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巨大变革,佛教也在深刻的历史变革中经历了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9)
<正>尊敬的学诚会长,尊敬的毛光烈副主任、楼宇烈教授,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今天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齐聚奉化雪窦资圣寺,缅怀近代佛教高僧太虚法师,追寻中国佛教现代化的进程,探讨"人间佛教"思想,可谓因缘殊胜,意义深远。我谨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出席纪念活动的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近代中国经历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佛教是文化”的反思》一文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推荐刊发,此处一并发表圣辉法师撰写的评论文章。清末民初,佛教处于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危机之中,幸而内有寄禅法师、杨仁山居士、太虚法师、虚云禅师、印光大师、谛闲大师、弘一律师、欧阳竟无等高僧大德,振衰除弊,变革图存,外有康有为、谭嗣同、梁启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5.
正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0月3日至4日,纪念圆瑛法师圆寂50周年暨现代中国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千年古寺龙华寺隆重举行。来自佛教界的高僧大德、诸山长老及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10月6日至8日,正是湘江沅水两岸丹桂呈祥、稻浪飘香时。禅宗与中国佛教文化——首届南岳千年佛教论坛在“天下南岳、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举行。方立天、叶小文、圣辉等学界、政界、宗教界人士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圆瑛法师生于1878年,是临济宗第四十代传人。1929年,圆瑛法师与太虚法师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佛教团体——中国佛教会,并被推为会长。…  相似文献   

7.
正演培法师继承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思想和人间佛教的发展理念,在汉传佛教的海外弘传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并曾亲近宝静、大醒、太虚、印顺等当代高僧。演培法师深受太虚大师倚重,25岁时即被任命筹办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后  相似文献   

8.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2)
正清末民初以来,在杨仁山、寄禅、圆瑛、太虚、弘一、虚云、谛闲、欧阳竟无、印顺、赵朴初等高僧大德的努力下,衰微到极的中国汉传佛教展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佛教文化传统中的积弊,一方面重新确立中国佛教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试图发扬中国佛教精神来救治西方文明泛滥所造成的世界性灾难。他提出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划时代理念,成为两岸三地佛教在不同阶段实现现代转型的一面旗帜,影响持续至今。本期邓莉雅著《从判教看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一文,以"判教"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思想产生的因缘、  相似文献   

10.
太虚法师是应时而生的引领中国佛教走向新生的杰出高僧,他秉持佛陀本怀,践行佛教菩萨道精神,以实现佛教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为目标,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佛教的思想。这些思想和主张构成了太虚法师所倡导的“人生佛教”的丰富内涵,开启了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遗产,也汇聚成中国佛教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佛教在我国西南佛教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近现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上,重庆佛教界始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抗战时期在太虚大师等一代高僧大德的感召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1日上午,首届东方山药师信仰高峰论坛暨东方山药师文化中心(慈光精舍)落成开光庆典在湖北省黄石市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正慈法师、宗性法师,副秘书长印乐法师、身振法师,国家宗教事务局一司副司长李寒颖,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以及来自全国多地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及佛教四众弟子数千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太虚科学技术观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高僧太虚大师(1889——1947),是近代中国佛教改革运动的主帅。其揭橥的“人生佛教”的思想,使中国近代佛教,在保持基本教义的前提下,能顺应时代精神,在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巨大转变的情况下,不但仍然能“续佛慧命”,且能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7,(9)
<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9)
正本刊讯9月3日上午9时,"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明旸禅师纪念馆开馆、福建省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一代高僧·明旸禅师》纪录片首映典礼仪式于福州三坊七巷的明旸禅师纪念馆顺序进行,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共同见证。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明旸禅师纪念馆馆长本性法师首先致辞,他  相似文献   

17.
寂慧 《法音》2009,(7):45-48
近代影响佛教发展的大德有很多,但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虚云和尚与太虚大师。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为佛教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虚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5日,中国佛教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寺隆重举行本如法师升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永信法师、演觉法师、增勤法师、普法法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教使团团长法宝法师,台湾十方禅林方丈首愚法师、灵鹫山方丈心道法师等来自全国各地、海内外的佛教界高僧大德、各界嘉宾和省市区有关领导及四众弟子云集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12)
<正>(2017年11月25日)两千年的中国佛教历史,走出的是一条佛教中国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创新之路。而这条路上的引路人,佛教中国化的精神航标,便是历代的高僧大德。道安、慧远、智顗、玄奘、道宣、惠能、百丈怀海、马祖道一、莲池、蕅益诸大师,以至近代的虚云、印光、弘一、圆瑛、太虚等大师,他们的生命犹如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引擎和心灵风帆,推动着  相似文献   

20.
正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佛教的学术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历代高僧大德促进佛教中国化(或者说本土化)的智慧和创造获得了充分的彰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又逐渐突显出来,如,高僧大德们促成佛教中国化的方便善巧有没有经典方面的依据?鸠摩罗什等译经大师对佛教经典的翻译是不是准确?中国各宗祖师大德们对佛教核心观念的理解有没有偏差?中国佛教界特别重视的如来藏思想是不是纯正的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