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家在文化异域所进行的“风景图式”的修正,是具有文化参照意义的学术命题。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种“风景画”。不过,中国画中的“风景”,已不是纯自然的“山水”。当中国山水画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时,作为审美客体的“风景”,已被中国文化的山水“对象化”。中国文化的山水,很少成为西方风景绘画的焦点再现,山水画的主旨是把纯自然的山水和主观的“我性”、“我情”合而为一,那些山水很少人文景观,那些山水的自然性恰恰是“我”借题发挥的载体和符号。更深刻地说,中国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非人文景观)抒写“我”之“心”、“性”而形…  相似文献   

2.
1989年是社会主义世界危机此起彼伏的一年。在东欧,旧的共产主义制度转眼之间一扫而尽;而在苏联和中国,则经受了要求进行政治变革的运动的震荡。由于这样一些事件,所以人们常说,共产主义已失去了信任,马克思主义已被驳倒了。有人提出,它们标志着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的凯旋,或者说“历史的终结”。就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而言,这  相似文献   

3.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4.
趁你还年轻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 对于世人来说,没有一件事比永生更值得注意和追求的。人生不过几十寒暑,转眼消逝灭亡。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仅存的一刹那不过是和演戏作梦一样地渺茫,如天空的浮云一般,不久就消失得  相似文献   

5.
熊十力早期研究佛教心理学,他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佛家唯识学进行诠释,首次提出“阿赖耶识”及所含藏种子相当于精神分析学所说的“潜意识”。不过他认为佛家的“阿赖耶识”有宗教“神我”观念,而儒家的“本心”更能够洞彻心源。在对佛家唯识论的心理学思想扬弃和抛却后,熊十力回归到儒家心学体系中构建其“哲学心理学”。熊氏心理学思想虽然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也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看到儿子在操场上骑车,我很激动,但转眼之间这种激动变成了紧张。因为我发现儿子骑车骑得飞快,我非常着急,我怕他摔倒,怕他出事。所以我一边追一边喊:"儿子,骑慢一点,骑慢一点。"但儿子还是骑得飞快。自行车飞快地从我们面前穿过来穿过去,怎么都慢不下来,当它慢下来的时候就摔倒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慢比快更需要技术,更需要花工夫,更考验一个人整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世峥 《天风》2014,(12):42-43
《诗篇》30章中,有两段十分优美且十分感人的诗句:"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要歌颂他,称赞他可记念的圣名。因为,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4-5)"你已将我的哀哭变为跳舞,将我的麻衣脱去,给我披上喜乐,好叫我的灵歌颂你,并不住声。耶和华我的神啊,我要称谢你,直到永远。"(诗30:11-12)  相似文献   

8.
不过是最近两年多的功夫,“沙尘暴”在中国人——首先是北京人——的日常词汇中成为一个迅速“蹿红”的词语。对于早已不大习惯“日三省吾身”的中国人来说,还有比“沙尘暴”更厉害的教训吗?如今连小孩子都知道了,国土大面积的“荒漠化”是“沙尘暴”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9.
吕游 《思维与智慧》2011,(11):26-27
打开电脑,有一个“实用万年历”立时吸引住了我。这“万年历”从1900年一直到2100年,跨度整整200年。20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儿朵浪花,然而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相当沉甸甸的一厚叠时间了。  相似文献   

10.
当我还年轻的时候,读到陶渊明说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笨,我以为这不过是文人的言过其实;当我读到苏东坡愿意自己的孩子“愚且鲁”时,我以为这不过是文人的另一种骄傲方式。我  相似文献   

