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四川遂宁市射洪县城西北四十华里金华镇境内,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金华山道观。道观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更有精心雕刻点缀的180米长石雕巨龙,形象逼真,跃然欲飞。将一座原来不高的山体,装点的更加雄伟壮观。据《射洪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汉代此地名为“烟墩岭”,东晋时有道士陈勋来此结茅为菴,修仙学道。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该山建筑即名“金华山观”。《射洪县志》说:“其山贵重而华美,故观名金华”。唐代此观更名为“九华观”,观中有唐明皇所铸老君像。宋代英宗治平二年(1066年)赐名“玉京观”。元延祐元年(1314年)道士陈若海曾重修金华山道观。  相似文献   

2.
四川洪射县金华山道观落实宗教政策的遗留问题10多年未解决。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今年年初县委把此事列入议事日程,于2001年3月得到圆满的解决。金华山道观历史遗留问题圆满解决@刘功素  相似文献   

3.
西华山位于宁夏海原西部 ,与甘肃境内的屈吴山对峙。山之东麓 ,人烟辐辏 ,阡陌纵横 ,古西安州城池危耸 ,宛然如故。山之主峰天都山 ,其形峻峭有插天之势。古时树木蓊郁、云清气爽 ,西夏王元昊构夏宫于此 ,亭台楼阁 ,隐现云巅 ,如仙境一般。这大概是山名之由来。元昊的仙山琼阁后来湮没于成吉思汗的战火之中 ,再后来当地善信怀爱道之心 ,于瓦砾中建起道观一座 ,与山同名 ,叫天都山道观。从此数起数落 ,在“文革”期间又受到冲击 ,道士被迫还俗 ,天都山又归寂静。天都山道观的最近复兴 ,与一位仙长的辛勤努力断不可分 ,这就是为人敬仰的道观住…  相似文献   

4.
黄龙观位于广东四大名山之首的罗浮山,始创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自1993年重建以来,渐成岭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一大道观。一罗浮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山。相传上古之时,本地仅有一座罗山,后有另一山从东海漂浮而来,二山合而为一,故名罗浮山。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均在此罗浮山上,可见其仙缘深厚。  相似文献   

5.
五月十五日清晨,我们结束了在射洪县金华山道观的调查,立即乘车前往蓬溪县高峰山道观参访。车行驶在山岭陡坡的路上,使过去少有冒险经历的我、时有一种惊险之感。四川的风景本来就美不胜收,隔窗远眺五月的川北,更觉“江山如画”,真是融奇特、秀丽、典雅为一体。山下的田野里,金黄与青绿相间,农村已进入了麦收季节,那青绿色的田间,是麦子收割后插上的秧苗……。我们到达高峰山的时间,是上午十时前后,半山腰正遇到欢声笑语收割小麦的高峰山道众。现在的高峰山道士仍然保持着道教  相似文献   

6.
正【出】出路是在翻越一座座山后找到的"出",由两个"山"组成,意指出路是在突破了一座又一座山的重重阻碍后,而找到的。愚公移山,就是因为有太行、王屋两座山挡在门前,愚公才带领祖祖辈辈挖山不止,而最终找到了一条出路。出路,就是你跨越了千山万水,战胜了千难万险。【明】日月相互映衬,会更加明亮  相似文献   

7.
正江西自古就有道医同源的传统,如汉末三国时董奉"杏林春暖"的佳话,魏晋时许逊"悬壶济世"的美谈。而萍乡天符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着深厚道医传统的道观。江西自古就有道医同源的传统,如汉末三国时董奉"杏林春暖"的佳话,魏晋时许逊"悬壶济世"的美谈。而萍乡天符宫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有着深厚道医传统的道观。在萍乡地方志书中有两段文字记载了天符宫的历史:一段是《萍乡县志》  相似文献   

8.
正一、道观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1.道观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导向。做好当代道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道教文化。2.道观文化建设,要继承优秀传统。道观文化建设,要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道观是传统道教文化的载体,"返本开新"是道观文化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趋势。道教传统文化是道教的根基和灵魂,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凌云山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内 ,面积约 2 0平方公里 ,海拔为562 3米 ,距市区仅 1 0余公里。她以其灵、奇、秀而闻名遐迩。据《南充县志》记载 ,凌云山为蜀中名山之一。这里松柏万亩 ,苍翠葱茏 ;鸟语花香 ,争奇斗艳 ;奇石异峰 ,姿态万千 ;道观佛寺 ,古朴典雅。凌云山主峰之巅 ,便是一座距今已有 1 80 0余年历史的凌云山道观。老君殿、三清殿、真武殿等殿堂 ,依山势而建 ,宏伟壮观 ,殿内神像神圣庄严。这里自东汉张陵创教之后 ,便成为道教胜地 ,香火绵延不绝。相传值老君圣诞之期“二三日内 ,每夜山下有圣灯数万朝拜 ,远近士女纷集礼神 ,极盛…  相似文献   

10.
刘晓 《中国道教》2002,(3):58-59
河南方城缺口北有一座群山环抱 ,地势险要 ,风景秀丽 ,怪石林立 ,树林茂密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道家升仙处———北武当山 ,俗称小顶山。与湖北武当山 (六顶山 )相对而言的小顶山是方城山主峰 ,因盛产中国黄石名砚又名黄石山 ,小顶山道观就依山而建。北武当山道观 ,现有二庵 ,三景 ,九宫十三殿。著名的张良三拾履之处遇仙桥和各种剧种所演绎的民间故事《桃花庵》就发生此山中。唐代名状元张九岑其父张才墓距桃花庵百余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道教文化融为一体 ,山之西麓大关口即为中国最早的第一道古长城———楚长城所在地。《汉书·地理志…  相似文献   

