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珊 《中国宗教》2017,(8):64-65
一寒山是唐代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僧人。他族姓不详,生活年代也无法确定,相传隐居在浙江天台始丰县寒岩幽窟中,所以世人称之为“寒山”。据《祖堂集》《宋高僧传》等记载,沩山灵祐禅师曾在天台山会见寒山;另据《古尊宿语录》记载,赵州从谂禅师也曾与寒山相互问答。寒山在当时名声满播于江浙僧界。  相似文献   

2.
伏牛山自在禅师系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709-788)法嗣,也是河南佛教圣地伏牛山的实际开创者,亦是将洪州禅法自南方传入京洛的重要人物,然而传世文献对其记载并不多。最早收录伏牛自在禅师的资料是编于南唐时的《祖堂集》,可惜记载不详;《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鉴诫录》及《云岩寺记》碑文,对伏牛自在禅师也略有提及。通过以上文献大体可勾勒出自在禅师的生平事迹及禅法。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白话诗人寒山不仅在中国影响较大 ,在东亚诸国也颇有影响。本文主要从韩国禅家灯录、禅师与文人的诗歌创作等方面 ,探讨了寒山诗在韩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代天如惟则禅师,是中峰明本法嗣弟子之一、临济宗虎丘绍隆下祖先系中的名僧之一,曾显赫一时,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官员联系颇多,也得到了当朝的青睐,被赐予"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尊号及金襕法衣。通过相关史传资料和《天如惟则禅师语录》,考辨天如惟则禅师各个时期的行历事迹,并重点介绍惟则禅师的重要著述《楞严经会解》。  相似文献   

5.
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明末佛教之时,都以为憨山德清与雪浪洪恩的授业恩师"无极和尚",即为憨山所作《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中的无极明信禅师,却忽略了憨山亦尊称其师为"守愚大和尚"、"守愚先师"这一细节。清代弘方法师所作《贤首宗乘》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华严宗雪浪洪恩一系的法脉传承,其中明确记载憨山与雪浪之师为"第二十五世无极悟勤法师",守愚为其字。凭借这一新材料,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对憨山与雪浪之师"无极和尚"作以考辨。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对两种版本《古塔记》,从六方面证实《湘山志》所收的《古塔记》已非原本,不能作为认识全真禅师生平思想的依据。有关全真禅师最可靠资料是正德刻本《湘山事状全集》所存的《古塔记》等唐宋文献。在此基础上,厘清全真禅师一生5个重要阶段,考证总结他的著述和禅法特色。全真禅师弘法事业根植基层民众,其身后影响也在基层社会,这应是历代僧录对其缺乏记载的主要原因。唐宋时期的永州、全州处于国家文化边缘区,全真禅师生前弘法、身后垂化于此,对促进湘南桂北的族群和文化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寒山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确切身份,因为在正史中没有关于寒山的任何记载,而且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他也一直没有被正统文人所接受,直到清代所编的《全唐诗》和《四库全书》。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无名者”,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欧洲却引起了  相似文献   

8.
好事不如无     
如意 《佛教文化》2012,(6):104-104
“好事不如无”是很多禅宗祖师在启发弟子悟道时,经常说的一句禅语。如《五灯会元·赵州本传》记载: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的侍者文远,正在大殿中拜佛,被赵州禅师看到了,禅师用禅杖打了他一下.问道:“你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兴起的禅学热中,我也读了几本关于禅文化的书。其中,质朴自然、悟境深远的禅诗,大大吸引了我,遂一气读完了《寒山诗》这一诗集。现就寒山其人其事其诗作一探讨和赏析。 寒山其人 寒山,亦称寒山子。以三十五岁左右隐逸于浙江省天台始丰县西北七十里的寒岩幽窟之中,故名。《寒山诗》曰:  相似文献   

10.
智梁 《法音》2007,(7):6-7
本刊讯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回到江西永修县,视察他曾驻锡五十年的道场——云居山真如禅寺。云居山位于江西省永修县境内,真如寺座落在云居五老峰前。据南宋张大猷撰《云居开山缘起记》记载,云居山建寺始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道容禅师  相似文献   

11.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记载中的“云名山”,属鲁鱼亥豕,应为“...  相似文献   

