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力衰竭长期以来大都这样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心缩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然而,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心力衰竭不仅是机械功能的衰竭,而且还有电生理功能的衰竭。前者可表现为收缩功能减退,舒张功能障碍和泵血功能下降;后者则包括起搏功能障碍,传导性能降低和兴奋能力减退。此外,心力衰竭还涉及心脏内分泌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相关功能的障碍与衰竭。这种关于心力衰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CPB)技术的运用,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是体外循环可造成患者心肺功能的损伤,这种表现对心肺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的影响尤为严重。超滤已经成为低体重和危重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患儿术后心肺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超滤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脏泵功能评价的再认识及方法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032200)李睿明,武有桢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雷朝霞本文就心脏泵功能的无创性评价作一理论基础及方法论方面的初步探讨。-、泵功能评价过程中了解心脏泵功能状态及其潜在能力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非稳态噪声对动物行为及心脏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采集的多用木工机床和冲击电钻发出的噪声对 5天、1 0天和 2 0天三个噪声干扰组的动物进行干扰 ,以研究非稳态噪声对动物行为及心脏组织自由基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 ,非稳态噪声可引起动物旷场反应中走格数减少 ,站立及洗脸次数增加 ,并可诱发心脏组织的自由基反应 ,导致心脏组织的损害。因此得出结论 :①非稳态噪声可以对动物行为产生影响 ,并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②非稳态噪声可以造成心脏组织的自由基损伤。这一现象提示自由基损伤是介导噪声对心脏功能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理因素与心脏衰老关系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 ,人口结构正逐步向老龄化发展 ,对人体衰老机制的探讨因而日益受到重视。心脏是生命的重要器官 ,是伴随增龄衰老表现突出的器官之一。近年来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换及心身医学的发展 ,心理因素与某些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已得到公认。心理因素对心脏衰老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心血管系统随着增龄也会发生衰老改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主动脉进行性扩张和延长 ,管壁僵硬度增加。这是由于管壁弹性组织减少 ,胶原数量增多造成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主动脉增宽 ,运动幅度下降。 (2 )左室…  相似文献   

6.
1 伦理问题伴随着技术的产生而产生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综合征 ,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逐渐恶化、功能衰竭所致。病情发展缓慢 ,不可逆转 ,预后差。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是从无知到有知、从无效到有效的过程。在半个世纪以前 ,人们已作了种种尝试和大量试验来治疗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给予诸如花生油、葡萄糖、奶酪等高热量无蛋白食品、控制蛋白摄入、利尿治疗 ;这些治疗办法对病情的发展并无直接的控制作用 ;在当时甚至应用过一些十分原始的方法 ,比如热疗、热浴、发汗、放血等疗法。所有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都以死亡告终。1913年美国人阿…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多维度主观体验,注意在疼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疼痛会干扰注意活动,反之,注意也能够重塑疼痛体验。不仅如此,慢性痛的形成以及慢性痛病人的认知损伤也与个体的注意活动密切相关。研究疼痛与注意相互作用的脑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揭示疼痛的发生和调控机制,进而指导慢性痛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8.
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由杨宁等撰写的“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对目前心脏介入治疗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反思,认为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出现了偏差,文章指出心脏介入治疗的应用,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配备好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的培养,作者强调应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心脏疾病,必须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最恰当、最合适的诊治方案为患者去除病痛。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慢性肺心病并发MOF的作用,将3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无MOF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论显示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PBMC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NF-κB活化后上调TNF-α、IL-6等的表达在M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衰竭(MO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慢性肺心病并发MOF的作用,将30例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无MOF的慢性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论显示慢性肺心病并发MOF患者PBMC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高,NF-κB活化后上调TNF-α、IL-6等的表达在MO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很大比例患者合并铁缺乏或贫血,且二者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贫血及铁缺乏的相关性,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及铁缺乏的可能发生机制、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员工自下而上主动改进和重塑工作能够有效地弥补企业自上而下工作设计激励不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聚焦工作重塑,探讨如何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重塑提升组织绩效。首先,基于行动理论,深入分析“工作重塑行为本身”,从而构建工作重塑的动态过程模型,并细致地阐述了工作重塑的发展过程以及工作重塑在个体和团队两个层次相互影响的过程。其次,从个体层探究了员工工作重塑影响个体绩效的两个机制。最后,应用团队过程视角,阐释了团队工作重塑影响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提炼出的工作重塑动态过程模型能为组织将工作重塑扩散并固化为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或称泵衰竭由于心肌原发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张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或临床综合征。心衰是多数心脏病造成的共同结局和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也一直是心血管基础研究与临床探索的焦点之一。尽管心衰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研究手段和相关医学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局限而进展不大。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心脏功能和心衰理生理机制的逐步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4.
心脏生物起搏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生物起搏器是近年来心脏起搏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三种基因治疗策略:(1)使心肌细胞的β2受体表达上调增加心率;(2)转染起搏电流基因使心室肌细胞产生自主起搏功能;(3)改变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平衡,使心室肌细胞产生自律性.心脏生物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仍面临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心脏生物起搏器必将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龄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不断总结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是我国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高龄患者心脏手术非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手术后将近2/3的患者生存超过5个年头,完全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症状,没有了心脏疾患的束缚和限制,享受着手术后的独立的舒适生活。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  相似文献   

16.
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当代心血管领域里先进技术的代表,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某些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滥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给国家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认识它,规范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真正做到为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能衰竭目前主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替代疗法来延长生命,但二者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并且代价昂贵.体外干细胞研究的兴起,为解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但获得成功恐怕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只有契合了整体辩证统一原则的再生医学,通过在肾脏原位重建生理环境,激发机体本身潜能,使肾脏修复到自然的完美状态,才能实现与人体生命一体化的有机结合,才是小儿肾脏替代疗法中有光明前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境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一实验室一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作为当代心血管领域里先进技术的代表,已在我国很多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不完善,导致某些医务人员对它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滥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给国家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客观认识它,规范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真正做到为患者解除疾苦.  相似文献   

20.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