛教界、学术界150名代表相聚多伦多,隆重举行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两天来,我们围绕"圆融中道,持久和平"的主题,从"菩萨信仰与人间生活""菩萨精神与世界和平""佛教文明与文明对话"三方面深入研讨,交流思想、表达关切、凝聚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多伦多,意即会聚之地。多种文明、多元文化、多元宗教会聚成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信仰的人们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世界多极化、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道家文化及民间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