12.
习细平 《法音》2012,(3):24-28
唐末以后的中国禅宗,慧能开创的南宗禅逐渐流布全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南宗禅的曹洞宗一脉,自曹山本寂之后,不仅宗风的弘扬上乏善可陈,而且法脉的承续上也不绝如缕。这种情况直到芙蓉道楷才有所改观,尤其是宏智正觉的出世,曹洞宗风于是大振。据《正觉宏智禅师塔铭》、《敕谥宏智禅师行业记》等记载,宏智正觉(1091-1157),隰州(今山西隰县)  相似文献   

13.
和泉 《佛教文化》2018,(3):30-35
诺那塔院坐落于江西庐山北高峰小天池,初名法海寺,因小天池池水终年不涸不溢,又名小天池寺。据《庐山志续志·山川分纪》记载,小天池寺于明神宗时由无染和尚始建,寺前有千佛崖杨岐洞,据说杨岐禅师曾居于此。  相似文献   

14.
玄赜禅师在早期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史籍里,却记载不详。对敦煌写本P.3294与S.2054号残卷的缀合,斠补出了比较完整的玄赜禅师传记及其禅学思想史料,从中可以窥见其生平事迹及其禅学思想的全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禅林僧宝传·文益传》有关文益在“漳州石山地藏院”参桂琛的记载不可靠的理由,并指出,在桂琛传法的年代,福州有数所保福院,试图以漳州有保福院来证明“石山地藏院”同在漳州是徒劳无益的。文章从探寻桂琛最初驻锡的“石山地藏院”在何处入手,以探讨文益参桂琛的地点,同时对《也谈文益禅师参桂琛的地点和年代》作回应,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文益禅师在闽参桂琛的年代、因由、地点与卓庵处考辨》一文中有关文益参桂琛的地点和年代的观点,特别是以佛教史籍、地方志记载和田野调查三重证据确定桂琛最初驻锡的“石山地藏院”在“闽城(福州)”。  相似文献   

16.
志勤禅师是晚唐禅宗名僧,佛教史籍对其生平的记载互有出入。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志勤的俗籍是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法号“源寂”;师承灵皊,开悟于湖南沩山,《联灯会要》、《五灯会元》将志勤禅师列入大安禅师法嗣之列以及有关志勤禅师的机缘语句方面的记载是后人篡改的。志勤禅师至迟于大中六年之前就返回闽中,咸通初年开创闽县灵云山,乾符元年开创仙茅院(属唐闽县与连江县地),乾符五年开创连江县东灵应院,志勤禅师住东灵应院达20年之久,约于光化年间(898~900年)外出云游,卒于外地。  相似文献   

17.
玄赜禅师在早期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续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佛教史籍里,却记载不详.对敦煌写本P.3294与S.2054号残卷的缀合,斟补出了比较完整的玄赜禅师传记及其禅学思想史料,从中可以窥见其生平事迹及其禅学思想的全豹.  相似文献   

18.
梦东禅师(1741-1811),又称彻悟禅师,净土宗第十二祖。早年参禅有悟,受粹如纯禅师印可,成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天隐圆修)七世的嗣法门人。曾率众参禅,大振宗风。后辍参,专修净土,主张莲宗,并创建红螺山资福寺净土道场,对清朝中叶净土宗的弘扬做出重大贡献,其净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梦东禅师的著述主要有两种:《梦东禅师遗集》与《念佛伽陀》。目前,关于《梦东禅师遗集》源流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从形成、流通、版本和署名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述,这对于深入研究梦东禅师的佛学思想具有基础性意义,对于研究清朝中叶以来净土宗发展史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衢州佛教历史悠久,约在三国时期传入,以南北朝和唐宋时代最为兴盛。历史上很多高僧在衢州潜心研究佛理,留下著述,例如唐代的大彻禅师、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天宁寺,完成禅宗论著《宗镜录》100卷)、明代传灯法师等。被收入《高僧传》《五灯会元》《传灯录》《明一统志》《两浙明贤外录》等史书的衢州高僧有21人。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  相似文献   

20.
且等     
正关于等,我最喜欢一个故事。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拾得禅师的回答多么精妙!是啊,耐心地等他几年,且看他的下场。《易经·系辞下》里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