11.
正丹河从山脚下流过,宛如银色的飘带缠绕着珏山,呈现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仅如此,珏山还是一处仙家宝地,自古就有"南武当、北珏山"之美誉。珏山在东汉时就被辟为道场,兴盛于唐宋时期,是北方的一座道教名山。珏山又名角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3公里处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素以险峻、雄奇驰名,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珏山还有"中  相似文献   

12.
葛玄来到江西铅山县云游 ,登上高高的云岗山 (今为葛仙山玉虚观 )修道 ,并仙举于该山。此后 ,铅山道教年益昌盛兴隆。据明万历《铅书》记载“铅山邑小 ,而道集之大” ,至明时已有道观 17座 ,名胜仙迹荟萃 ,文人高道云集 ,遂得延传灵宝道教宗派源流 ,这无不与灵宝派祖师葛玄有关。至今铅山仍有道观 9座 ,坐落在县内风景秀丽的深山幽谷之中 ,教务兴旺 ,并形成为灵宝经系有地方特色的斋醮科仪、宫观庙会的道教活动。葛玄 (16 4— 2 44) ,字孝先 ,祖籍山东琅琊(今临沂 ) ,其高祖葛卢曾佐刘秀建立东汉 ,任骠骑将军 ,封下邳侯 ,后葛卢将封爵让与弟…  相似文献   

13.
武当复真观大殿1412年敕建,又名太子坡,是武当山保存最为完整的道观。道观大殿内供奉的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塑像,是迄今为止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塑像。武当山复真观塑像的整体布局,体现着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涵,整个塑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给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14.
会讯     
一、黎遇航会长参访三省七座重点宫观中国道协黎遇航会长率领一个四人小组于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五月三十日参访了陕西、四川和湖北三省七个全国重点道观,并对落实宗教政策的情况作了调查。去年黎会长参加全国政协宗教组落实宗教政策调查组曾到过这三个省,并和省、地、县有关领导商、定了道观移交“纪要”,对照“纪要”,各地在政策落实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尤以四川成都青羊宫和灌县青城山的情况比较好,观景整洁清幽,气象庄严肃穆。武汉长春观虽地处闹市,庙门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4,(7)
正一座山,因一道圣旨而名扬天下,一座山,因高僧辈出而千古流传,一座山,因一尊大佛而道场重兴。此山乃位于宁波奉化市溪口镇的雪窦山,海拔1081米,享有"秀甲东南"之美誉。山上资圣禅寺则是历史悠久的佛教丛林,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中兴于现代。千余年来,资圣禅寺几经变迁,五毁五兴,亦有"大慈弥勒菩萨应迹道场"之称。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竹天水市清水县与北道区交界处,一个以《西游记》中万子山而得名的花石岩道观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住持、省道协理事范高德道长。范道长陕西宝鸡人,十三岁时,因家境贫寒,于花石岩道观出家入道,他肯干好学,对道教信仰也很虔诚。“文革”中被迫离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光辉的照耀下,由有关部门领导的帮助,范道长于1983年4月带着多年的积蓄又回到了花石岩道观。五年来,他凭着勤劳的双于,艰苦朴素的精神,绿化了光秃秃的花石崖,修复了庙宇,并利用自己从道所学的针灸、按摩、花草栽培等特长为人治病施药。  相似文献   

17.
正元和观为武当山进玄岳门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距武当山镇约10公里,旧时这里是武当山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地方。元和观的存在及其运行,为研究古代道士惩戒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武当山元和观武当山自古便为道教名山,相传历代多有名士如阴长生、谢允、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隐居、修道者更是络绎不绝。宋《太平御览》引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1  相似文献   

18.
江至霖老道长,现为四川青城山常道观著名高功,也是四川全真道观中一位颇有影响的道教音乐传人,他在道教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对全真道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都有一定的贡献,深得研究道教和道教音乐的专家、学者的好评。江至霖对全真道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他在“唱、念、做、打、写”五个方面都很出色。尽管他已是八十一岁高龄,但他的功夫仍不减当年。四川青城山以及成都青羊宫的许多  相似文献   

19.
“悠悠川西行,浓浓神仙意”,带着对道教发源地的景仰和崇拜之情,金秋十月,我前往大邑鹤鸣山参访。鹤鸣山,又叫鹄鸣山。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悦来镇境内,海拔一千多米,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形似鹤或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闻名。东汉顺帝汉安年间(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在此创立正一盟威之道,民间称五斗米道,尊称天师道,由此道教正式诞生。行至山中,只见山间道观星星点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它显得古老而又年青,说其古老,宫观在汉代已有,“文革”中毁于一旦;称其年青,全部道观均为近十年内重建…  相似文献   

20.
哲学按其本义表现为对智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探求。在中国哲学中,智慧之思具体展开于性与天道的追问。对性与天道追问内在于中国哲学的不同学派、不同人物之中。从哲学层面看,用"以道观之"来扬弃"以技观之"、"以器观之",既在普遍维度上表现了哲学不同于对世界的知识性的理解这一特点,又体现出了中国哲学的独特品格。中国的现代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历史的联系,现代中国哲学既从新的层面上回到了智慧,又以新的形态延续了智慧的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