11.
说句实在话,在我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曾经为自己不是一个主科老师而遗憾过,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政治教师的岗位上,我没有遗憾。我认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理应干得很出色,也完全能够很出色;我们理应过得很充实、很幸福,也完全可以很充实、很幸福。这一切源于我对政治教师的角色有这样的理解和畅想:一、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职业定位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定位蕴含着标准,定位体现着追求,定位也最终成就着地位。如果说教书育人是所有教师岗位共同的定位的话,那么我认为,政治教师岗位还应该在其中扮演更鲜明的角色,发挥更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记得有副对联上联是“太羹有味乃图书”,有位编辑对了下联“至乐无声是编辑”。这对于从事几十年编辑工作的我太适合不过了。我于1996年到西泠印社工作,是社刊《西泠艺丛》的助理编辑。那时做编辑工作很苦,查找资料很费时,于是干脆就把看过的都记住了,积累越多便越能与名家对话了,也许这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吧。不过编辑工作也有其乐趣,特别是我社属美术类出版社,出版内容均为书法、  相似文献   

13.
李学勤 《管子学刊》2009,(2):124-124
孙开泰先生把人民日报出版社排印的他的新著《诸子百家读本》拿给我看,我近半年多以来工作极忙,几乎没有读书的时间,然而这部书稿却深深吸引了我。牾读一遍,我确实感觉到,这虽然是一种普及性的“读本”,其内容之充实,功力之深厚,决非一般率而操觚者可比。过去人们形容难得的作品,常说如“空谷足音”,现在出版物充斥市场,固然不是“空谷”,但这样作者投入大量心力的书,也还应该是大家期待的“足音”。  相似文献   

14.
著名老作家孙犁同志,在《小说与色情》(1985年6月23日《光明日报》一文中,对于“色情描写”说:“最近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此风又有‘复古’之势”(以下引文只注“孙犁语”)。对此,我颇有同感。不过,对于“复古”,我则认为,除孙犁同志指出的复我国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1953年写的一篇文章。近年来,“人机对话”有了新的发展。机器可以“听懂”人讲的话,接受人的命令来行事,这样的事当时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认为这篇文章关于物质的状况只有用物质的力量来改变,以及两类物质的说法并没有因为有这样的发展而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16.
孔子学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学易考论郭沂从《论语》版本源流看,《古论语》早于《鲁论语》,而后者不过是前者的改编本,故“五十以学《易》”的“易”字,当依郑玄“从《古》”。“《鲁》读”为“亦”系流传过程的笔误。“加我数年”章的真正含义是:如果我再年轻几岁,五十岁时学《易》,就不...  相似文献   

17.
转眼之间,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真的有些不敢相信,时间怎么会如此冷酷无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还是以前的校园,还是同样的宿舍,只是,心情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5月11日,星期天。在《佛教文化》期刊社加完班,我收拾好文稿,出门活动活动。我的桌上已放好这一期杂志的主编卷首语,题目叫《这飞来飞去的桃李花》,这是我早就酝酿好的——对“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进行一番试图了脱生死的观照。等到走上在近北海大桥,我见北海已是春末初夏时。虽没有南方飞的桃李花,这季节京城飞的是柳絮杨花,但在落花面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深深感唱,南北、今古并无二致,我这个题目做得正当令!“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寄语全盛红颜子,应传半死白头翁…  相似文献   

19.
生命探寻     
许月恩 《天风》2005,(6):38-38
生命可畏,可畏生命。记得诲啸事件后,好友给我的短信:生命很脆弱,经不起风浪,活生生的人,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度好每一天。真的,生命脆弱得“如一片云雾”,又短暂得像“一声叹息”(诗90:9)。当人类面对疾病、战争、灾难时,也只能是无奈,无助,困惑不解。“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 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传8:8)。生命虽然是如此的短暂,不堪一击,却是神所赐的“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诗139:14)。大卫对生命的回应是“受造奇妙可畏”,今天的我和你对生命又是怎样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以下简称“中心史”)的研究对象问题,我在拙著《先秦心理思想研究》和《汉魏六朝心理思想研究》两书中,曾以“一谈”、“再谈”的形式探讨过。在这方面,自觉已再也没有多少话好说的了。但近来读到曾立格同志《关于中国心理学史的对象问题》(载《心理学探新》1984年第2期。以下简称“曾文”)的大作后,颇受启发;特别是“曾文”中涉及到我的观点处,使我更受教益。于是我又拟以“三谈”的形式,就“中心史”的对象问题,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与曾立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